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一改以往的单纯对诗词情感、手法、意境、作用等的考查,转向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17套试题选材重点落在唐诗、宋词上,分别是6首唐诗,3首宋诗,4首宋词,2首元诗,1首元曲,1首金曲;作品重点关注著名诗人的不知名作品或不知名诗人的知名之作。命题设置合理,对于诗中形象及意境的考查占11道,品味语言题占6道,考查表达技巧题占8道,理解评价诗人情感及诗的主旨题占11道。下面结合真题,直击高考,分类解析,以期为同学们备战2013年高考提供帮助。
一、鉴赏诗中形象及意境
2012年高考有11道题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意境的理解。形象是构成诗歌内容的最基本元素,也是阅读理解诗歌的基础,古诗词中的形象主要分为三类:人物、事物和景物,学会观察、了解、分析意象是培养思维品质的基准,对诗的全面理解都是以此为生长点的拓展和延伸。
该类题的模式为:结合……,分析诗中描写了……的形象,体现了……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的意境,有……的作用(效果)。今年高考对物象(托物言志)类诗歌没有涉及——需要予以重点复习。
[例1]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中景象的理解,首先要找出“雨”“叶”“雁”等意象,其次要抓住“萧萧”“惊”“孤”等词了解特征,品味其中蕴涵的诗人的主观情感,从而概括出诗中描绘了一幅晚秋晓寒,月冷人寂的江南水乡画图。
答案示例:(1)描写了一幅早晨赶路,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景色。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孤寂冷清的氛围。(2)诗人借孤舟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借孤舟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单寂寞、思乡怀归之情,表达漂泊无依之感。
启示:山东卷的命题可谓煞费苦心,两小题都以理解意象为突破口,来理解诗词本意。诗词鉴赏江苏卷第2题、安徽卷第1题等都属同类,问法如出一辙。
[例2]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解析:对意境的理解体现了对考生概括、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这是提高鉴赏思维品质的重要一环。将单个意象有机地组合赏析,是同学们在脑海展开的艺术再创造,以精准的语言、有机的条理、缜密的思维表达出来则是同学们分析思辨能力的综合体现。鉴赏意境离不开对意象的提炼、整合,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品味领略,离不开我们平素的多向思维训练。
答案示例:(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启示:在17套高考语文试题对诗词鉴赏的考查中,湖南卷的大胆创新,不落俗套令人注目,第1小题考查文学常识,第2小题独立考查对意境的理解领略,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二、品味诗歌中精妙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对诗词语言的品味感受就远离了诗词美感的根本,也悖离了新课改诗词教学的目标。该类题针对的往往是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精妙传神之词句,解答这类题必须充分调动认知经验,综合联想、想象能力,克服思维定势,发挥多向思维,纵横驰骋。
该类题的模式为:诗中的……字(词、句)用得精妙,极富韵味,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例3]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解析:理解词语含意,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入手,表面上此处“软”字写光芒给人的质感,“涌”写描摩山渐渐涌现的动态,可是光的柔软又怎么能感受?静止的山峰何以又能自显?这些矛盾、疑虑之处恰是本诗的精髓所在,蕴涵了观者对自然的钟爱、陶醉之情,语似平淡实则精妙之极。
示例:作者运用通感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东山晴后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山的美丽景象。
亮点:四川卷、湖北卷、江苏卷的诗词鉴赏题都考查了对诗歌语言的品味理解,体现了对炼字、炼句能力的重视。
三、领略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从广义上来讲是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表达技巧内涵广泛,考生在做答时应析文会意,明确方向。鉴赏诗词可以由点到面地来领略诗词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语言组织、作品谋篇、立意升华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这类题的模式为:这首诗在……方面,独具特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来,结合诗句分析。综观2012年高考,对诗词表达技巧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修辞手法,诗歌结构等三个方面。
[例4]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叶
修 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体现了对同学们具备常规知识和科学思维习惯的重视。领略表达技巧要熟谙概念,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解读本诗第二联是关键,本联前勾后连,左右突击皆意在落叶;而末联的写松貌似突兀,实则写落叶,意味深长,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示例:(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启示:分析表达技巧,宜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诗词鉴赏广东卷第1小题,江苏卷第3小题,辽宁卷第2小题,福建卷第1小题都是针对表达技巧入手。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诗缘情而作,思想感情是诗歌根本,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是对学生鉴赏素养的综合考查,体现读者对作品的深层感悟、理解、品评和运用能力。解答该类题应联系全诗,切中文本,知人论世,不可随意拔高,不应凭经验臆测,不可以万能应之,更不宜投机取巧。
[例5]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解析:“诗贵含蓄”,诗人的情感蕴涵在具体的细节中,如“云水”“烟”等意象和“归去”“人轻笼”等行为,抓住这些便不难做答。
示例: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启示:该题独具匠心,综合性强,题目中的次句巧妙地提示考生联系诗句理解主旨,将抽象的情感落到实处,降低难度,也提醒考生理解诗词不应投机取巧。天津卷第3题,四川卷第2题,重庆卷第1题等都是对这一模式的变异。
在题型的设置上,2012年高考诗词鉴赏题依设置题型大都采用针对一首古诗词,设置2-3个小题的考查形式,或以主观题呈现,或以客观题表述,而浙江、江西等卷将两首诗(句)放在一起,比较异同,考查甄别评价能力的做法值得关注。
模式: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的形象,表达了……的感情,但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不同,试联系全诗做简要分析。
[例6] (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答案示例: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不同点:①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
美文欣赏
你可以不聪明,但不能不用心
布里格姆22岁那年大学毕业,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心里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进入社会。那时,他希望自己能做一名教师。他从小就向往这个职业,觉得它很伟大,很神圣,也很有意义,受人尊重。
于是,他慕名来到剑桥市,之所以选择这个城市,是因为他觉得这座小城因剑桥大学而闻名于世,这里幽雅僻静,有文化底蕴,学术氛围浓厚,能在这个城市里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那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
但现实不遂人愿,他一连向几所中学发出求职简历,可没有任何回音。后来,他降低求职标准,把目光转向小学。可这个城市仿佛容纳不了他似的,他又被各个小学拒绝。
那段时间,他心情糟糕透了,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他的生活陷入困境之中。就在这时,布里格姆获得一个招聘信息,剑桥市政府要招一批清洁工,任务就是打扫大街,保持城市的洁净,给游客留一个好印象。他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报名了。要知道,清洁工离教师这一职业有多么遥远,那不是自己的梦想所在啊!
