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生命周期的起始环节。政策的失败往往不是为正确的问题提供错误的解决办法,而是解决了错误的问题。可见政策问题界定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社会问题繁多且复杂,为了正确的去构建政策问题就必须深入了解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本文以计划生育政策为例来分析政策问题所固有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政策问题;特征;计划生育政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247-01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定义
计划生育,又称一胎制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的计划生育主要强制汉族“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当前目的是减少中国汉族人口数量。此政策限制城镇户口的汉族已婚夫妻只能生育一胎,对农村夫妻、少数民族和夫妻双方至少一方为独生子女等几种情况作出了例外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也普遍设定了自己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特征
(一)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系统关联性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进行的。社会是个大系统,由各个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公共政策,是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人类社会的内部关系和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自然之间的关系。计划生育政策问题是一个问题系统,因而计划生育政策问题具有系统性,这是其第一个特征。
计划生育政策问题并非独立的实体,它只是整个混沌的问题系统的组成部分。虽然计划生育政策是为了调整人口数量和质量的社会问题,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系统性特征,我们很难把计划生育政策问题分解成组成部分来一一解决。
(二)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政策问题往往是被有选择的加以解释、确认和评估的问题,它与客观的现象有关,也与政策决策者的个人选择有关。而作为公共政策问题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也具有主观人为性。
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产生是人们对人口数量和质量变化趋势的主观判断,其产生、存在、改变具有强烈的主观人为性。政策问题是人们对事态严重程度的判断,是由经验转换而来的。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感受到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教育政策问题并不是客观的,而是思想作用于环境的产物。知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北大校长马寅初认为,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需要得到解决,并在其著作《新人口论》中从粮食生产、工业原料供给、资源消耗等各个方面阐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虽然会遭到大多数人反对,但是必要的。毛泽东在50年代相信“人多力量大”,“人不但有一张嘴,还有一双手,可以创造世界”,鼓励中国女性生得越多越光荣。
(三)计划生育问题的客观性
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算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人们主观臆想或猜测而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作为一种公共政策问题,计划生育政策问题是确实有其客观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安居乐业,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再生产进入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类型。60年代,中国进入了新中国建立后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从1962年至1972年,中国年平均出生人口2669万,累计出生了3亿。1969年中国人口突破了8亿。如果中国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会深深危及绝大多数中国人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政策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逐渐的形成过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其界定和解决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管是计划生育政策问题,还是任何其他政策问题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界定和认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从当时的情况出发,认为人多力量大,人不但有一张嘴,还有一双手,可以创造世界,鼓励中国女性生得越多越光荣。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政策却导致了中国人口数量的过度膨胀,形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遏制了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人口进入了低增长阶段。但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造成了不少社会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口红利消失、失独家庭问题、独生子女养老压力过重等。这一系列的人口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了单独夫妻可以生二胎的政策。
(五)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层次性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为了解决客观存在的政策问题,而具体的政策问题只存在于社会的-定层面,它只对这一层面上的公众的利益进行调控。为解决不同层面的政策问题就会有不同层次的公共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政策问题决策主体的层次性。一是按政策制定和实施主体的隶属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一是按政策适用的空间范围来划分,则有全国政策、区域政策和部门政策。
2、政策问题涉及对象的层次性。目前的计划生育主要强制汉族“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当前目的是减少中国汉族人口数量。此政策限制城镇户口的汉族已婚夫妻只能生育一胎,对农村夫妻、少数民族和夫妻双方至少一方为独生子女等几种情况作出了例外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也普遍设定了自己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人口中,有35.9%的适用一胎政策,52.9%的适用一胎半政策,另有11%以上的可以生育二胎或多胎。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并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中央对大陆居民涉在香港生育问题有着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维基百科.2013-12-06[引用日期2013-12-26]
[2]中国的计划生育 .新华网 .2003-01-20 [引用日期2013-12-26] .
[3]张李娟.浅析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J].湘潮(下半月), 2009;(4): 64-65.
【关键词】政策问题;特征;计划生育政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247-01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定义
计划生育,又称一胎制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的计划生育主要强制汉族“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当前目的是减少中国汉族人口数量。此政策限制城镇户口的汉族已婚夫妻只能生育一胎,对农村夫妻、少数民族和夫妻双方至少一方为独生子女等几种情况作出了例外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也普遍设定了自己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特征
(一)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系统关联性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进行的。社会是个大系统,由各个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公共政策,是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人类社会的内部关系和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自然之间的关系。计划生育政策问题是一个问题系统,因而计划生育政策问题具有系统性,这是其第一个特征。
计划生育政策问题并非独立的实体,它只是整个混沌的问题系统的组成部分。虽然计划生育政策是为了调整人口数量和质量的社会问题,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系统性特征,我们很难把计划生育政策问题分解成组成部分来一一解决。
(二)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政策问题往往是被有选择的加以解释、确认和评估的问题,它与客观的现象有关,也与政策决策者的个人选择有关。而作为公共政策问题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也具有主观人为性。
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产生是人们对人口数量和质量变化趋势的主观判断,其产生、存在、改变具有强烈的主观人为性。政策问题是人们对事态严重程度的判断,是由经验转换而来的。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感受到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教育政策问题并不是客观的,而是思想作用于环境的产物。知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北大校长马寅初认为,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需要得到解决,并在其著作《新人口论》中从粮食生产、工业原料供给、资源消耗等各个方面阐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虽然会遭到大多数人反对,但是必要的。毛泽东在50年代相信“人多力量大”,“人不但有一张嘴,还有一双手,可以创造世界”,鼓励中国女性生得越多越光荣。
(三)计划生育问题的客观性
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算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人们主观臆想或猜测而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作为一种公共政策问题,计划生育政策问题是确实有其客观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安居乐业,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再生产进入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类型。60年代,中国进入了新中国建立后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从1962年至1972年,中国年平均出生人口2669万,累计出生了3亿。1969年中国人口突破了8亿。如果中国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会深深危及绝大多数中国人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政策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逐渐的形成过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其界定和解决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管是计划生育政策问题,还是任何其他政策问题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界定和认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从当时的情况出发,认为人多力量大,人不但有一张嘴,还有一双手,可以创造世界,鼓励中国女性生得越多越光荣。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政策却导致了中国人口数量的过度膨胀,形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遏制了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人口进入了低增长阶段。但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造成了不少社会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口红利消失、失独家庭问题、独生子女养老压力过重等。这一系列的人口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了单独夫妻可以生二胎的政策。
(五)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层次性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为了解决客观存在的政策问题,而具体的政策问题只存在于社会的-定层面,它只对这一层面上的公众的利益进行调控。为解决不同层面的政策问题就会有不同层次的公共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政策问题决策主体的层次性。一是按政策制定和实施主体的隶属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一是按政策适用的空间范围来划分,则有全国政策、区域政策和部门政策。
2、政策问题涉及对象的层次性。目前的计划生育主要强制汉族“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当前目的是减少中国汉族人口数量。此政策限制城镇户口的汉族已婚夫妻只能生育一胎,对农村夫妻、少数民族和夫妻双方至少一方为独生子女等几种情况作出了例外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也普遍设定了自己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人口中,有35.9%的适用一胎政策,52.9%的适用一胎半政策,另有11%以上的可以生育二胎或多胎。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并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中央对大陆居民涉在香港生育问题有着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维基百科.2013-12-06[引用日期2013-12-26]
[2]中国的计划生育 .新华网 .2003-01-20 [引用日期2013-12-26] .
[3]张李娟.浅析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J].湘潮(下半月), 2009;(4):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