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成了教学目标。ABB式词语的教与学也就不那么难了。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课堂和语文试卷里,学习和积累ABB式词语是一块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从课堂实践来看,ABB式词语的教与学有时显得并不那么通畅。ABB式词语的教与学到底有多难?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分析,笔者发现:教师对ABB式词语词性及特点的了解与把握,会直接影响到ABB式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一:二年级语文课“红艳艳的苹果”,我们教什么?
“红艳艳的苹果”,是北京版小语教材第3册识字单元《水果丰收》里的内容。执教此课时,一位教师花了不少时间,出示水果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颜色?并不断重复:同学们想想,“红艳艳”有多红啊!“红”这个颜色,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孩子们七嘴八舌:特别特别红,粉红、大红……听了这些答案,教师不禁皱起了眉头,接着“启发”:比如“白”,还可以怎么说?有一位男生大声回答:亮白。老师没有理会,接着重复问话:再想想,“白”还可以怎么说?此时,教师面露倦容,孩子们一脸茫然。不少孩子开始坐立不安,个别孩子干脆趴在了桌子上,课堂陷入“涣散”状态。没办法,老师只好自己说:白花花,可以吗?
从这位教师的教学来看,她关注了课文“讲了什么”,但忽略了课文“是怎么讲的”,即怎样用不同的词语描述那些水果各自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并纠缠于“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的兴致实在不高,因为学龄前的孩子就已经习得了这些知识。何况,这是语文课而不是自然课。王荣生教授曾经从教学内容角度开发了一堂语文课的9级累进标准,其中最低标准中就提到:教师对所教内容要有自觉的意识,教的内容是“语文”。但遗憾的是,这一最低标准,在语文课堂上不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我们不禁要反思: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思考过教学内容的问题,还是随意而为?教师不了解学情,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压根儿没有考虑过?这大概又要回归到教师的PCK(学科教学知识)问题上了,即学科中的特定内容及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困难,还有帮助学生学习的特定教学策略等。
案例二:“喜羊羊”与“喜洋洋”——一次词语教学的启示。
这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八》,正上到“我的发现”这一个环节。学生们似乎对ABB形式的词语早已胸有成竹,个个都踊跃举手发言。
“绿油油、红彤彤、乐呵呵、笑眯眯、喜滋滋……”说着说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学生没举手就说了起来。
其中有个学生一下子说了好几个:“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这个学生说完很得意。
我把他说的几个词写在黑板上,而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笑着,有的小声起哄:“这是《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的……”还有的则在观察我的反应。
此时,一个大胆的男生站起来喊:“老师,他说得不对。”我心里暗自高兴,赶紧引导他说:“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个字为‘A’,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他又说:“‘喜洋洋’和‘懒洋洋’的‘洋’应该是带三点水的。”有些学生不服气:“那么‘美羊羊’‘沸羊羊’为什么不行?”那个男生又答道:“因为‘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都是动画片中(角色)的名字,不能算ABB词。《语文园地八》里举例的‘绿油油、乐呵呵……’是表示样子的,‘喜洋洋’是喜气洋洋的样子,‘懒洋洋’是看上去很懒的样子。”
看来这个学生已经明白ABB形式的叠词是用来状物的,我听完后心里激动不已,其他学生听了也略有所思。
正当我想做个总结时,学习委员又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如果照刚才所说的,那么ABB形式的词语不光在音节上要符合ABB的这种规律,还要能用来表示事物的颜色、样子或某一种状态。我这样说,对吗?”
这下子,根本就不用我总结了。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大大肯定了一番后,又请学生对表示颜色、样子或某种状态的ABB词分别作了举例,这个环节的教学就算是很完整了。
从老师的记述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的碰撞,也看到了热热闹闹的背后教师或隐或显的引导。
当教师把孩子说的“喜羊羊、懒羊羊”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不动声色中引起孩子的注意,也是下一步辨析的开始。当教师在总结和强调ABB式词语规律的时候,其实是在“搅浑水”中激发孩子的思辨,潜台词是: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个字为“A”,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喜羊羊、懒羊羊”为什么就不对呢?当教师让孩子把与之对应的“喜洋洋、懒洋洋”也写在黑板上的时候,思维的碰撞与交锋就真的开始了。
我们常说,语言的内核是思维。就ABB式词语的学习而言,随着年级的递增,其关乎的就不仅仅是词语的积累、语文知识的习得,还有孩子语文能力的提升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孩子在列举ABB式词语出现问题的时候,案例二中的教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解疑中答辩,经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面对三年级的孩子,教师基于教材和学情,对ABB式形容词的教学内容有相应的考量。
一个小小的ABB词语、一块并不大的知识点,让我们生发出很多的思考。ABB式词语的教与学到底有多难?恐怕又应了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我们以热忱之心亲近我们的母语,当我们以潜心研究的态度走近鲜活的词语,当我们和孩子一起“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ABB式词语的教学也就自然而然得心应手了。
案例一:二年级语文课“红艳艳的苹果”,我们教什么?
