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生;养成教育;家校联系;
制订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4—0032—01
素质教育下的今天,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念逐渐迈向人文化、合理化、规范化,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和学习能够指导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也能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切实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使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就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家校沟通联系,齐抓共管
养成教育是一项持久而又复杂的基础工程,它离不开学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养成教育要靠两者的“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平台,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学校每一个教师的辛勤付出,既教书又育人,在学校内部,每个教师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学生的书写习惯需要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多关注孩子的书写习惯,这样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关注细节的东西多一点,小学生的卫生、纪律等方面的习惯,通过班主任的指导纠正,写字的姿势和不好的习惯会改掉。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个引导者,可见,父母在儿童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界曾流行这样一个有趣的数学算式:5+2=0,老师在平时的时间认认真真辅导了5天,得到了一定的学校教育成果,过了一个双休日就全部丧失殆尽,养成教育既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两者结合起来,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渗透始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掌握的一门教育艺术。
二、 制订合理的制度,严格要求,严格执行
养成教育是对小学生的原有行为习惯的重塑过程。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同虚设,只是纸上谈兵。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更要有合理的制度去约束他们。把《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到实处,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牢记这些行为规范,耳濡目染。见到纸屑随手捡起来,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不说脏话,上学时衣帽要整洁。小学生意志薄弱,依赖性强,缺乏自律能力,这就要在平时多要求他们,通过建立健全课堂教学、劳动与卫生、体育与竞赛等方面的纪律制度。严格按照制度约束他们,严格执行,规范指导常抓不懈,经常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才能习惯成自然,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圈养到放养,这种“内化”行为,最终使这些合理的制度服务于小学生的日常行为。
三、 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锻炼提升
提倡素质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也要适应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学校的校本课程应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条件,让小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朴素精神,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活动育人,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学校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开设实践课,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在“三八节”开展孝敬母亲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熏陶他们,启迪他们,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这些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活动的真正受益者。通过教学实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校园活动、大扫除、收发作业本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我,进而获得亲身参与活动的满足感,充分感受到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活动的运用,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有效地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养成教育要从小抓起。在新的时代新的机遇下,养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战略部署,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当作每日的必修课,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合理规划教学时间,通过养成教育提高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素养和质量。编辑:郭裕嘉
制订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4—0032—01
素质教育下的今天,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念逐渐迈向人文化、合理化、规范化,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和学习能够指导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也能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切实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使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就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家校沟通联系,齐抓共管
养成教育是一项持久而又复杂的基础工程,它离不开学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养成教育要靠两者的“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平台,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学校每一个教师的辛勤付出,既教书又育人,在学校内部,每个教师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学生的书写习惯需要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多关注孩子的书写习惯,这样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关注细节的东西多一点,小学生的卫生、纪律等方面的习惯,通过班主任的指导纠正,写字的姿势和不好的习惯会改掉。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个引导者,可见,父母在儿童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界曾流行这样一个有趣的数学算式:5+2=0,老师在平时的时间认认真真辅导了5天,得到了一定的学校教育成果,过了一个双休日就全部丧失殆尽,养成教育既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两者结合起来,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渗透始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掌握的一门教育艺术。
二、 制订合理的制度,严格要求,严格执行
养成教育是对小学生的原有行为习惯的重塑过程。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同虚设,只是纸上谈兵。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更要有合理的制度去约束他们。把《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到实处,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牢记这些行为规范,耳濡目染。见到纸屑随手捡起来,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不说脏话,上学时衣帽要整洁。小学生意志薄弱,依赖性强,缺乏自律能力,这就要在平时多要求他们,通过建立健全课堂教学、劳动与卫生、体育与竞赛等方面的纪律制度。严格按照制度约束他们,严格执行,规范指导常抓不懈,经常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才能习惯成自然,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圈养到放养,这种“内化”行为,最终使这些合理的制度服务于小学生的日常行为。
三、 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锻炼提升
提倡素质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也要适应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学校的校本课程应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条件,让小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朴素精神,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活动育人,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学校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开设实践课,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在“三八节”开展孝敬母亲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熏陶他们,启迪他们,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这些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活动的真正受益者。通过教学实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校园活动、大扫除、收发作业本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我,进而获得亲身参与活动的满足感,充分感受到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活动的运用,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有效地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养成教育要从小抓起。在新的时代新的机遇下,养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战略部署,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当作每日的必修课,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合理规划教学时间,通过养成教育提高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素养和质量。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