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86—01
语感是经过长期的、正规的语言训练逐步形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觉、迅速、敏锐地领悟和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人对语言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个人经验、个人感悟和个人把握语言文字的语言修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怎样培养语感呢?
一、强化朗读教学,培养语感
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这样为朗读下定义: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朗读,作为学生最直接接触和感受语言材料的实践活动之一,应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更何况朗读是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最为方便、有效而可操作的活动。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就叶老先生的话说,要会驾驭语言文字,必须多读作品训练语感。教师千讲万讲教材,学生千做万做练习,也是讲不出、做不出语感来的。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删一字,不可牵强暗记”,不同程度地强调了朗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朗读对语感培养的关键作用。
二、多听、多说、多写,培养语感
常用的听的训练方式有听读、听说、听写等。其中听读较广泛,可采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名家朗读名篇,也可采用教师范读的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受到“双重美”的熏陶。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范文、演讲稿和广播稿,让学生反复听,要求听准确、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流畅,语言感受力得到提高。
多写也会加强语感。写必须要准确、严密、有条理,合乎语法规范、语言习惯。这样在写的过程中也会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力。特别是写后评改,让学生自评、互评、共同评,在评改中感悟,对加强语感有很大的作用。
三、注重积累和训练,培养语感
生活的外延和语文的外延是一致的。语感的培养,除了在听、说、读、写之中加以熏陶、锻炼之外,还可采用积累生活经验,强化训练的方法来加强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学生在具体学习生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合乎语法规范、语言习惯的现象,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会出现一些语法、语音和语意上的错误,而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语感能力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强化训练的方法,纠正语言弊病,以提高语感能力。强化训练主要针对弊病而言,所以首先要找准弊病,即找出生活中学生常出现的错误,然后把找出的弊病分门归类,再对症下药,逐一训练。经过有针对性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的错误得以纠正,良好的语言习惯便逐渐养成,语感自然也就得到培养并得以强化。
四、注重鼓励想象与联想,培养语感
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意。作者若能传达出、读者若能捕捉到那种文字之外的高情远韵和“可解不可解”之意,他们的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心游万仞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将如丝如缕的荷香写成远处高楼上的琴声,这些传神的描绘都是想象、联想的成功运用。在阅读理解中也离不了想象与联想。夏丏尊曾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单解作红色,‘夜’不单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单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单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在此。”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离不开想象和联想,通过想象和联想能激发审美情感,感受古诗词的内涵美和形式美,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明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对语言的感觉。语感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在于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只有注重语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86—01
语感是经过长期的、正规的语言训练逐步形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觉、迅速、敏锐地领悟和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人对语言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个人经验、个人感悟和个人把握语言文字的语言修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怎样培养语感呢?
一、强化朗读教学,培养语感
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这样为朗读下定义: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朗读,作为学生最直接接触和感受语言材料的实践活动之一,应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更何况朗读是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最为方便、有效而可操作的活动。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就叶老先生的话说,要会驾驭语言文字,必须多读作品训练语感。教师千讲万讲教材,学生千做万做练习,也是讲不出、做不出语感来的。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删一字,不可牵强暗记”,不同程度地强调了朗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朗读对语感培养的关键作用。
二、多听、多说、多写,培养语感
常用的听的训练方式有听读、听说、听写等。其中听读较广泛,可采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名家朗读名篇,也可采用教师范读的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受到“双重美”的熏陶。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范文、演讲稿和广播稿,让学生反复听,要求听准确、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流畅,语言感受力得到提高。
多写也会加强语感。写必须要准确、严密、有条理,合乎语法规范、语言习惯。这样在写的过程中也会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力。特别是写后评改,让学生自评、互评、共同评,在评改中感悟,对加强语感有很大的作用。
三、注重积累和训练,培养语感
生活的外延和语文的外延是一致的。语感的培养,除了在听、说、读、写之中加以熏陶、锻炼之外,还可采用积累生活经验,强化训练的方法来加强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学生在具体学习生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合乎语法规范、语言习惯的现象,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会出现一些语法、语音和语意上的错误,而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语感能力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强化训练的方法,纠正语言弊病,以提高语感能力。强化训练主要针对弊病而言,所以首先要找准弊病,即找出生活中学生常出现的错误,然后把找出的弊病分门归类,再对症下药,逐一训练。经过有针对性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的错误得以纠正,良好的语言习惯便逐渐养成,语感自然也就得到培养并得以强化。
四、注重鼓励想象与联想,培养语感
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意。作者若能传达出、读者若能捕捉到那种文字之外的高情远韵和“可解不可解”之意,他们的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心游万仞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将如丝如缕的荷香写成远处高楼上的琴声,这些传神的描绘都是想象、联想的成功运用。在阅读理解中也离不了想象与联想。夏丏尊曾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单解作红色,‘夜’不单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单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单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在此。”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离不开想象和联想,通过想象和联想能激发审美情感,感受古诗词的内涵美和形式美,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明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对语言的感觉。语感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在于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只有注重语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