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是创新的基础,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意识、组织活动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为适应社会、走向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生中开展项目研究,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的积极性,如何使项目的研究更具实效,让学生更有收获,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校开展英特尔求知计划活动已有整整四年,其中学生项目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孩子心中的星期八》、《拯救母亲河》、《盲道现象》、《垃圾车漏水问题》、《南京明清建筑》、《未成年人与网吧》等一批项目研究成果赢得教育人士的一致好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项目研究活动的开展,也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锻炼、在探究中成长。几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引导小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发现问题,确立课题
在几年的项目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好的课题往往来自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或事件。这样的课题学生既有探究的兴趣,也便于他们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其研究成果也容易得到认可,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对下一个课题的研究。
社会的热点问题是丰富的课题来源。这要求学生带着小公民的意识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探索的目光去观察身边的一事一物,从中寻找出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如:《孩子心中的星期八》、《盲道占用问题》、《垃圾车漏水问题之解决方案》等都是来自于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与关注。围绕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研究是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是有价值的。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也是可以进行深入探究的地方。例如:我们学校进行的《校园废纸乱丢现象的解决方案》、《校门口堵车现象之研究》、《校园能源节约方案》、《校园噪音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课题研究,不仅揭示了学校存在的问题,也寻找出不少有效的办法,切实解决了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课题的确立还可以来自学生学习的学科、来自学生的活动、来自学生的家庭生活等,例如我校学生针对这些方面已开展研究的课题就有:《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家庭成员参与家务劳动时间的调查研究》、《小学生课余(暑假)时间安排的调查研究》、《树叶变化与气温等关系的调查研究》、《学校绿化面积与全市人均面积的比较研究》、《关于家庭支出情况的调查研究》、《孩子迷恋电子游戏的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策划与设计》等。
上面提到的这些好的课题,都不是教师指定和提出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自己选择确定的。在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时,教师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学生项目研究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以探究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质疑、讨论、筛选和确立项目开始,到分工合作、研究制定计划,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洋溢着研究的自主性。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些举措和谐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习探究做好了铺垫。
2.创新性原则
学生选课题时往往很少考虑课题的新颖性,觉得什么可做就选什么。如有的小组选择《蚕的外形》来研究,但这个内容在语文课、常识课都有介绍,他们平时也进行过养殖观察,对蚕的外形也了然于胸,再来研究就没有新意、没有价值了。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别人没有发现、没有做过的问题,或别人做了但你有更好的想法,或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的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
3.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的选择还应注意到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避免课题过难、过大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例如:有的学生提出了“关于野营活动中合理补充营养的研究”这一项目,希望能通过集体研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营养菜单。但开展这项研究不仅要事先了解野营活动的运动项目和体能消耗情况,还要了解各种菜肴食品的营养成分及计算学生运动后应摄入的热量等。这对小学生来说显然难度较大。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建议学生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角度再做相应的调整。比如:可针对平时有些人存在偏食、挑食的毛病,将原课题改为“关于合理用餐与身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这样,课题研究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也可以在兴趣盎然中展开。
二、引导学生反思课题,分工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比较欠缺,观点有时也显得稚气,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以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得到更好的研究成果和更多的学习收获。下面就以《校园乱扔纸屑现象的解决方案》这一课题为例,谈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们制定计划。
教师可在学生制定初步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他们考虑不周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通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来完善计划。如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们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来研究?
2.纸屑产生的时间、种类、原因各是什么?
3.哪些地方容易产生垃圾?
4.你们准备怎样收集这些方面的信息(垃圾桶、学生习惯、学校管理……)?
5.你准备向哪些人(教师、学生、校有关领导、门卫、家长)做调查?调查的形式、内容是什么?
6.怎样才能让别人愿意接受你的调查?
7.现有的相关规定有哪些?现有的设施有哪些?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8.你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是否切实可行?所需的费用大约有多少?你的方案提交给谁?你们的方案别人会采纳吗?如何说服别人采纳你的方案?
