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南部油田风化店开发区枣北孔一段为例,通过对风化店开发区的油砂体的展布形态以及分布特征作了深入的刻画,重新部署了注采井网,完善了区块的砂体分布的精细描述,为油田开发调整、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风化店;孔一段;油砂体;分布特征
风化店构造位于黄骅坳陷孔店构造带中部,孔西断层两侧。其中部的孔西主断层将该构造分为枣南和枣北两个断块[1-2]。主要含油层系由下至上共有中生界安山岩、下第三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三套油层。其中,孔店组中的孔一段和孔二段是油田主力油层。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和多次调整挖潜工作,枣北孔一段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著注采井网不完善、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楚等问题,造成该区日常生产挖潜难度大、效果差。为进一步改善油藏的开发水平,必须搞清油砂体分布。为此,非常有必要开展油砂体分布规律研究。
1、枣II油组油砂体分布特征
枣II油组自上至下划分为枣II-1-1到枣II-7-2共计15个单砂体,枣Ⅱ油组油层平面分布受岩性、物性及构造等因素控制十分明显。单砂体一般呈条带状分布。含油性不仅受岩性控制,断层对砂体的油层分布也起重要作用。由于砂体发育程度不同,砂体含油面积差异较大,如枣Ⅱ-2-1砂体含油范围较小,枣Ⅱ-7-2砂体含油范围较大。枣Ⅱ油组在枣北构造为不同砂体含油叠加连片(如图1)。
每一个含油砂体被断层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几个含油断块。如枣II-4-2在平面上是一个含油砂体,含油面积为1.1Km2,但被断层切割成22个断块,最大断块含油面积为0.13Km2,最小断块含油面积为0.01Km2;枣II油组各单砂体含油面积大小不一,主要含油层位为枣II-4-1到7-2砂体,1-3小层的各砂体含油面积相对较小。
宏观枣北枣II油组油层平面分布受背斜控制,在孔西断层和风化店断层夹持的构造主体部位,不同砂体油层叠加连片,经深入研究认为单砂体规模具有下大上小的变化特征。每个含油砂体又被四、五级断层切割成若干个独立的含油单元。49个含油砂体共有334个含油单元。每个含油单元面积很小,最大含油单元面积为0.36Km2,含油面积大于0.2Km2有2个,占含油单元总个数的0.6%,含油面积大于0.1Km2的有20个,占含油单元总个数的6.0%,含油面积大于0.05Km2的有66个,占含油单元总个数的19.8%,含油面积大于0.01Km2的有178个,占含油单元总个数的53.3%,含油面积小于0.01Km2的有68个,占含油单元总个数的20.4%。
2、枣III油组油砂体分布特征
枣III油组自上至下划分为枣III-1到枣III-7共计7个小层,其中枣III的1、2、3小层为该区主要的含油层位,枣III油组单砂体的油层分布基本与枣II油组相似,含油断块破碎,每一个含油砂体被断层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几个含油断块,其中枣III-1、2小层是该区含油面积最大的含油砂体,其中1小层含油面积0.95 Km2,其中二类含油面积0.18 Km2。枣III-2小层含油面积较1小层略有减小,但分布相对集中,3小层油层分布零星,4-7小层的油层主要分布在风化店断层上升盘的枣62-24断块,其中6小层含油面积相对较大,面积为0.16 Km2。
3、枣IV油组油砂体分布特征
枣IV、枣V油组油层主要受断块控制,平面分布零星各断块油层发育程度差异较大。枣IV油组自上至下划分为枣IV-1到枣IV-7共计7个小层,其中枣IV的2、3、4、5小层为该区主要的含油层位,枣IV油组各小层的油层在风化店断层的两盘均有分布,其中以风化店断层下降盘的油层分布为主,如枣IV-3的油层则主要分布在风化店断层下降盘至孔西断层之间的位置上,基本充满了整个断块,而在风化店断层上升盘,油层主要分布在枣55和枣130井区。枣IV的含油断块与枣II、III基本类似,同样比较破碎,每一个含油砂体被断层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几个含油断块,但破碎程度较枣II、III要小。
4、枣IV油组油砂体分布特征
枣V油组油层同样主要受断块控制,平面分布零星各断块油层发育程度差异较大。枣V油组自上至下划分为枣V-1到枣V-8共计8个小层,枣V各小层的含油面积分布具有明显的上下差异,其中在1、2、3小层,油层主要分布在风化店断层上升盘的枣1219断块含油面积0.39Km2和下降盘的枣44含油面积0.15Km2,此外在枣130井区也有油层分布。而4-8小层,油层则主要分布在枣44断块,含油面积为0.28Km2。此外在枣130井区有零星的油层分布(图2)。
5、结论
总的来说,枣北孔一段各油砂体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断层封闭性很好,对油水的分隔作用明显,各断块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而是具有各自的油水界面或者为油气充满;断块内各砂体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或者整个砂体为油气充满,具有砂体纵向的连通性较差的特点;油层分布受砂体和物性控制作用明显,砂体物性变差油层就变为干层。
参考文献:
[1] 赵颖,衡海良,董传杰等.枣园孔二段低渗油藏二次开发技术对策研究[J].2010:24(1)70-72.
[2] 姚芳,卢异等.风化店油田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J].2010:22(7)77-81.
