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IHEY事件是一个导火索,暴露出了艺术家与艺术机构之间的诸多问题。为青年艺术家营造市场环境是件好事,但当艺术遭遇商业,这个市场其实也是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尚待成熟的缩影。彼此都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说。
有纠纷是一件好事
马学东(中央美院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总监)
从发展上看,网购是大势所趋,而且电商平台有比较广阔的购买市场为支撑。
对于此次HIHEY纠纷,我认为双方都有责任。艺术品电商要一步步发展不是很容易,不仅需要有市场需求,还需要艺术家方面的资源,能够达成买与卖之间有效对接其实很难。另外,从艺术家角度而言,对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淡薄也是个问题。
这次纠纷给广大艺术品电商都提了一个醒,其正面意义更大,一个事件并不会影响所有艺术品电商的发展,而是会更好地促进这一行业不断规范。目前而言,艺术品电商这个行业主要是缺乏一个规则。
有人认为,艺术家和电商签约之后,对方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艺术家经纪人的角色,理应处处为艺术家着想,这种观点是有违事实的。艺术家与电商的签约实际上只是一种商业合作的关系,并不具有包装、宣传和推广艺术家的义务。当然他们之间可能会有一些被代理的色彩,但是双方这种合作的关系非常松散和短暂。
这些与电商签约的艺术家很难得到画廊的认可,除非他们自己出资聘请经纪人来代理,但实际上他们又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所以最终他们被迫来到了最前线,一旦遇到问题,也只能相互抱团。这种局面很难解决,但还是要尽可能想办法解决,否则这种艺术家不去创作,而将所有精力都放在集体维权上的事情恐怕还要发生。
不要迷失自我
刘彭生(北京颐和悦馆莱维艺术空间负责人)
上当受骗还可以吸取教训,维权费时也会终有所获,而年轻艺术家如何不在这个纷繁芜杂而又浮躁快速的商业社会中迷失自我和被社会捧杀才是真正值得关心和关注的。我接触到了太多的热衷于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艺术家,一把年纪了还两手空空,没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艺术操守和艺术追求。这样的艺术家可能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国内画廊业的发展也是一种挑战。中国的艺术土壤与国外并不相同,我们不可能尽搬外国模式,但是如何改善我们艺术家的生存模式,让他们把自己的艺术才华发挥到最大化,是我们真正要考虑的问题。
有竞争才会有改进
孙中伟(北京孙中伟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
其实我认为不能说艺术家是弱势群体,艺术家的法律意识不强、行业性格相对温和、长期不注意维护自身权益,容易被欺负,这才变成了“弱势群体”。而相较于传统的拍卖、画廊,艺术品电商更新潮,所以这个行业产生的问题也更多,摸索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算是正常。
艺术品电商这个形式很重要,艺术家是其发展的依托。想必在艺术品电商越来越多之后,随着竞争压力加大,电商对艺术家的服务也会不断改进。
以实际行动参与市场建设
黄启贤(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在商业社会中的艺术交易,交易双方都需要遵守商业规范,但艺术家们往往对艺术商业机构的要求较高而对自身的要求很低,他们更愿意追求一个结果。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不是靠保护弱者发展起来的,而是通过对市场无知和缺乏经验的人的不断碰壁而推动的。
中国的艺术家们,特别是年轻一辈,应该改变自己对于艺术商业机构的幻想,一方面从技术层面完善自己,另一方面改变生存模式,去客观理性地评估市场,将商业化中的风险降到最低。艺术家们只有以这样的实际行动参与到艺术市场与艺术规范的建设之中,才能最终促成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化解目前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此次事件所折射出的根本问题还是艺术在商业化的过程中缺乏基本的商业文化和商业规范。艺术家们在进入市场的时候,更喜欢直接和商人打交道,因此他们在进入市场的时候对于市场风险缺乏基本认知和准确的评估,所以艺术家的受害是一种必然,但这也是他们应该承受的损失和结果。
推卸责任不成立
刘玥(北京大器律师事务所主任)