9.如何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使这个项目能尽快出成果?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比较顺利地开展研究。但有一点要切记:教师必须要以商量的口吻提出这些问题,不得强加给学生,并且教师只负责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要学生自己给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三、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是根据计划展开行动,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找出最佳的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如网络搜索、问卷设计、资料分类等。同时为学生研究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信息条件与人力条件等。学生如果外出活动,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联系调查访问的对象,又要做好有效监控,引导学生把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查阅资料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主次分明地进行梳理、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帮助学生分析信息,形成初步的观点。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往往过于理想化,或方案过于简单,只是一些对相关部门的呼吁,因此,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对照前面的计划进行检查外,还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们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开展了哪些行动?这些行动对问题的解决是否产生影响,有哪些影响?
2.对于你们的解决方案,请列举出至少五个可以实施的理由。
3.针对你们提出的解决方案,请列举出至少五个可能不被别人采纳的原因。
4.你们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征求过其他人的意见吗?他们是否有更好的建议?
……
四、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积极推广应用
成果汇报活动既是给学生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又是对学生项目成果的检验和促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促使他们完善课题的研究成果。
课题的汇报通常要求学生按以下几方面进行:
1.告诉听众你们所提出的这个课题的重要性。
2.解释并评价可供选择的政策,以便听众能理解每一项政策的优点和缺点。
3.论证你们编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处理该问题的“最佳”方案,有很好的“适应性”,且不违反国家宪法、地方行政法规和相关条例。
4.说明你们能够获得立法机构、政府行政部门支持该方案的理由。
5.汇报你们已经开展的行动和解决问题的初步成果。
成果表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通常学生会选用多媒体软件(PPT)和一些适当的表演来进行展示,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应提醒学生,报告课题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活动的高潮部分,每个研究小组都要以报告会的形式报告自己的方案,并回答评审组成员对于方案有关部分的提问,各个项目组要认真做好准备,学会整理报告提纲,学会用提纲作报告,报告该方案最重要的信息资料,并学会运用方案中的图表来解释或强调观点,不能逐字逐句地念报告,同时还应注意控制报告的时间。在进行报告时,学生还应理智地接受评审组的提问,理解评审员提问的要点,进而更具体、更生动、更有信心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在成果展示时,教师可以鼓励和帮助学生邀请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家长参加成果汇报,扩大学生研究成果的影响,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获得对学生研究的评价。
项目研究的开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的与人交往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大量源自生活的研究课题,还引起了他们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必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力学小学)
我校开展英特尔求知计划活动已有整整四年,其中学生项目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孩子心中的星期八》、《拯救母亲河》、《盲道现象》、《垃圾车漏水问题》、《南京明清建筑》、《未成年人与网吧》等一批项目研究成果赢得教育人士的一致好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项目研究活动的开展,也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锻炼、在探究中成长。几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引导小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发现问题,确立课题
在几年的项目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好的课题往往来自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或事件。这样的课题学生既有探究的兴趣,也便于他们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其研究成果也容易得到认可,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对下一个课题的研究。
社会的热点问题是丰富的课题来源。这要求学生带着小公民的意识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探索的目光去观察身边的一事一物,从中寻找出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如:《孩子心中的星期八》、《盲道占用问题》、《垃圾车漏水问题之解决方案》等都是来自于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与关注。围绕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研究是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是有价值的。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也是可以进行深入探究的地方。例如:我们学校进行的《校园废纸乱丢现象的解决方案》、《校门口堵车现象之研究》、《校园能源节约方案》、《校园噪音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课题研究,不仅揭示了学校存在的问题,也寻找出不少有效的办法,切实解决了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课题的确立还可以来自学生学习的学科、来自学生的活动、来自学生的家庭生活等,例如我校学生针对这些方面已开展研究的课题就有:《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家庭成员参与家务劳动时间的调查研究》、《小学生课余(暑假)时间安排的调查研究》、《树叶变化与气温等关系的调查研究》、《学校绿化面积与全市人均面积的比较研究》、《关于家庭支出情况的调查研究》、《孩子迷恋电子游戏的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策划与设计》等。
上面提到的这些好的课题,都不是教师指定和提出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自己选择确定的。在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时,教师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学生项目研究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以探究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质疑、讨论、筛选和确立项目开始,到分工合作、研究制定计划,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洋溢着研究的自主性。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些举措和谐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习探究做好了铺垫。
2.创新性原则
学生选课题时往往很少考虑课题的新颖性,觉得什么可做就选什么。如有的小组选择《蚕的外形》来研究,但这个内容在语文课、常识课都有介绍,他们平时也进行过养殖观察,对蚕的外形也了然于胸,再来研究就没有新意、没有价值了。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别人没有发现、没有做过的问题,或别人做了但你有更好的想法,或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的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
3.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的选择还应注意到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避免课题过难、过大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例如:有的学生提出了“关于野营活动中合理补充营养的研究”这一项目,希望能通过集体研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营养菜单。但开展这项研究不仅要事先了解野营活动的运动项目和体能消耗情况,还要了解各种菜肴食品的营养成分及计算学生运动后应摄入的热量等。这对小学生来说显然难度较大。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建议学生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角度再做相应的调整。比如:可针对平时有些人存在偏食、挑食的毛病,将原课题改为“关于合理用餐与身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这样,课题研究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也可以在兴趣盎然中展开。
二、引导学生反思课题,分工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比较欠缺,观点有时也显得稚气,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以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得到更好的研究成果和更多的学习收获。下面就以《校园乱扔纸屑现象的解决方案》这一课题为例,谈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们制定计划。
教师可在学生制定初步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他们考虑不周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通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来完善计划。如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们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来研究?
