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英语翻译的情感性分析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huin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作品具有世界性,往往需要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英国文学源远流长,并且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许多英语的文学作品在全世界广泛流。由于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文体翻译,必须注重作品中的情感性才能够达到传神的效果,将作品中的情感和精神保留下来,具有打动人、吸引人的能力。因此,对于文学作文的英语翻译要注重情感性,在翻译的同时需要进行文学的再創作,才能够使表现作家希望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文学作品;英语翻译;情感性;再创作
  一、文学作品再翻译的再创作对于情感传达的重要性
  (一)对翻译对象的考察分析
  文学作品是作家在生活中对于所经历事物的感受而引发的情感上的表达,是一种思维上的精神产物。当生活中的事物令作家有所触动,引发作家在脑海中被情感所环绕,在笔尖上便通过文字来表达其内心的波澜,其强烈的思想和感情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并通过该作品来与全世界的读者进行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分享作品中点点滴滴的情愫。通过主体的认知,产生情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完成了文学作品的创作,其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情感是作家在创作中的基础和动力,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事件的叙述形象的塑造还是情节的安排,都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是对于生活中的经历所表达的感慨,其中往往存在着对饱经沧桑或是历经人生变化而引发的主题的感情世界的变化,文学成为了情感抒发的形式,表达生活中无法完成的欲望。情感是整个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生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成为作家对于人生感悟的载体,而“再创作”正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来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译者再通过内心情感和作者的灵魂沟通来进行在读创作,完成作品的翻译,保证了文学作品在翻译后能够完整地传达出原著中的情感,形神兼备,方能成功地打动读者。
  (二)动情与入情
  文学作品只有能够传达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方能以情感人,成为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是作者所赋予的,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倾注,通过社会生活得到并在生活中引发感悟。社会生活使艺术的源泉,正如鲁迅先生对《狂人日记》、《孔乙己》等著名作品的创作都是源于当时的生活背景,被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残忍杀害以及当时国人的愚蠢和麻木所促发,果断弃医从文用文字来表达内心波涛汹涌的情感,并希望用文学来拯救国人;曹雪芹家道衰败,历经生活变迁以及世态炎凉,将心中的辛酸与苦楚寄予文学作品当中,创作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作家们都是在生活的感受中将抑郁于胸腔的情感迸发出来,需要从生活了解作家的经历以及寄托的情感,并通过感受再次创作完成艺术作品的翻译,译者在阅读中入了情,唤醒内心的创作冲动,通过再创作完成的翻译作品就能真正地表达出原著的情感,传神而动人。
  二、文学作品翻译的再创作性
  (一)文学作品翻译的在创作的客观存在
  语言是文学中思想与情感的载体,文学是一种语言上的艺术。由于文字的承载,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的传达是间接的、意象的,由文字和语法等结构组合而成,文字本身仅仅是特定意思的总结和表达,其组合成文学形象并不能直观地表达其中形象的思想情感,不能如现实生活中可听可感的动画般形象直观、色彩斑斓,只有通过叙述引发读者的想象,在作家的引导下来在文字中感受作品的寓意,完成脑海中的感官体验,感受作品的魅力。
  文学语言有具体的形象,是可感的又富有感情的,通过文学语反应可以有形的客观事物,同时也能表现无形的情感和思想世界,使文学形象拥有生命,具有感动读者的能力,能给读者以启迪。通过含蓄、模糊的文学形象,使读者间接地感受到作品中的内涵,在脑海中浮现出形象,体会到情感,这种将实际再现出来,同时概括读者自己的审美思想已经情感来进行创造性的再创作。所以文学翻译前一定要直接阅读该作品,文学作品本身只是一个空白的文本,是开放式的内容,给渎职广阔而自由的感受空间,本身的艺术形象和审美价值是不能通过其自身体现的,需要读者自己在阅读中通过感受了解文学形象的生命,其存在依赖于读者脑海中使其具象化赋予它含义,读者在另一个角度上实现了作品的功能,是文学作品生命力的拓展者,使读者可以自由、充分地感受和再创作,发挥其中的潜能。通过译者的阅读和欣赏才能使一个文学作品成为真正的文学,再在对作品的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使文学形象在译者脑中有新的生命,用全新的语言叙述出来,激发起情感,使读者充分感受到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引发共鸣。
  (二)文学作品翻译的在创作