这次很顺利,他被录用了。他的工作同中国城市的清洁工一样,就是推着垃圾车捡行人丢下的垃圾。起初他不太适应。不过没多久,他就喜欢上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他不再觉得这个职业卑微了,反而觉得很光荣,能为剑桥这个美丽的城市奉献自己的辛劳,他认为很荣耀。
清扫空隙间,他常常听街边的一些老人闲聊,聊城市的历史以及许多秘闻。剑桥市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学术气息浓厚,历史名人众多,随着历史的沉积,许多东西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而这些正是游客迫切想知道的。耳濡目染,他对剑桥的了解越来越多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几个游客向他问路,他不仅给游客指引了道路,还讲解了这条路的由来和历史渊源。没想到他的介绍把游客迷住了,于是让他当导游。由于他本身口才不错,又有文化基础,所以讲解起来朗朗上口、绘声绘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后来许多人来剑桥旅游,指名道姓让他来导游。
而他不负众望,每次都能让游客满意而归。他对剑桥的热爱和理解,对文化精髓的吸收和运用,使得自己名气大增,倍受尊重,尽管他的身份还是一个清洁工。
2009年末,布里格姆获得了“蓝章导游”的资格,这是这座城市授予最优秀导游的荣誉,同时,他还成为了民俗博物馆主席。为了表彰他对剑桥市及其历史、建筑和人民充满坦率的热爱和感情,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硕士”的殊荣。
一、鉴赏诗中形象及意境
2012年高考有11道题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意境的理解。形象是构成诗歌内容的最基本元素,也是阅读理解诗歌的基础,古诗词中的形象主要分为三类:人物、事物和景物,学会观察、了解、分析意象是培养思维品质的基准,对诗的全面理解都是以此为生长点的拓展和延伸。
该类题的模式为:结合……,分析诗中描写了……的形象,体现了……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的意境,有……的作用(效果)。今年高考对物象(托物言志)类诗歌没有涉及——需要予以重点复习。
[例1]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中景象的理解,首先要找出“雨”“叶”“雁”等意象,其次要抓住“萧萧”“惊”“孤”等词了解特征,品味其中蕴涵的诗人的主观情感,从而概括出诗中描绘了一幅晚秋晓寒,月冷人寂的江南水乡画图。
答案示例:(1)描写了一幅早晨赶路,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景色。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孤寂冷清的氛围。(2)诗人借孤舟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借孤舟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单寂寞、思乡怀归之情,表达漂泊无依之感。
启示:山东卷的命题可谓煞费苦心,两小题都以理解意象为突破口,来理解诗词本意。诗词鉴赏江苏卷第2题、安徽卷第1题等都属同类,问法如出一辙。
[例2]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解析:对意境的理解体现了对考生概括、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这是提高鉴赏思维品质的重要一环。将单个意象有机地组合赏析,是同学们在脑海展开的艺术再创造,以精准的语言、有机的条理、缜密的思维表达出来则是同学们分析思辨能力的综合体现。鉴赏意境离不开对意象的提炼、整合,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品味领略,离不开我们平素的多向思维训练。
答案示例:(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启示:在17套高考语文试题对诗词鉴赏的考查中,湖南卷的大胆创新,不落俗套令人注目,第1小题考查文学常识,第2小题独立考查对意境的理解领略,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二、品味诗歌中精妙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对诗词语言的品味感受就远离了诗词美感的根本,也悖离了新课改诗词教学的目标。该类题针对的往往是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精妙传神之词句,解答这类题必须充分调动认知经验,综合联想、想象能力,克服思维定势,发挥多向思维,纵横驰骋。
该类题的模式为:诗中的……字(词、句)用得精妙,极富韵味,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例3]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解析:理解词语含意,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入手,表面上此处“软”字写光芒给人的质感,“涌”写描摩山渐渐涌现的动态,可是光的柔软又怎么能感受?静止的山峰何以又能自显?这些矛盾、疑虑之处恰是本诗的精髓所在,蕴涵了观者对自然的钟爱、陶醉之情,语似平淡实则精妙之极。
示例:作者运用通感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东山晴后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山的美丽景象。
亮点:四川卷、湖北卷、江苏卷的诗词鉴赏题都考查了对诗歌语言的品味理解,体现了对炼字、炼句能力的重视。
三、领略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从广义上来讲是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表达技巧内涵广泛,考生在做答时应析文会意,明确方向。鉴赏诗词可以由点到面地来领略诗词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语言组织、作品谋篇、立意升华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这类题的模式为:这首诗在……方面,独具特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来,结合诗句分析。综观2012年高考,对诗词表达技巧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修辞手法,诗歌结构等三个方面。