“红艳艳的苹果”,是北京版小语教材第3册识字单元《水果丰收》里的内容。执教此课时,一位教师花了不少时间,出示水果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颜色?并不断重复:同学们想想,“红艳艳”有多红啊!“红”这个颜色,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孩子们七嘴八舌:特别特别红,粉红、大红……听了这些答案,教师不禁皱起了眉头,接着“启发”:比如“白”,还可以怎么说?有一位男生大声回答:亮白。老师没有理会,接着重复问话:再想想,“白”还可以怎么说?此时,教师面露倦容,孩子们一脸茫然。不少孩子开始坐立不安,个别孩子干脆趴在了桌子上,课堂陷入“涣散”状态。没办法,老师只好自己说:白花花,可以吗?
从这位教师的教学来看,她关注了课文“讲了什么”,但忽略了课文“是怎么讲的”,即怎样用不同的词语描述那些水果各自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并纠缠于“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的兴致实在不高,因为学龄前的孩子就已经习得了这些知识。何况,这是语文课而不是自然课。王荣生教授曾经从教学内容角度开发了一堂语文课的9级累进标准,其中最低标准中就提到:教师对所教内容要有自觉的意识,教的内容是“语文”。但遗憾的是,这一最低标准,在语文课堂上不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我们不禁要反思: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思考过教学内容的问题,还是随意而为?教师不了解学情,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压根儿没有考虑过?这大概又要回归到教师的PCK(学科教学知识)问题上了,即学科中的特定内容及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困难,还有帮助学生学习的特定教学策略等。
案例二:“喜羊羊”与“喜洋洋”——一次词语教学的启示。
这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八》,正上到“我的发现”这一个环节。学生们似乎对ABB形式的词语早已胸有成竹,个个都踊跃举手发言。
“绿油油、红彤彤、乐呵呵、笑眯眯、喜滋滋……”说着说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学生没举手就说了起来。
其中有个学生一下子说了好几个:“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这个学生说完很得意。
我把他说的几个词写在黑板上,而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笑着,有的小声起哄:“这是《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的……”还有的则在观察我的反应。
此时,一个大胆的男生站起来喊:“老师,他说得不对。”我心里暗自高兴,赶紧引导他说:“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个字为‘A’,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他又说:“‘喜洋洋’和‘懒洋洋’的‘洋’应该是带三点水的。”有些学生不服气:“那么‘美羊羊’‘沸羊羊’为什么不行?”那个男生又答道:“因为‘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都是动画片中(角色)的名字,不能算ABB词。《语文园地八》里举例的‘绿油油、乐呵呵……’是表示样子的,‘喜洋洋’是喜气洋洋的样子,‘懒洋洋’是看上去很懒的样子。”
看来这个学生已经明白ABB形式的叠词是用来状物的,我听完后心里激动不已,其他学生听了也略有所思。
正当我想做个总结时,学习委员又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如果照刚才所说的,那么ABB形式的词语不光在音节上要符合ABB的这种规律,还要能用来表示事物的颜色、样子或某一种状态。我这样说,对吗?”
这下子,根本就不用我总结了。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大大肯定了一番后,又请学生对表示颜色、样子或某种状态的ABB词分别作了举例,这个环节的教学就算是很完整了。
从老师的记述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的碰撞,也看到了热热闹闹的背后教师或隐或显的引导。
当教师把孩子说的“喜羊羊、懒羊羊”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不动声色中引起孩子的注意,也是下一步辨析的开始。当教师在总结和强调ABB式词语规律的时候,其实是在“搅浑水”中激发孩子的思辨,潜台词是: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个字为“A”,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喜羊羊、懒羊羊”为什么就不对呢?当教师让孩子把与之对应的“喜洋洋、懒洋洋”也写在黑板上的时候,思维的碰撞与交锋就真的开始了。
我们常说,语言的内核是思维。就ABB式词语的学习而言,随着年级的递增,其关乎的就不仅仅是词语的积累、语文知识的习得,还有孩子语文能力的提升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孩子在列举ABB式词语出现问题的时候,案例二中的教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解疑中答辩,经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面对三年级的孩子,教师基于教材和学情,对ABB式形容词的教学内容有相应的考量。
一个小小的ABB词语、一块并不大的知识点,让我们生发出很多的思考。ABB式词语的教与学到底有多难?恐怕又应了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我们以热忱之心亲近我们的母语,当我们以潜心研究的态度走近鲜活的词语,当我们和孩子一起“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ABB式词语的教学也就自然而然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