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新增诗歌讲与练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第五册新教材增加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春夜洛城闻笛》两首绝句,从而使本单元所选诗歌体裁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下面分别对新增的两首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一)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写于李白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旅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这使踌躇满志的诗人对曾经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思念不已。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鉴赏这首诗,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思君不见”的“君”究竟指谁?有人认为是指蜀地的朋友,有人认为是指“峨眉山月”。其实李白常把明月作为理想的化身、自由的世界来描绘,除了《把酒问月》外,还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甚至还可以随便寄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称月为君,是符合李白的性格的,它是作为故乡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当然其中也包含了故乡的亲人、朋友以及一草一木。
  二是这首诗句句有地名,因此这些地名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也值得细心推究。“峨眉山”“平羌江”是具有诗情画意的两个地名,一是巍峨俊秀,一是碧绿可爱,再加上明月相映,那样的美景就自然可爱了,当然它还交待了诗人的游踪。第三句连用两个地名,点明了诗人出发地点和将要达到的目的地,语调显得轻快而急促,表现了诗人爽朗奔放的性格。“下渝州”点明行舟将到的地点,也意味着船行很远了,“思”的情绪也就产生了。五个地名,前两个重在写景,中间两个偏重叙事纪行,最后一个则侧重抒情。
  (二)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洛城即洛阳,是唐代的东都。“暗飞声”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扣住了“夜”字,显示出此时喧哗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种喧嚣至此已经平静下来了,正因夜静,才听到了暗中飘渺而来的笛声,因其飘渺,又不知发自何处,是演奏者情不自禁地只管吹奏,把无限的离愁别绪洒向城中,洒向夜空。“谁”字是写这笛声出处不明,突出一个“闻”字。在这万籁俱寂的春夜里,如丝的笛音散入春风,随风飘进整个洛阳城里无数没有睡着或者睡不着的人的耳朵里。初不经意,待静心一听,原来吹奏的是凄清婉转思乡怀家的《折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即是故乡。诗人为施展才华,追求理想,离家赴远,听到这怀乡之曲,不免情怀波动,与吹笛人以及笛音产生共鸣。诗句妙在没有停留在一己之情怀波动上,而是由己及人,推想“满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啊,这不期而遇却送入耳中的《折杨柳》,真的是在“暗中”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安眠。“何人不起”,这是一个用否定的语气强化肯定的心态的句子,是说只要是听了这春夜中的玉笛之声,每一个离家的人不能不被它勾起对家的怀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抓住民族精神的这一特点,牢牢扣住读者的心理,所以,千百年来,这首诗成了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同时,也不断滋养、强化着民族的一种向心力、凝聚力。
  【李白诗歌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
  (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答: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
  
  【参考答案】
  1.(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3)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人。
  2.诗眼分别是“引”和“衔”。高飞的大雁带走了心中的忧愁与苦闷,月出山中,就像是山(或“远山”“君山”)为人们衔来了美好与团圆。
  或表述为:“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字形象地写出了山(或君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引”和“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或“欢乐”)的心情。
  3.⑴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⑵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4.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
  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5.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其他文献
海子生前的寂寞与死后的哀荣形成了极端戏剧性的反差,足以令人玩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所有的中国当代诗人中,就知名度及受人们喜爱的程度而言,海子无疑是独占鳌头、笑傲群雄的。海子与喜爱他的读者一道,构成了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观,值得我们分析与探究。  为喝醉后说初恋女友坏话而自责  25年前,在1989年春天的一股寒流中,时年25岁的诗人海子在河北秦皇岛的山海关以极为悲壮的方式离开了人世,他把自己
成长是破茧而出的美丽,也是疼痛。最近听到很多人在唱朴树的《那些花儿》,没有感觉,他们没有唱得掉下眼泪,他们没有带着哭腔,他们不是孩子。2003年朴树的《生如夏花》卖得很
某个酒会上,塔克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0美元,向所有来宾宣布:他要将这1000美元拍卖给出价最高的朋友,大家相互竞价,以50美元为单位,到没有人再加价为止。出价最高的人只要付给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农夫驱赶两头牛在耕地,一个商人路过,他问农夫:“这两头牛,哪一头更能干?”农夫说:“它们干活都很尽力。”商人听了不解。等到休息时,农夫把牛放在一边
本试卷分第l卷(选择题)和第11卷两部分。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l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l不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沉病坎坷
如果我的寿命是300岁,我选择北京;如果我能活200岁,我选择深圳,折腾完一般还剩一半;我知道我命定跑不过100岁,甚至七八折不够,我选择厦门。我是流窜过不少城市后,对厦门一见
一、被动语态的构成形式  1. 被动语态的基本时态变化  被动语态通常为十种时态的被动形式, 被动语态由be+过去分词构成,be随时态的变化而变化。以do为例,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为:   1) am/is/are +done (过去分词) 一般现在时   例Visitors are requested not to touch the exhibits.2) has /have been do
一直以来,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纺织服装企业对品种、品质、品牌三大方面都非常重视,“三品”战略的提出,契合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转型升级的需求。当下,服装和家
卖萌之前,不由回想起萌文化未曾崛起时的“萌”。萌,草芽也。来自《说文》的解释,是原始语态下的萌。随后被借代为动词,意思是草木发芽。而随着汉字词义的延伸,萌字又有了发
晋祠,其实真的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它不是童话般的仙境,但我依然喜欢。因为它在我的故乡。买票进门,照例是那个戏台,耸立着一如往昔。几个导游缠着我们一定要讲解,我认真地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