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掺杂LiBiO3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电子局域化函数、Bader电荷等方面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第一性原理计算,对掺杂了Sb的LiBiO3的电子结构进行研究,试图从理论角度探寻合适的光催化材料.计算结果表明,空间群为Pccn的正交LiBiO3为直接半导体,DFT计算带隙为0.23 eV,而采用HSE泛函形式的计算带隙为1.18 eV,较为接近实验测定值.随着Sb掺杂量的增加,LiBi1-xSbx O3的计算带隙逐渐加大,与纯LiBiO3相比,Sb掺杂体系中出现了具有更强键合作用的Sb-O键,有利于改善体系的光催化性能.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两种测定火法冶炼镍基体料中硅含量的方法: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使用硫酸和硝酸溶解样品。分光光度法采用基体匹配的方式消除铁对
建立姜黄素二甲基-β-环糊精的包合率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二甲基-β-环糊精的包合物中姜黄素的含量,由此计算包合率。结果表明姜黄素在426 nm处有最大吸
研究鹿蹄橐吾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鹿蹄橐吾总黄酮,氯化铝显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总黄酮含量,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g/mL)、
合成了两个含邻甲氧基苯甲醛Schiff碱配体的单核过渡金属配合物:Ni(C15H13N2O3)2(1)和Zn(C15H13N2O3)2(2)。采用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制备的晶体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
建立了测定复方格列美脲片中格列美脲的HPLC并用于自制复方制剂与国外上市制剂的溶出度对比研究。以浓度0.0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作为溶出介质,使用D-800LS智能溶出度仪,在22
采用HNO3∶HClO4(体积比为4∶1)消解体系,在低温微沸条件下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天水湖草鱼7个组织器官(肌肉、鱼鳃、鱼鳞、肝脏、肾脏、脾脏、精巢)中Zn、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新试剂联苯基双荧光酮与钼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5.1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试剂与钼形成1∶1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
通过HPLC技术测定槲皮苷含量并与其药材的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不同产地地枫皮槲皮苷含量相关的特征峰,试图快速筛选出高槲皮苷含量的优良地枫皮种质。结果显示:
建立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中姜黄素含量测定的方法。选取姜黄素特征吸收峰426nm波长处测定其含量。姜黄素浓度在1.02—5.1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0.1314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