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钢铁企业逐步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钢铁业去杠杆、加强环保工作逐步走向成熟。文章运用DEA方法,选取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的指标数据对其绿色经营效率水平进行分析。DEA-BC2分析结果表明的样本单元的综合效率值,即绿色经营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化解产能过剩;钢铁上市公司;数据包络分析;绿色经营效率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2008
1引言
钢铁业作为以采选以及冶炼加工黑色金属等生产活动为主的传统工业,位于我国工业产业链的中游,钢铁业的发展对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国务院提出化解过剩产能是“十三五”时期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第一要务,也是钢铁行业实现脱困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2016年超额完成削减粗钢产能工作目标40%,共淘汰落后产能6500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钢铁业全年共淘汰落后粗钢产能5000万吨以上,超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产能工作仍作为今年重点任务,争取再削减粗钢产能3000万吨。
近年来钢铁企业在政府大力化解产能过剩背景下,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新技术的应用领域等,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很多企业趋向于从传统经营生产模式向绿色经营生产模式转变,不断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营建设的尝试,资源循环利用程度和生态建设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2016年环境报告显示,钢铁上市公司能源耗费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钢铁企业绿色经营效率的提高任重而道远。
文章运用DEA模型对25家钢铁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绿色经营效率值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寻提高绿色经营效率的有效路径。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样本选取
为便于系统分析,选取2007—2016年始终处于钢铁板块的32家以钢铁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为增强各决策单元的可比性,因此从中剔除被ST公司及相关指标数据难以获得的公司,最终选取了25家钢铁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22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DEA方法下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绿色经营效率的核心就是使投入最少,使产出最经济。结合以上背景,文章选择3个投入指标,主营业务成本(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吨钢可比能耗(千克标煤/吨);同时选择4个产出指标,销售利润率、钢产量(万吨)、吨钢COD排放量(千克/吨)、吨钢SO2排放量(千克/吨)。
3实证分析
31数据来源
文章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大智慧股票交易软件钢铁板块上市公司自2007年至2016年的财务报告等。由于部分环境数据上市公司披露不全面,因此通过行业数据、公司业务及规模相近的企业数据进行计算补充。
32基于DEA-BC2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21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综合效率分析
由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综合效率值结果整理,如图1所示。
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综合效率值变化是不断波动的,2007—2008年我国钢铁业发展态势良好,综合效率有所提高,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上市公司也受到冲击,导致2009年综合效率值达到最低0781;2010年,钢铁业逐渐从危机中复苏,钢铁上市公司绿色经营水平不断提高;2011—2012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钢铁行业面临极大的困难,综合效率值有所下降;2013年,环保部规定提出钢铁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钢铁上市公司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绿色经营效率提高;2014—2015年,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及钢铁企业的绿色经营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导致综合效率值明显下降;2016年,钢铁上市公司加大环保、技术投入,综合效率值有所回升。
3222007—2016年25家鋼铁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分析
由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值结果的变化如图2所示。
纯技术效率大部分年份效率值相对比较好,仅2009年低于091,说明钢铁上市公司整体纯技术效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10年间纯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926,说明钢铁企业受技术与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效率值表现较好,尤其在效率值最高的2007年,再调整3%左右的投入,就能达到纯技术效率有效。在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前的纯技术效率值较高,2009年纯技术效率值最低,2009年以来,虽然有所上浮,但是仍未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尤其2014年以来,纯技术效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这也表明,要提高绿色经营效率,钢铁上市公司应重视管理及技术水平。
323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规模效率分析
由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规模效率值结果的变化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规模效率值的变动幅度与综合效率值的变动趋势相对一致,也进一步说明了企业规模效率对于企业综合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2016 年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的规模效率有所提高,但尚未达到规模最优,这表明10年间我国钢铁企业的规模在不断优化。虽10年来规模效率的均值达到0924,规模效率表现相对较高,但10年间规模效率始终未达到有效值。钢铁上市公司不能单方面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同时应关注企业竞争力提升对规模效率的拉动作用。2013年,钢铁企业规模效率最接近生产前沿。2016年,受益于化解产能过剩背景下,国家对钢铁业的一系列整改政策,钢铁企业生产规模有所优化,规模效率值有所提升。
4研究结论
钢铁企业绿色经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化解钢铁业产能过剩,推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综合效率值不断波动,企业绿色经营效率水平波动受内外部环境影响明显,10年间综合效率均值为0845,还有155%的提升空间。钢铁上市公司10年间纯技术效率在09上下波动不大,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规模效率值的变动幅度与综合效率值的变动趋势相对一致,企业规模效率对于企业绿色经营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化解产能过剩背景下钢铁企业经营过程中在重视管理及技术水平的同时,应继续优化生产规模。
因此,提高钢铁上市公司绿色经营效率水平仍需钢铁上市公司不断努力。构建各生产工序能耗管理系统,进行绿色生产监控,结合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相关能耗标准,制订降低能耗的方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选择适合企业当前的经营发展规模,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动钢铁上市公司绿色经营转型升级,提高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的绿色经营效率水平,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背景下推进企业绿色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冯梅,王之泉.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中国钢铁产业产能效率分析[J].管理学报,2012,9(3):371-375.
[2]王俊岭,戴淑芬.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35(2):78-82.
[3]张庆芝,何枫,赵晓基于DEA的钢铁企业能源及水资源消耗与生产效率研究[J].软科学,2012,24(10):46-50.
[4]李静,倪冬雪.中国工业绿色生产与治理效率研究——基于两阶段SBM网络模型和全局Malmquist方法[J].工业经济研究,2015(3):42-53.
