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在这场与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斗争中,欧洲启蒙思想家们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借鉴智慧与理论支撑。从思想到文化,甚至在经济方面,儒家学说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极大影响。
关键词:儒学;孔子;欧洲;启蒙运动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从英国发轫,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欧洲,最终在法国进入高潮,成为资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先兆。此时历史赋予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的重要使命,是批判以基督教神学世界观为核心的封建传统文化,建立体现现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新文化。而由传教士们从遥远的中国介绍来的孔子和儒家学说,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17、18世纪的欧洲,喜爱中国文化的思想家们“发现,令他们惊讶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以同样的方式思索同样的思想,并进行了同样的战斗。”于是他们把孔子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民主观、平等观、自由观、博爱观,视为“天赐的礼物”。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与启蒙学派反对神学、“民为邦本”与近代欧洲的民主、“用人之道”与反对贵族世袭、儒家道德与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科举考试”与欧洲近代自由、平等、竞争五个方面做了“中为西用”的理解与实践。法国文学史创始人居斯塔夫·朗松说过,自1680年到1715年期间,是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明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融合,进而形成启蒙思想——法兰西社会精神的大变换时期。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以及德国的莱布尼茨、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
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受儒学影响最深。他在《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并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他甚至主张欧洲要“全盘华化”!提倡法国人应该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1755年,伏尔泰根据元曲《赵氏孤儿》改编了一出戏剧《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戏剧大获成功,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剧不断上演。伏尔泰认为,《赵氏孤儿》集中体现了中国道德和儒家文化的精髓,举重人物的忠诚奉献和取义成仁的高贵品格正式当时法国社会所需的。
霍尔巴赫与狄德罗都是“百科全书派”领导人。霍尔巴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是一个“德治或以道德为基础的政府”,“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白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他主张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道德,且比伏尔泰更为坚决。相较而言,狄德罗则稍为温和一些,他在主持编撰的《百科全书》中指出,中国文化在各民族之上,赞叹孔子学说只需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暗讽基督教的“神道设教”。他在《百科全书》中介绍了中国哲学从孔子一直到明末的发展史,对“四书”、“五经”一一作了介绍,并尤为详尽地叙述了宋明理学的观点。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西方第一个承认中国文化对西方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莱布尼茨认为,中国有着令人赞叹的道德,还有自然神论的哲学家,其哲学体系创立于3000年前,远在希腊哲学之前。他在《论中国哲学》中说,中国哲学“远在希腊人的哲学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从前谁也不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使我们觉醒了”。他发现中国古典著作里有很多神秘的符号都在不同程度上能够支撑他的数学理论,他的哲学与儒家学说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他在《中国近事》中就写到,“我始终认为中国应该派一些传教士到西方来教我们自然神学的目的和实践,正如我们会派送传教士到中国去传授宗教思想一样”。他的哲学思想,对以后德国的哲学家康德、黑格尔都有着重要影响。
儒学在欧洲启蒙运动中的影响不单表现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在经济方面也有着深刻影响。18世纪中叶,由于法国农业和工业濒于崩溃,贫穷、饥饿席卷全国,重农学派针对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被马克思称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弗朗斯瓦·魁奈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同时,他又被称为“欧洲的孔子”。他的弟子米拉波认为,魁奈在政治经济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净产品”的概念,而这正是孔子关于道德教育普行于世的产物,1767年他所著《中国的专制政治》一书出版发行,他在书中说到,此书是“中国学说的系统说明,而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采用为楷模”。
客观来讲,18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正处在启蒙运动的大时代下,这就要求启蒙思想家们率先武装头脑,反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赞扬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其改革的顺利进行寻找支撑,是一种有意识的“误读”,多少都带有“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倾向。我们不可忽视同时也不可夸大其作用,既不妄自菲薄地认同西方文化中心论,也不妄自尊大地以东方文化尤其儒学作为至尊圣典,应理性、辩证地看待儒学在西方的传播及影响。
参考文献:
[1](法)伏尔泰.风俗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英)约翰·梅尔茨.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4]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彭基相.法国十八世纪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32.