  文学作品的翻译必须先对原著完全的阅读,欣赏其中的每一部分内容,并在心善的过程中充分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感情经历,通过对自己生活的共鸣来感受和理解作品中的内容,感受作品中塑造的作品形象,在阅读中通过联想给予它具体的形象和情感,使作品形象鲜活起来,为再创作打好情感基础,使译者能够真切地明白作品的情感与寓意,在传达前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保证传达的真实和动人。
  在译者调动起创作的激情后,通过其主观上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与见解,联系自身生活经历与实际情感,充分调动起自身的生活经验,在自己的经历中为作品的思想找到合适的印证,与之相融合,找到与作品一直的思想观点,引起共鸣,发货主观能动性通过感知、体验,引发想象,再到移情,通过情感的交流与融汇用新的语种在脑海中再现原著中的形象,完成作品在另一种语言上的再创作。不知做到翻译的“信”、“达”,还能达到“雅”的标准,完整地再现作品的思想与情感。
  参考文献:
  [1]道吉仁钦. 论文学作品翻译的情感性——探讨文学翻译的再创作[J].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1,01:89-93.
  [2]鲍晓英.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3]王艳红. 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
  [5]王丹阳. 论文学翻译的创作本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4]卜玉坤. 认知视阈下科技英语喻义汉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近来回想起一个朋友,此君姓王,简称为W即可,认识他是因为中考时坐我后面,当然我想他作弊是没有错的,错就在偷瞄我的试卷,而且看串了行,我们顺其自然的做了高中同学,一个差的无人问津的班。  不见W很久,上次见面也不知道是什么光景。近日收到联系,W要来L市学习,住的地方在市区的一间宾馆,是单位安排的房子。我过去找他时,坐的公交车到市区,然后打车到一个巷子,拐了几个路口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时,找到了他电
期刊
品牌是一个产品质量、价值、市场的竞争力乃至企业的形象和诚信度、消费者的认可度、社会的美誉度等方面的反映,它是该产品具有号召力、持续生命力的重要基础。群众文化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人们也对群众文化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文化活动也必须有品牌意识,要努力培育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期刊
勒庞,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勒庞对社会群体的心理有透彻研究和实例的分析,整本书围绕着:群体都是无知、残暴、目光短浅的,这样一个论点展开论述。虽然他的语言有些偏激,但仔细想还是有道理的。如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群众的反叛、大众文化的泛滥、群众运动、人的自我异化,以及无意识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等等。  勒庞所说:“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
期刊
摘 要:探究古代西方教学互动的理论来源,分析近代西方,现代西方教学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当代西方互动教学理论与方法探索的现状与趋势,以期为全面的理解和深入研究互动教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做出基础性理论贡献。  关键词:理论;探索  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社会学理论家开始注重从微观层面研究的社会过程。他们认为社会结构是由人与人的互动构成的。由此形成了对人际互动基本过程的理论研究,称作“互动论”。  基于这
期刊
摘 要:我国音乐剧从20世纪初期产生,经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转折,一直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蓬勃成长。它的现状与发展也值得我们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国音乐剧;历程 现状;发展战略  音乐剧对于我国的文化艺术而言,并不能算是舶来之物。从二十世纪初期的以歌舞音乐的形式产生开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振兴并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演变,中国音乐剧一直以来对外传递的气息都是充满张力,如它“朝阳艺术”的称谓般在未来
期刊
摘 要:不论是中国历史上的法学还是西方法学,都是剥削阶级的法学,是为奴隶主、封建主或资产阶级的法说教,为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政治统治服务的。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法学出现,法学领域才起了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法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深刻地分析了社会各方面的现象,揭穿了剥削阶级的偏见,科学地阐述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使法學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关键词:马克思;法学;区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