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劳动教育作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积极的劳动习惯,增强劳动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利用校本课程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时,构建“五个会”课程体系,进行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为增强学生劳动素养,实现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提供支持。
关键词:小学生;“五个会”教育;劳动教学;校本课程开发
小学阶段,学生开始系统地接受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训练,这一时期的教学与引导活动能够为学生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充分抓住教学的机会,以学生的发展情况为依据进行指导,能够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提供支持。因此在进行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为了使“五个会”的教学特色得到有效体现,教师要积极对教学指导活动进行设计与安排,以便于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中,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教学活动目标,完善教学计划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对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行明确,并因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为帮助学生获得认知与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支持。劳动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与应用掌握劳动技能,并形成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利用校本课程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先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并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完善,以便于学生能够得到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为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提供支持。
在利用“五个会”特色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首先要对“五个会”教学观点的内涵进行了解与掌握,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达到“会洗衣、会做饭、学整理、会工艺、会种植”等五个方面能力的提升。然后再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与实践能力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完善,比如先对学生进行基础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讲解,然后再指导其通过实践不断熟练与巩固。从而通过更加有计划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劳动能力的增强,加快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強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更加高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在小学劳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师要重视起个人能力和素养的训练与提升,以便于更加高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获得劳动能力的有效锻炼与发展,为实现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创造条件。
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鼓励其积极对自身的能力进行锻炼,能够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实践中,获得培养与发展,实现“五个会”的教学目标。比如在“会工艺”板块的“制作叶脉书签”劳动实践中,教师首先要通过实践熟悉制作的步骤,并明确其重难点,锻炼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熟练地开展教学活动,并给予学生方法和技巧的帮助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实践。从而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养保障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展,实现推动学生发展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实践应用,增强劳动能力
实践是教学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够让学生巩固认知的同时获得操作应用能力的有效锻炼,实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并对其进行指导,能够使教学活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在小学劳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得到有效锻炼,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活动时,可以在向学生提供实践练习机会的同时加强指导和培养,保障其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
在“五个会”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并加以指导,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有效且全面地培养,为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做好铺垫。比如在以“做番茄蛋汤”为例对学生的做饭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实践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其步骤,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实践,对打鸡蛋、切番茄以及放调料等工序的技巧和步骤进行熟练掌握。从而使学生通过实践练习获得劳动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的目的。
四、总结
在小学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应用,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做到明确教学活动目标,完善教学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实践应用,增强劳动能力。从而通过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建设特色化的劳动实践基地,为提升劳动教学的效率,推动学生的协调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晓芳.立足教材 延伸课外——小学《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92-93.
[2]刘中华,隋桂凤.培养行动力:走向“新劳动教育”的“立新”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9(05):17-20.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第一小学 537100
关键词:小学生;“五个会”教育;劳动教学;校本课程开发
小学阶段,学生开始系统地接受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训练,这一时期的教学与引导活动能够为学生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充分抓住教学的机会,以学生的发展情况为依据进行指导,能够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提供支持。因此在进行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为了使“五个会”的教学特色得到有效体现,教师要积极对教学指导活动进行设计与安排,以便于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中,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教学活动目标,完善教学计划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对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行明确,并因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为帮助学生获得认知与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支持。劳动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与应用掌握劳动技能,并形成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利用校本课程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先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并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完善,以便于学生能够得到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为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提供支持。
在利用“五个会”特色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首先要对“五个会”教学观点的内涵进行了解与掌握,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达到“会洗衣、会做饭、学整理、会工艺、会种植”等五个方面能力的提升。然后再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与实践能力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完善,比如先对学生进行基础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讲解,然后再指导其通过实践不断熟练与巩固。从而通过更加有计划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劳动能力的增强,加快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強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更加高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在小学劳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师要重视起个人能力和素养的训练与提升,以便于更加高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获得劳动能力的有效锻炼与发展,为实现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创造条件。
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鼓励其积极对自身的能力进行锻炼,能够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实践中,获得培养与发展,实现“五个会”的教学目标。比如在“会工艺”板块的“制作叶脉书签”劳动实践中,教师首先要通过实践熟悉制作的步骤,并明确其重难点,锻炼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熟练地开展教学活动,并给予学生方法和技巧的帮助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实践。从而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养保障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展,实现推动学生发展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实践应用,增强劳动能力
实践是教学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够让学生巩固认知的同时获得操作应用能力的有效锻炼,实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并对其进行指导,能够使教学活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在小学劳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得到有效锻炼,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活动时,可以在向学生提供实践练习机会的同时加强指导和培养,保障其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
在“五个会”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并加以指导,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有效且全面地培养,为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做好铺垫。比如在以“做番茄蛋汤”为例对学生的做饭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实践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其步骤,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实践,对打鸡蛋、切番茄以及放调料等工序的技巧和步骤进行熟练掌握。从而使学生通过实践练习获得劳动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的目的。
四、总结
在小学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应用,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做到明确教学活动目标,完善教学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实践应用,增强劳动能力。从而通过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建设特色化的劳动实践基地,为提升劳动教学的效率,推动学生的协调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晓芳.立足教材 延伸课外——小学《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92-93.
[2]刘中华,隋桂凤.培养行动力:走向“新劳动教育”的“立新”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9(05):17-20.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第一小学 5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