作者简介:
武宁(1980—),男,汉族,山东曲阜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儒家哲学。
关键词:儒学;孔子;欧洲;启蒙运动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从英国发轫,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欧洲,最终在法国进入高潮,成为资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先兆。此时历史赋予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的重要使命,是批判以基督教神学世界观为核心的封建传统文化,建立体现现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新文化。而由传教士们从遥远的中国介绍来的孔子和儒家学说,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17、18世纪的欧洲,喜爱中国文化的思想家们“发现,令他们惊讶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以同样的方式思索同样的思想,并进行了同样的战斗。”于是他们把孔子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民主观、平等观、自由观、博爱观,视为“天赐的礼物”。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与启蒙学派反对神学、“民为邦本”与近代欧洲的民主、“用人之道”与反对贵族世袭、儒家道德与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科举考试”与欧洲近代自由、平等、竞争五个方面做了“中为西用”的理解与实践。法国文学史创始人居斯塔夫·朗松说过,自1680年到1715年期间,是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明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融合,进而形成启蒙思想——法兰西社会精神的大变换时期。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以及德国的莱布尼茨、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
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受儒学影响最深。他在《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并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他甚至主张欧洲要“全盘华化”!提倡法国人应该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1755年,伏尔泰根据元曲《赵氏孤儿》改编了一出戏剧《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戏剧大获成功,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剧不断上演。伏尔泰认为,《赵氏孤儿》集中体现了中国道德和儒家文化的精髓,举重人物的忠诚奉献和取义成仁的高贵品格正式当时法国社会所需的。
霍尔巴赫与狄德罗都是“百科全书派”领导人。霍尔巴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是一个“德治或以道德为基础的政府”,“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白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他主张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道德,且比伏尔泰更为坚决。相较而言,狄德罗则稍为温和一些,他在主持编撰的《百科全书》中指出,中国文化在各民族之上,赞叹孔子学说只需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暗讽基督教的“神道设教”。他在《百科全书》中介绍了中国哲学从孔子一直到明末的发展史,对“四书”、“五经”一一作了介绍,并尤为详尽地叙述了宋明理学的观点。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西方第一个承认中国文化对西方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莱布尼茨认为,中国有着令人赞叹的道德,还有自然神论的哲学家,其哲学体系创立于3000年前,远在希腊哲学之前。他在《论中国哲学》中说,中国哲学“远在希腊人的哲学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从前谁也不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使我们觉醒了”。他发现中国古典著作里有很多神秘的符号都在不同程度上能够支撑他的数学理论,他的哲学与儒家学说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他在《中国近事》中就写到,“我始终认为中国应该派一些传教士到西方来教我们自然神学的目的和实践,正如我们会派送传教士到中国去传授宗教思想一样”。他的哲学思想,对以后德国的哲学家康德、黑格尔都有着重要影响。
儒学在欧洲启蒙运动中的影响不单表现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在经济方面也有着深刻影响。18世纪中叶,由于法国农业和工业濒于崩溃,贫穷、饥饿席卷全国,重农学派针对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被马克思称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弗朗斯瓦·魁奈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同时,他又被称为“欧洲的孔子”。他的弟子米拉波认为,魁奈在政治经济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净产品”的概念,而这正是孔子关于道德教育普行于世的产物,1767年他所著《中国的专制政治》一书出版发行,他在书中说到,此书是“中国学说的系统说明,而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采用为楷模”。
客观来讲,18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正处在启蒙运动的大时代下,这就要求启蒙思想家们率先武装头脑,反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赞扬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其改革的顺利进行寻找支撑,是一种有意识的“误读”,多少都带有“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倾向。我们不可忽视同时也不可夸大其作用,既不妄自菲薄地认同西方文化中心论,也不妄自尊大地以东方文化尤其儒学作为至尊圣典,应理性、辩证地看待儒学在西方的传播及影响。
参考文献:
[1](法)伏尔泰.风俗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英)约翰·梅尔茨.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4]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彭基相.法国十八世纪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32.
作者简介:
武宁(1980—),男,汉族,山东曲阜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儒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