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亲常连安》
常宝丰/口述 鲍震培/执笔
天津人民出版社
电台里正播一段相声,不用报演员名字,人们一听就听出来了,这是常家的谁谁谁。为什么我们常氏相声的特点比较一致呢?因为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这个老师既严格又负责任,既要求苛刻又足够耐心,他就是我父亲常连安。我父亲是个了不起的相声教育家,他亲力亲为地教出了我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后来轮到五哥和我。
是语言艺术不是力气活儿
大约1956年,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父亲正式给我们说活,背贯口、报菜名、绕口令,每天最少要有一个小时,我逗,五哥捧,我父亲逐字逐句地教,动作和眼神要到位。
我们小时候淘气,门上挂的竹帘子,抽一根走,粘蜻蜓去了,或者闹着吃东西,这些都没事。唯独学相声,如果记不住词,说错了词,或者表演不对,就会挨打。可话说回来,学艺必须要有一“怕”,不“怕”不学嘛,所以我小时候看见父亲就像老鼠看见猫一样,现在想想那是对的,没有一“怕”,学不了相声。
父亲要求很严格,吐字要清楚。比如第一句往往说:“我给大家说段相声。”小孩子有时说话快,就滑过去了。父亲绝不允许我们嘴里含糊不清,接着告诉我们一句前人总结的艺谚,“一字不到,如钝刀杀人。”常氏相声的特点就是吐字非常清楚,当时不像现在这样每个演员有扩音器。
对相声,我父亲看得比较高。他给我们讲:“相声不是一个俗,不是一个粗,不是一个拙,必须要精,必须要细,必须要巧,用你的基本功,才能完美地表现出来。”现在很多人使活很拙,没有俏皮劲儿,只会卖力气,父亲讲:“相声是语言艺术,不是力气活儿。”力气活让观众累,听着不舒服。
表演要大气、大方
常氏相声的特点是重视表演,怎么表演?父亲告诉我们,首先说相声时手不能乱动,脚不能乱动。你在舞台上有任何一个琐碎的动作,就显得不大气,好的相声表演要大气、大方、好看。
怎么才能大气、好看呢?必须学习京剧里的一些东西,表演出来才美。父亲教给我们一些京剧舞台表演基本功,像起霸、云手、拉山膀、走圆场,像怎么抬腿、怎么抬手,我們都学了。
我们学活时,我七姐常宝瑛常在一边观看,她后来回忆说:“我父亲对他们的教学非常认真、严格,站着的姿势就要有站姿,一站就像在台上,不能松松垮垮,不能弯腰驼背,要挺胸、站直、面对观众,表情要自然、活泼、到位。眼睛要有眼神,眼睛瞪开,口齿要伶俐,一个字一个字的字音都要送到观众的耳朵里。
给毛主席演出
1960年的一天,有车接我们到了天津俱乐部,搭档孙志也来了,有个阿姨领我们到了排练室,告诉我们一个惊人的喜讯:“今天有中央领导来看你们的演出。”我们一听就问:“是毛主席吗?”“有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我们一听见“毛主席”三个字就激动得跳了起来。
我记得那天我和孙志给毛主席和其他领导演的是《天津地名》,拿天津地名连缀起来很多包袱儿,表现了天津的风土人情。说的小段子记不太清了,可能是《蛤蟆鼓》,甲乙抬杠互怼的小包袱儿一个连一个,把毛主席逗得哈哈大笑。其他几位领导也是乐得前仰后合的。
常宝丰/口述 鲍震培/执笔
天津人民出版社
电台里正播一段相声,不用报演员名字,人们一听就听出来了,这是常家的谁谁谁。为什么我们常氏相声的特点比较一致呢?因为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这个老师既严格又负责任,既要求苛刻又足够耐心,他就是我父亲常连安。我父亲是个了不起的相声教育家,他亲力亲为地教出了我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后来轮到五哥和我。
是语言艺术不是力气活儿
大约1956年,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父亲正式给我们说活,背贯口、报菜名、绕口令,每天最少要有一个小时,我逗,五哥捧,我父亲逐字逐句地教,动作和眼神要到位。
我们小时候淘气,门上挂的竹帘子,抽一根走,粘蜻蜓去了,或者闹着吃东西,这些都没事。唯独学相声,如果记不住词,说错了词,或者表演不对,就会挨打。可话说回来,学艺必须要有一“怕”,不“怕”不学嘛,所以我小时候看见父亲就像老鼠看见猫一样,现在想想那是对的,没有一“怕”,学不了相声。
父亲要求很严格,吐字要清楚。比如第一句往往说:“我给大家说段相声。”小孩子有时说话快,就滑过去了。父亲绝不允许我们嘴里含糊不清,接着告诉我们一句前人总结的艺谚,“一字不到,如钝刀杀人。”常氏相声的特点就是吐字非常清楚,当时不像现在这样每个演员有扩音器。
对相声,我父亲看得比较高。他给我们讲:“相声不是一个俗,不是一个粗,不是一个拙,必须要精,必须要细,必须要巧,用你的基本功,才能完美地表现出来。”现在很多人使活很拙,没有俏皮劲儿,只会卖力气,父亲讲:“相声是语言艺术,不是力气活儿。”力气活让观众累,听着不舒服。
表演要大气、大方
常氏相声的特点是重视表演,怎么表演?父亲告诉我们,首先说相声时手不能乱动,脚不能乱动。你在舞台上有任何一个琐碎的动作,就显得不大气,好的相声表演要大气、大方、好看。
怎么才能大气、好看呢?必须学习京剧里的一些东西,表演出来才美。父亲教给我们一些京剧舞台表演基本功,像起霸、云手、拉山膀、走圆场,像怎么抬腿、怎么抬手,我們都学了。
我们学活时,我七姐常宝瑛常在一边观看,她后来回忆说:“我父亲对他们的教学非常认真、严格,站着的姿势就要有站姿,一站就像在台上,不能松松垮垮,不能弯腰驼背,要挺胸、站直、面对观众,表情要自然、活泼、到位。眼睛要有眼神,眼睛瞪开,口齿要伶俐,一个字一个字的字音都要送到观众的耳朵里。
给毛主席演出
1960年的一天,有车接我们到了天津俱乐部,搭档孙志也来了,有个阿姨领我们到了排练室,告诉我们一个惊人的喜讯:“今天有中央领导来看你们的演出。”我们一听就问:“是毛主席吗?”“有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我们一听见“毛主席”三个字就激动得跳了起来。
我记得那天我和孙志给毛主席和其他领导演的是《天津地名》,拿天津地名连缀起来很多包袱儿,表现了天津的风土人情。说的小段子记不太清了,可能是《蛤蟆鼓》,甲乙抬杠互怼的小包袱儿一个连一个,把毛主席逗得哈哈大笑。其他几位领导也是乐得前仰后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