[例4]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叶
修 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体现了对同学们具备常规知识和科学思维习惯的重视。领略表达技巧要熟谙概念,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解读本诗第二联是关键,本联前勾后连,左右突击皆意在落叶;而末联的写松貌似突兀,实则写落叶,意味深长,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示例:(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启示:分析表达技巧,宜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诗词鉴赏广东卷第1小题,江苏卷第3小题,辽宁卷第2小题,福建卷第1小题都是针对表达技巧入手。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诗缘情而作,思想感情是诗歌根本,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是对学生鉴赏素养的综合考查,体现读者对作品的深层感悟、理解、品评和运用能力。解答该类题应联系全诗,切中文本,知人论世,不可随意拔高,不应凭经验臆测,不可以万能应之,更不宜投机取巧。
[例5]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解析:“诗贵含蓄”,诗人的情感蕴涵在具体的细节中,如“云水”“烟”等意象和“归去”“人轻笼”等行为,抓住这些便不难做答。
示例: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启示:该题独具匠心,综合性强,题目中的次句巧妙地提示考生联系诗句理解主旨,将抽象的情感落到实处,降低难度,也提醒考生理解诗词不应投机取巧。天津卷第3题,四川卷第2题,重庆卷第1题等都是对这一模式的变异。
在题型的设置上,2012年高考诗词鉴赏题依设置题型大都采用针对一首古诗词,设置2-3个小题的考查形式,或以主观题呈现,或以客观题表述,而浙江、江西等卷将两首诗(句)放在一起,比较异同,考查甄别评价能力的做法值得关注。
模式: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的形象,表达了……的感情,但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不同,试联系全诗做简要分析。
[例6] (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答案示例: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不同点:①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
美文欣赏
你可以不聪明,但不能不用心
布里格姆22岁那年大学毕业,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心里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进入社会。那时,他希望自己能做一名教师。他从小就向往这个职业,觉得它很伟大,很神圣,也很有意义,受人尊重。
于是,他慕名来到剑桥市,之所以选择这个城市,是因为他觉得这座小城因剑桥大学而闻名于世,这里幽雅僻静,有文化底蕴,学术氛围浓厚,能在这个城市里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那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
但现实不遂人愿,他一连向几所中学发出求职简历,可没有任何回音。后来,他降低求职标准,把目光转向小学。可这个城市仿佛容纳不了他似的,他又被各个小学拒绝。
那段时间,他心情糟糕透了,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他的生活陷入困境之中。就在这时,布里格姆获得一个招聘信息,剑桥市政府要招一批清洁工,任务就是打扫大街,保持城市的洁净,给游客留一个好印象。他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报名了。要知道,清洁工离教师这一职业有多么遥远,那不是自己的梦想所在啊!
这次很顺利,他被录用了。他的工作同中国城市的清洁工一样,就是推着垃圾车捡行人丢下的垃圾。起初他不太适应。不过没多久,他就喜欢上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他不再觉得这个职业卑微了,反而觉得很光荣,能为剑桥这个美丽的城市奉献自己的辛劳,他认为很荣耀。
清扫空隙间,他常常听街边的一些老人闲聊,聊城市的历史以及许多秘闻。剑桥市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学术气息浓厚,历史名人众多,随着历史的沉积,许多东西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而这些正是游客迫切想知道的。耳濡目染,他对剑桥的了解越来越多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几个游客向他问路,他不仅给游客指引了道路,还讲解了这条路的由来和历史渊源。没想到他的介绍把游客迷住了,于是让他当导游。由于他本身口才不错,又有文化基础,所以讲解起来朗朗上口、绘声绘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后来许多人来剑桥旅游,指名道姓让他来导游。
而他不负众望,每次都能让游客满意而归。他对剑桥的热爱和理解,对文化精髓的吸收和运用,使得自己名气大增,倍受尊重,尽管他的身份还是一个清洁工。
2009年末,布里格姆获得了“蓝章导游”的资格,这是这座城市授予最优秀导游的荣誉,同时,他还成为了民俗博物馆主席。为了表彰他对剑桥市及其历史、建筑和人民充满坦率的热爱和感情,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硕士”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