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间种大豆高产栽培经验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实践证明,甘蔗间种大豆是一种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不但甘蔗可以增产,而且每亩可多收80~100千克的大豆,是甘蔗产区发展大豆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据我县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甘蔗间种大豆的关键技术是选用大豆早熟品种、适时早播、适时早收,在此基础上配以合理密植为中心的综合栽培技术,即可确保蔗、豆双丰收。
  1. 选用早熟高产矮秆的春大豆品种 只有选择生育期在100天以内的早熟大豆品种,才不会影响主栽作物甘蔗的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目前我县大豆主推品种有桂早1号、桂313等。
  2. 选用肥力中等或偏上的春植蔗地 由于选用土壤肥力太差的甘蔗地不能实现蔗、豆双丰收,选用土壤肥力过高的,因甘蔗发苗快,封行相应偏早,间种的大豆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又由于宿根甘蔗苗期长势比春植蔗旺盛,对生育期稍长(100天左右))的大豆品种后期生长有一定影响。因此,选用肥力中等或偏上的春植蔗地较好。
  3. 适时早播 甘蔗间种大豆一般应于2月底3月初播种。播种太迟,易造成大豆不能在甘蔗大培土前成熟,影响甘蔗和大豆两者的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为保证大豆的适时早播,春植蔗的种植期也应尽量提早。
  4. 合理密植 据我县试验结果证明:甘蔗行距在90厘米以上的蔗地,每行甘蔗间种双行豆,每亩种1.5万株左右,大豆亩产可在100千克左右;甘蔗行距在90厘米以下的,每行蔗间种单行大豆,每亩种0.8万~1.3万株,大豆亩产在70~90千克之间,甘蔗、大豆均生长良好;每隔一行蔗间种双行大豆,每亩种0.8万~1.3万株,大豆亩产在80千克左右,这种间种方式不影响甘蔗苗期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在大豆收获之前对甘蔗进行培土管理。因此,蔗地间种大豆可根据当地的习惯和蔗行的宽窄来确定不同的种植方式及种植密度,一般桂早1号每亩种1万~1.5万株,桂313每亩种0.8万~1.3万株。
  5. 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在大豆播种时每亩施农家肥250~400千克,混合钙镁磷肥20千克做基肥。大豆长至第一复叶时,每亩追施8~10千克三元复合肥,并视苗情适当加些尿素,以促进大豆早生快发。
  6. 及时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鼠害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要中耕除草2~3遍,使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如有病虫鼠害发生,应及时用对口农药防治,以确保蔗、豆双丰收。
  7. 适时早收 大豆开花后50天左右,即在6月上中旬,大豆植株变黄,中下部叶片脱落,上部叶片黄绿色,荚果全部转黄,其中下部颜色已呈现荚果固有的颜色时即可收获大豆。此时收获不但产量高,且籽粒百粒重高、光泽度好、品质优。大豆收获后,应及时进行甘蔗中耕除草,重施追肥,每亩施30~35千克尿素或40千克三元复合肥、15千克尿素,然后进行培土,以满足甘蔗后期生长。
  (作者联系地址:广西武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530100)
其他文献
通过采用内服中药、中药散直接喷贴咽喉病灶处的内外齐攻双联法治疗病鸡。人工发病试验结果表明。有缓解和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作用。其中双联法组存活率比西药泰乐菌素注射
多原发癌,尤其是同时性多原发癌部分癌灶容易漏诊,易与转移性癌灶相混淆,而导致治疗失误.我院1985年5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同时性多原发癌13例,术前漏诊5例,现就
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1].肠造口术虽然看似简单,但如果术中处理不当或术后护理不当,将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增加病
某亚临界300 MW机组锅炉发生了水冷壁爆管事故。本文对水冷壁爆口的宏观特征进行了检查,采用光学显微镜对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利用电子衍射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
目的:总结对青年人直肠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1998年49例青年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误诊为肠炎、痢疾、痔疮、息肉等26例,误诊率53%.49例
<正>动脉采血是新生儿科护士最常见的护理技能操作之一,由于收治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并发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衰竭的患儿较多,常常需要采集血标本行血气分析以迅速判断患
三、种公鸡的特殊管理  1. 体重应达标。密切关注种公鸡的体重、骨架大小、公母鸡骨架的配比、睾丸和体况(胸肌)的发育。4周末体重应达标,确保早期骨架发育良好和后期周增重达标。育成期不能过度超重,不然后期受精率下降快,骨架太大也会影响后期受精率的维持。  2. 确保种公鸡的生长发育不停止。公鸡体重和周增重增长曲线都会影响其骨架和睾丸的发育及大小,加光后2~3周是睾丸发育的最重要阶段,不能将体重超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