2.纸屑产生的时间、种类、原因各是什么?
3.哪些地方容易产生垃圾?
4.你们准备怎样收集这些方面的信息(垃圾桶、学生习惯、学校管理……)?
5.你准备向哪些人(教师、学生、校有关领导、门卫、家长)做调查?调查的形式、内容是什么?
6.怎样才能让别人愿意接受你的调查?
7.现有的相关规定有哪些?现有的设施有哪些?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8.你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是否切实可行?所需的费用大约有多少?你的方案提交给谁?你们的方案别人会采纳吗?如何说服别人采纳你的方案?
9.如何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使这个项目能尽快出成果?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比较顺利地开展研究。但有一点要切记:教师必须要以商量的口吻提出这些问题,不得强加给学生,并且教师只负责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要学生自己给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三、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是根据计划展开行动,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找出最佳的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如网络搜索、问卷设计、资料分类等。同时为学生研究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信息条件与人力条件等。学生如果外出活动,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联系调查访问的对象,又要做好有效监控,引导学生把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查阅资料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主次分明地进行梳理、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帮助学生分析信息,形成初步的观点。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往往过于理想化,或方案过于简单,只是一些对相关部门的呼吁,因此,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对照前面的计划进行检查外,还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们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开展了哪些行动?这些行动对问题的解决是否产生影响,有哪些影响?
2.对于你们的解决方案,请列举出至少五个可以实施的理由。
3.针对你们提出的解决方案,请列举出至少五个可能不被别人采纳的原因。
4.你们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征求过其他人的意见吗?他们是否有更好的建议?
……
四、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积极推广应用
成果汇报活动既是给学生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又是对学生项目成果的检验和促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促使他们完善课题的研究成果。
课题的汇报通常要求学生按以下几方面进行:
1.告诉听众你们所提出的这个课题的重要性。
2.解释并评价可供选择的政策,以便听众能理解每一项政策的优点和缺点。
3.论证你们编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处理该问题的“最佳”方案,有很好的“适应性”,且不违反国家宪法、地方行政法规和相关条例。
4.说明你们能够获得立法机构、政府行政部门支持该方案的理由。
5.汇报你们已经开展的行动和解决问题的初步成果。
成果表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通常学生会选用多媒体软件(PPT)和一些适当的表演来进行展示,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应提醒学生,报告课题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活动的高潮部分,每个研究小组都要以报告会的形式报告自己的方案,并回答评审组成员对于方案有关部分的提问,各个项目组要认真做好准备,学会整理报告提纲,学会用提纲作报告,报告该方案最重要的信息资料,并学会运用方案中的图表来解释或强调观点,不能逐字逐句地念报告,同时还应注意控制报告的时间。在进行报告时,学生还应理智地接受评审组的提问,理解评审员提问的要点,进而更具体、更生动、更有信心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在成果展示时,教师可以鼓励和帮助学生邀请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家长参加成果汇报,扩大学生研究成果的影响,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获得对学生研究的评价。
项目研究的开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的与人交往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大量源自生活的研究课题,还引起了他们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必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力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