作者简介:
周川,男,1981年8月生,201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毕业,目前于大港油田分公司工作,研究方向: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作者单位: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风化店;孔一段;油砂体;分布特征
风化店构造位于黄骅坳陷孔店构造带中部,孔西断层两侧。其中部的孔西主断层将该构造分为枣南和枣北两个断块[1-2]。主要含油层系由下至上共有中生界安山岩、下第三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三套油层。其中,孔店组中的孔一段和孔二段是油田主力油层。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和多次调整挖潜工作,枣北孔一段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著注采井网不完善、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楚等问题,造成该区日常生产挖潜难度大、效果差。为进一步改善油藏的开发水平,必须搞清油砂体分布。为此,非常有必要开展油砂体分布规律研究。
1、枣II油组油砂体分布特征
枣II油组自上至下划分为枣II-1-1到枣II-7-2共计15个单砂体,枣Ⅱ油组油层平面分布受岩性、物性及构造等因素控制十分明显。单砂体一般呈条带状分布。含油性不仅受岩性控制,断层对砂体的油层分布也起重要作用。由于砂体发育程度不同,砂体含油面积差异较大,如枣Ⅱ-2-1砂体含油范围较小,枣Ⅱ-7-2砂体含油范围较大。枣Ⅱ油组在枣北构造为不同砂体含油叠加连片(如图1)。
每一个含油砂体被断层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几个含油断块。如枣II-4-2在平面上是一个含油砂体,含油面积为1.1Km2,但被断层切割成22个断块,最大断块含油面积为0.13Km2,最小断块含油面积为0.01Km2;枣II油组各单砂体含油面积大小不一,主要含油层位为枣II-4-1到7-2砂体,1-3小层的各砂体含油面积相对较小。
宏观枣北枣II油组油层平面分布受背斜控制,在孔西断层和风化店断层夹持的构造主体部位,不同砂体油层叠加连片,经深入研究认为单砂体规模具有下大上小的变化特征。每个含油砂体又被四、五级断层切割成若干个独立的含油单元。49个含油砂体共有334个含油单元。每个含油单元面积很小,最大含油单元面积为0.36Km2,含油面积大于0.2Km2有2个,占含油单元总个数的0.6%,含油面积大于0.1Km2的有20个,占含油单元总个数的6.0%,含油面积大于0.05Km2的有66个,占含油单元总个数的19.8%,含油面积大于0.01Km2的有178个,占含油单元总个数的53.3%,含油面积小于0.01Km2的有68个,占含油单元总个数的20.4%。
2、枣III油组油砂体分布特征
枣III油组自上至下划分为枣III-1到枣III-7共计7个小层,其中枣III的1、2、3小层为该区主要的含油层位,枣III油组单砂体的油层分布基本与枣II油组相似,含油断块破碎,每一个含油砂体被断层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几个含油断块,其中枣III-1、2小层是该区含油面积最大的含油砂体,其中1小层含油面积0.95 Km2,其中二类含油面积0.18 Km2。枣III-2小层含油面积较1小层略有减小,但分布相对集中,3小层油层分布零星,4-7小层的油层主要分布在风化店断层上升盘的枣62-24断块,其中6小层含油面积相对较大,面积为0.16 Km2。
3、枣IV油组油砂体分布特征
枣IV、枣V油组油层主要受断块控制,平面分布零星各断块油层发育程度差异较大。枣IV油组自上至下划分为枣IV-1到枣IV-7共计7个小层,其中枣IV的2、3、4、5小层为该区主要的含油层位,枣IV油组各小层的油层在风化店断层的两盘均有分布,其中以风化店断层下降盘的油层分布为主,如枣IV-3的油层则主要分布在风化店断层下降盘至孔西断层之间的位置上,基本充满了整个断块,而在风化店断层上升盘,油层主要分布在枣55和枣130井区。枣IV的含油断块与枣II、III基本类似,同样比较破碎,每一个含油砂体被断层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几个含油断块,但破碎程度较枣II、III要小。
4、枣IV油组油砂体分布特征
枣V油组油层同样主要受断块控制,平面分布零星各断块油层发育程度差异较大。枣V油组自上至下划分为枣V-1到枣V-8共计8个小层,枣V各小层的含油面积分布具有明显的上下差异,其中在1、2、3小层,油层主要分布在风化店断层上升盘的枣1219断块含油面积0.39Km2和下降盘的枣44含油面积0.15Km2,此外在枣130井区也有油层分布。而4-8小层,油层则主要分布在枣44断块,含油面积为0.28Km2。此外在枣130井区有零星的油层分布(图2)。
5、结论
总的来说,枣北孔一段各油砂体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断层封闭性很好,对油水的分隔作用明显,各断块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而是具有各自的油水界面或者为油气充满;断块内各砂体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或者整个砂体为油气充满,具有砂体纵向的连通性较差的特点;油层分布受砂体和物性控制作用明显,砂体物性变差油层就变为干层。
参考文献:
[1] 赵颖,衡海良,董传杰等.枣园孔二段低渗油藏二次开发技术对策研究[J].2010:24(1)70-72.
[2] 姚芳,卢异等.风化店油田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J].2010:22(7)77-81.
作者简介:
周川,男,1981年8月生,201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毕业,目前于大港油田分公司工作,研究方向: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作者单位: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