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酸蚀与全酸蚀粘接剂对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剪切粘接强度比较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i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自酸蚀与伞酸蚀粘接剂对牙釉质和牙本质剪切粘接强度,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因牙周病拔除的上颌中切牙20颗,使用两种自酸蚀粘接剂[A(ClearfilTM Protect Bond)、B(AdporTM PromptTM)]和两种全酸蚀粘接剂[C(SwissTEC SL Bond)、D(Single Bond)]按照厂家推荐步骤对牙釉质和牙本质进行粘接,并测试牙釉质和牙本质粘接样本的剪切粘接强度.结果 4种粘接剂对牙釉质和牙本质粘接强度分别为:粘接剂A(25.33±2.84)、(26.07±5.56)MPa;粘接剂B(17.08±5.13)、(17.93±4.70)MPa;粘接剂C(33.14±6.05)、(41.92±6.25)MPa;粘接剂D(22.51±6.25)、(21.45±7.34)MPa.粘接剂C对牙釉质和牙本质剪切粘接强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粘接剂(P<0.05);粘接剂B的剪切粘接强度显著低于其他3种粘接剂(P<0.05).结论 本研究所选用的自酸蚀两步法粘接剂的剪切粘接强度与部分伞酸蚀粘接剂相当,高于自酸蚀一步法粘接剂。

其他文献
随着日常生活中各种家用电器及数码产品的普及,能源短缺作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得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备受瞩目.本文介绍了无线充电的起源、四种技术原理以及在未来的发展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国际口腔粘接技术大会于2008年9月26至28日在西安隆重召开。
目的探讨年轻起病的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尿酸排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2013—2017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连续住院的痛风患者,按痛风起病年龄分为年轻组(≤30岁)和非年轻组(>30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血尿酸、肾小球尿酸负荷、估算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尿酸(普食)、尿酸排泄分数等指标。结果共纳入202例痛风患者,非年轻组166例(82.2%),年轻组36例(17.8%);与非
期刊
近年来,我国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用于已成为一种趋势,也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新认识和挑战.本文以TPACK为理论框架,介
将裸眼3D教育资源应用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未来课堂、智慧学习、智慧教育,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以3D图片、3D视频等为主的3D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高度立体
目的分析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在颈内动脉狭窄(≥30%)患者中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并探讨发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颈内动脉狭窄,并同时存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247例患者(男202例,女45例)的资料,对患者临床、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247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中,16例(6.5%)存在未破裂颅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