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托幼机构是儿童集中场所,如果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工作达不到要求,就容易造成某些传染病的流行蔓延,影响儿童的学习与健康。
【关键词】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晨检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12-01
我院疫情管理人员于2013年07月04日浏览传染病疫情网时,发现3天内我镇中心幼儿园出现3例手足口病病例。按照聚集病例的标准:一周内,同一班级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构成聚集性病例[1]。为确定3例病例是否为同一班级,我院立即组织防疫人员对此进行调查,调查发现3名患儿均在小二班,符合聚集性病例的定义。我们立即按照聚集性病例处置要求进行了处置,指导幼儿园对孩子的餐具、玩具、桌椅、门把手、地面等进行消毒。嘱幼儿园告知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被子。并要求幼儿园对全班儿童进行健康追踪,患病儿童每天追踪病情,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应及时上报卫生院。要求幼儿园加强手足口病知识宣传教育,要求与家长保持信息互通,随时掌握好缺席儿童健康动态。
这是2013年我镇的第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发生聚集性病例与学校托幼机构日常预防措施不到位有很大关系。这3名病例中一位儿童自6月27日就开始发病,28日还在上课,幼儿园老师都没发现异常,7月1日该儿童未到园,老师也没有登记病因,这说明幼儿园的晨检工作根本没有做到位,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导致一名儿童6月30日发病,一名儿童7月1日发病,均在7月3日确诊为手足口病病例。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2]。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托幼机构在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过程中尤其重要。托幼机构落实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发现手足口病病例,能极大地减少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1 托幼机构要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
托幼机构应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领导要重视,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的危害,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避免流于形势,起不到预防的作用。
2 托幼机构应认真开展日常防控工作
2.1 要重视晨检工作,做到每日进行晨检,对请假的儿童做好请假原因的登记工作。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离园居家治疗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居所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对确诊病例从发病之日起隔离治疗10天后,方可返园。
2.2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3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2.4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2.5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2.6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3 托幼机构要做好健康教育,做好个人预防措施
托幼机构应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手足口的预防不单是在幼儿园预防,园外预防也相当重要。
3.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4 托幼机构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总之,以往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托幼机构平时的预防控制措施到位,一般不会出现聚集性病例,一但发生松懈,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工作跟不上要求,就容易造成某些传染病的流行蔓延,影响儿童的学习与健康。
参考文献
[1]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
[2]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关键词】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晨检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12-01
我院疫情管理人员于2013年07月04日浏览传染病疫情网时,发现3天内我镇中心幼儿园出现3例手足口病病例。按照聚集病例的标准:一周内,同一班级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构成聚集性病例[1]。为确定3例病例是否为同一班级,我院立即组织防疫人员对此进行调查,调查发现3名患儿均在小二班,符合聚集性病例的定义。我们立即按照聚集性病例处置要求进行了处置,指导幼儿园对孩子的餐具、玩具、桌椅、门把手、地面等进行消毒。嘱幼儿园告知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被子。并要求幼儿园对全班儿童进行健康追踪,患病儿童每天追踪病情,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应及时上报卫生院。要求幼儿园加强手足口病知识宣传教育,要求与家长保持信息互通,随时掌握好缺席儿童健康动态。
这是2013年我镇的第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发生聚集性病例与学校托幼机构日常预防措施不到位有很大关系。这3名病例中一位儿童自6月27日就开始发病,28日还在上课,幼儿园老师都没发现异常,7月1日该儿童未到园,老师也没有登记病因,这说明幼儿园的晨检工作根本没有做到位,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导致一名儿童6月30日发病,一名儿童7月1日发病,均在7月3日确诊为手足口病病例。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2]。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托幼机构在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过程中尤其重要。托幼机构落实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发现手足口病病例,能极大地减少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1 托幼机构要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
托幼机构应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领导要重视,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的危害,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避免流于形势,起不到预防的作用。
2 托幼机构应认真开展日常防控工作
2.1 要重视晨检工作,做到每日进行晨检,对请假的儿童做好请假原因的登记工作。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离园居家治疗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居所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对确诊病例从发病之日起隔离治疗10天后,方可返园。
2.2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3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2.4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2.5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2.6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3 托幼机构要做好健康教育,做好个人预防措施
托幼机构应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手足口的预防不单是在幼儿园预防,园外预防也相当重要。
3.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4 托幼机构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总之,以往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托幼机构平时的预防控制措施到位,一般不会出现聚集性病例,一但发生松懈,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工作跟不上要求,就容易造成某些传染病的流行蔓延,影响儿童的学习与健康。
参考文献
[1]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
[2]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