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农业与生态环境矛盾?——来自马克思主义批判视角的启示

来源 :理论与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_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3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成果非常显著,但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亦非常沉重。由此可见,现行的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角或许有助于打破这一困境:貌似单纯的“自然问题”应该归结为社会问题。当纯粹的市场经济规则占据主导。全社会都以经济发展为最高目标时,从剥削劳动财富延伸至掠夺自然财富,这是追逐利润的经营者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激化,而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正是矛盾的最尖锐之处。因此,解决之道在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遏止全社会以“经济挂帅”的做法,为自由市场经济的适用范
其他文献
傅天琳近年诗歌创作有了新的艺术追求。她在使命意识和生命意识之间,寻找自己诗歌主题的“永恒的人性、人情、人道”的广阔空间;在艺术风格上,黑白适度,清浊得体,在直白与晦涩两极
“写实”是画家用以表现思想的一种手段,从史的角度看,这种手法甚至占据主导地位,并将亘古不变,但不宜将之推向绝对的极端。近年不少受宠的写实作品表面看来技术精致,风格多样,规模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与教师能否正确合理地组织教学密切相关.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不仅能够顺利地掌握知识,而且知道如何去掌握知识;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而且学会如何
在中国乡村社会中,农民一直保持着互助合作的传统,但从合作的范围来看,这种合作局限于血缘和地缘范围内。是村落熟人社会中的合作.而非西方的集团式合作。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当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有失偏颇;教学内容可选性较窄;教学方法、手段较陈旧,与时代不相适应;体育师资不够、素质有待提高;教学
中国地方政府的治理改革,不仅是政府自身结构与功能的优化调整,还是国家逐步还权于社会一个自主意义的社会成长的过程,更是转型时期现代社会建设对合法政府与有效政府强烈需求的
执法者的职业伦理要求执法者在执行公务时既受普适性道德观念拘束,也为特殊的职业道德规则所约束。但在实务中,执法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在某一处理中若涉及两种或以上职业道德
和平是人类最基本也最根本的诉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和平”内涵的理解已从狭义的反对战争扩展到广义的消除各种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诺贝尔和平奖作为迄今为
在非致命事故案件中,直接受害者以外的第三人单独就精神损害索赔面临诸多障碍。域外的示范性法律文件和司法改革已广泛认可对非致命事故中第三人的精神利益应予保护。生活安宁
"真实性证明"在诽谤罪的认定中处于核心地位。真实性证明,是对已经具有违法性的行为的一种程序上的自我救济,当真实性证明能够完成时,仅仅是阻却刑罚的处罚,真实性证明应当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