[5]FENG HE,QINGZHI ZANG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Accounting for undesirable outputs[J].Energy Policy,2013,54(3):204-213
[关键词]化解产能过剩;钢铁上市公司;数据包络分析;绿色经营效率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2008
1引言
钢铁业作为以采选以及冶炼加工黑色金属等生产活动为主的传统工业,位于我国工业产业链的中游,钢铁业的发展对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国务院提出化解过剩产能是“十三五”时期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第一要务,也是钢铁行业实现脱困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2016年超额完成削减粗钢产能工作目标40%,共淘汰落后产能6500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钢铁业全年共淘汰落后粗钢产能5000万吨以上,超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产能工作仍作为今年重点任务,争取再削减粗钢产能3000万吨。
近年来钢铁企业在政府大力化解产能过剩背景下,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新技术的应用领域等,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很多企业趋向于从传统经营生产模式向绿色经营生产模式转变,不断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营建设的尝试,资源循环利用程度和生态建设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2016年环境报告显示,钢铁上市公司能源耗费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钢铁企业绿色经营效率的提高任重而道远。
文章运用DEA模型对25家钢铁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绿色经营效率值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寻提高绿色经营效率的有效路径。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样本选取
为便于系统分析,选取2007—2016年始终处于钢铁板块的32家以钢铁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为增强各决策单元的可比性,因此从中剔除被ST公司及相关指标数据难以获得的公司,最终选取了25家钢铁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22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DEA方法下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绿色经营效率的核心就是使投入最少,使产出最经济。结合以上背景,文章选择3个投入指标,主营业务成本(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吨钢可比能耗(千克标煤/吨);同时选择4个产出指标,销售利润率、钢产量(万吨)、吨钢COD排放量(千克/吨)、吨钢SO2排放量(千克/吨)。
3实证分析
31数据来源
文章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大智慧股票交易软件钢铁板块上市公司自2007年至2016年的财务报告等。由于部分环境数据上市公司披露不全面,因此通过行业数据、公司业务及规模相近的企业数据进行计算补充。
32基于DEA-BC2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21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综合效率分析
由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综合效率值结果整理,如图1所示。
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综合效率值变化是不断波动的,2007—2008年我国钢铁业发展态势良好,综合效率有所提高,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上市公司也受到冲击,导致2009年综合效率值达到最低0781;2010年,钢铁业逐渐从危机中复苏,钢铁上市公司绿色经营水平不断提高;2011—2012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钢铁行业面临极大的困难,综合效率值有所下降;2013年,环保部规定提出钢铁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钢铁上市公司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绿色经营效率提高;2014—2015年,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及钢铁企业的绿色经营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导致综合效率值明显下降;2016年,钢铁上市公司加大环保、技术投入,综合效率值有所回升。
3222007—2016年25家鋼铁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分析
由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值结果的变化如图2所示。
纯技术效率大部分年份效率值相对比较好,仅2009年低于091,说明钢铁上市公司整体纯技术效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10年间纯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926,说明钢铁企业受技术与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效率值表现较好,尤其在效率值最高的2007年,再调整3%左右的投入,就能达到纯技术效率有效。在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前的纯技术效率值较高,2009年纯技术效率值最低,2009年以来,虽然有所上浮,但是仍未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尤其2014年以来,纯技术效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这也表明,要提高绿色经营效率,钢铁上市公司应重视管理及技术水平。
323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规模效率分析
由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规模效率值结果的变化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规模效率值的变动幅度与综合效率值的变动趋势相对一致,也进一步说明了企业规模效率对于企业综合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2016 年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的规模效率有所提高,但尚未达到规模最优,这表明10年间我国钢铁企业的规模在不断优化。虽10年来规模效率的均值达到0924,规模效率表现相对较高,但10年间规模效率始终未达到有效值。钢铁上市公司不能单方面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同时应关注企业竞争力提升对规模效率的拉动作用。2013年,钢铁企业规模效率最接近生产前沿。2016年,受益于化解产能过剩背景下,国家对钢铁业的一系列整改政策,钢铁企业生产规模有所优化,规模效率值有所提升。
4研究结论
钢铁企业绿色经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化解钢铁业产能过剩,推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007—2016年,25家钢铁上市公司综合效率值不断波动,企业绿色经营效率水平波动受内外部环境影响明显,10年间综合效率均值为0845,还有155%的提升空间。钢铁上市公司10年间纯技术效率在09上下波动不大,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规模效率值的变动幅度与综合效率值的变动趋势相对一致,企业规模效率对于企业绿色经营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化解产能过剩背景下钢铁企业经营过程中在重视管理及技术水平的同时,应继续优化生产规模。
因此,提高钢铁上市公司绿色经营效率水平仍需钢铁上市公司不断努力。构建各生产工序能耗管理系统,进行绿色生产监控,结合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相关能耗标准,制订降低能耗的方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选择适合企业当前的经营发展规模,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动钢铁上市公司绿色经营转型升级,提高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的绿色经营效率水平,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背景下推进企业绿色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冯梅,王之泉.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中国钢铁产业产能效率分析[J].管理学报,2012,9(3):371-375.
[2]王俊岭,戴淑芬.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35(2):78-82.
[3]张庆芝,何枫,赵晓基于DEA的钢铁企业能源及水资源消耗与生产效率研究[J].软科学,2012,24(10):46-50.
[4]李静,倪冬雪.中国工业绿色生产与治理效率研究——基于两阶段SBM网络模型和全局Malmquist方法[J].工业经济研究,2015(3):42-53.
[5]FENG HE,QINGZHI ZANG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Accounting for undesirable outputs[J].Energy Policy,2013,54(3):2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