实际上,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成熟公司,商业底线都是应该遵守的,如果只是一个艺术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那我们可能还会理解,但是如果是一大批艺术家遇到这样的问题,电商方面恐怕就必须自我反思了。显然,用员工素质、用公司发展等概念来推卸责任是不成立的。
不过,这件事对于电商也是一个契机,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积极整改,妥善与艺术家沟通、处理双方矛盾,听取他们的诉求,反而可以改被动为主动,真正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发展壮大,那也将是行业的福音。
其实可以灵活调控
劳先生(资深画廊从业人士)
HIHEY事件只是一个点,再经过不断演变成了艺术家和电商之间由点到面的问题全面爆发。但艺术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这一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很多做艺术品电商的人都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人,他们不像画廊和拍卖行一样在这个圈子里有根基,所以他们的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一些初出大学校门的新人艺术家,或一些还没有很大名气的艺术家们。这些艺术品电商的会负责对签约艺术家进行推广,通过举办展览、线上拍卖等手段来提高这些艺术家的知名度,可以说,现在的艺术品电商完善了艺术品市场的层次,并且已经具备了一些画廊的功能。艺术品电商会因为多种原因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归还作品,这其实是可以灵活调控的。当然,不意味着艺术品电商可以长期拖欠艺术家的作品或画款。
对于业界和藏家以及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人们来说,
市场有没有泡沫,
是大家常常谈论的一个话题。
其实泡沫的产生,
除了制度的保障、环境的成熟,
意识的强或弱,
是一个既抽象又个体,却不容忽视的因素。
也许时间一长,HIHEY事件的风波会慢慢平息,
该进行的、该发展的一切如常……
但我们还是想在此为业界提个醒,
艺术是美好的,商业是文明的,市场前景是可观的,
难道只有靠抱团维权、开启公关危机,甚至走上法庭才能解决问题?
什么该遵守,怎样才是规范,
盲目总是长远的“天敌”,
一切,还是“慢慢来”为好……
有纠纷是一件好事
马学东(中央美院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总监)
从发展上看,网购是大势所趋,而且电商平台有比较广阔的购买市场为支撑。
对于此次HIHEY纠纷,我认为双方都有责任。艺术品电商要一步步发展不是很容易,不仅需要有市场需求,还需要艺术家方面的资源,能够达成买与卖之间有效对接其实很难。另外,从艺术家角度而言,对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淡薄也是个问题。
这次纠纷给广大艺术品电商都提了一个醒,其正面意义更大,一个事件并不会影响所有艺术品电商的发展,而是会更好地促进这一行业不断规范。目前而言,艺术品电商这个行业主要是缺乏一个规则。
有人认为,艺术家和电商签约之后,对方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艺术家经纪人的角色,理应处处为艺术家着想,这种观点是有违事实的。艺术家与电商的签约实际上只是一种商业合作的关系,并不具有包装、宣传和推广艺术家的义务。当然他们之间可能会有一些被代理的色彩,但是双方这种合作的关系非常松散和短暂。
这些与电商签约的艺术家很难得到画廊的认可,除非他们自己出资聘请经纪人来代理,但实际上他们又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所以最终他们被迫来到了最前线,一旦遇到问题,也只能相互抱团。这种局面很难解决,但还是要尽可能想办法解决,否则这种艺术家不去创作,而将所有精力都放在集体维权上的事情恐怕还要发生。
不要迷失自我
刘彭生(北京颐和悦馆莱维艺术空间负责人)
上当受骗还可以吸取教训,维权费时也会终有所获,而年轻艺术家如何不在这个纷繁芜杂而又浮躁快速的商业社会中迷失自我和被社会捧杀才是真正值得关心和关注的。我接触到了太多的热衷于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艺术家,一把年纪了还两手空空,没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艺术操守和艺术追求。这样的艺术家可能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国内画廊业的发展也是一种挑战。中国的艺术土壤与国外并不相同,我们不可能尽搬外国模式,但是如何改善我们艺术家的生存模式,让他们把自己的艺术才华发挥到最大化,是我们真正要考虑的问题。
有竞争才会有改进
孙中伟(北京孙中伟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
其实我认为不能说艺术家是弱势群体,艺术家的法律意识不强、行业性格相对温和、长期不注意维护自身权益,容易被欺负,这才变成了“弱势群体”。而相较于传统的拍卖、画廊,艺术品电商更新潮,所以这个行业产生的问题也更多,摸索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算是正常。
艺术品电商这个形式很重要,艺术家是其发展的依托。想必在艺术品电商越来越多之后,随着竞争压力加大,电商对艺术家的服务也会不断改进。
以实际行动参与市场建设
黄启贤(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在商业社会中的艺术交易,交易双方都需要遵守商业规范,但艺术家们往往对艺术商业机构的要求较高而对自身的要求很低,他们更愿意追求一个结果。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不是靠保护弱者发展起来的,而是通过对市场无知和缺乏经验的人的不断碰壁而推动的。
中国的艺术家们,特别是年轻一辈,应该改变自己对于艺术商业机构的幻想,一方面从技术层面完善自己,另一方面改变生存模式,去客观理性地评估市场,将商业化中的风险降到最低。艺术家们只有以这样的实际行动参与到艺术市场与艺术规范的建设之中,才能最终促成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化解目前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此次事件所折射出的根本问题还是艺术在商业化的过程中缺乏基本的商业文化和商业规范。艺术家们在进入市场的时候,更喜欢直接和商人打交道,因此他们在进入市场的时候对于市场风险缺乏基本认知和准确的评估,所以艺术家的受害是一种必然,但这也是他们应该承受的损失和结果。
推卸责任不成立
刘玥(北京大器律师事务所主任)
实际上,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成熟公司,商业底线都是应该遵守的,如果只是一个艺术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那我们可能还会理解,但是如果是一大批艺术家遇到这样的问题,电商方面恐怕就必须自我反思了。显然,用员工素质、用公司发展等概念来推卸责任是不成立的。
不过,这件事对于电商也是一个契机,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积极整改,妥善与艺术家沟通、处理双方矛盾,听取他们的诉求,反而可以改被动为主动,真正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发展壮大,那也将是行业的福音。
其实可以灵活调控
劳先生(资深画廊从业人士)
HIHEY事件只是一个点,再经过不断演变成了艺术家和电商之间由点到面的问题全面爆发。但艺术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这一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很多做艺术品电商的人都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人,他们不像画廊和拍卖行一样在这个圈子里有根基,所以他们的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一些初出大学校门的新人艺术家,或一些还没有很大名气的艺术家们。这些艺术品电商的会负责对签约艺术家进行推广,通过举办展览、线上拍卖等手段来提高这些艺术家的知名度,可以说,现在的艺术品电商完善了艺术品市场的层次,并且已经具备了一些画廊的功能。艺术品电商会因为多种原因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归还作品,这其实是可以灵活调控的。当然,不意味着艺术品电商可以长期拖欠艺术家的作品或画款。
对于业界和藏家以及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人们来说,
市场有没有泡沫,
是大家常常谈论的一个话题。
其实泡沫的产生,
除了制度的保障、环境的成熟,
意识的强或弱,
是一个既抽象又个体,却不容忽视的因素。
也许时间一长,HIHEY事件的风波会慢慢平息,
该进行的、该发展的一切如常……
但我们还是想在此为业界提个醒,
艺术是美好的,商业是文明的,市场前景是可观的,
难道只有靠抱团维权、开启公关危机,甚至走上法庭才能解决问题?
什么该遵守,怎样才是规范,
盲目总是长远的“天敌”,
一切,还是“慢慢来”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