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语用型”,让学生学语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ilk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拣儿童多处行》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碰到春游的儿童的事,表现了儿童活泼欢快、生机勃勃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希望。我多次教学这篇文章,但语言训练总是不到位。今年再教的时候,我开始接触语用学。语用学的本质在新课标已经有所体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如何践行“语用型”,让学生真正行走在学语文的进程之中呢?
  一、梳理文本结构
  文路就是作者的思路。作者著文构思是创作活动的核心环节,理清了文路,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思路。
  师:冰心奶奶进入颐和园后关注了哪些地方?
  生1: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玉澜堂。
  师:冰心奶奶到哪儿游玩?
  生2:香山。
  师:冰心奶奶只是路过颐和园,她后来为什么走进了颐和园?
  生3:因为她看到了颐和园门口有趣的一幕。
  师:冰心奶奶看到了这一幕想到了什么?(生答略)冰心奶奶进了颐和园,首先关注的是什么?(知春亭)为什么首先关注到它?
  生4:冰心奶奶可能是玩累了,想在知春亭喝茶,没想到知春亭畔座无隙地,全是儿童。
  师:看到这么多孩子,冰心奶奶移步到了哪里?(玉澜堂)这一路上又是——
  生5:一群一群的孩子。
  师:来到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海棠树)这时候,冰心奶奶生发出许多感想,她想到了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感想?这将是我们后面学习的重点。冰心奶奶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生6:春天和儿童一样。
  师:所以,冰心奶奶说——
  生7:“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篇文章是冰心这个“有心之人”的“无心之作”:一次偶然的游玩,成就了一篇精彩的文章。这次“行踪”成为教学所必须关注的重点之一。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了解了文本的结构,也对作者如何化“生活”为“文字”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揭示文章主旨
  一篇文章之所以吸引人,总有其独特的地方,冰心奶奶将对儿童的喜爱融入到对春天的赞美之中。
  师:冰心奶奶为什么将原诗中的“只拣游人多处行”改为“只拣儿童多处行”?
  生1:因为儿童多的地方往往是春意盎然的地方。
  师:跟着儿童走就能找到春天。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她的意思写出来的呢?
  生2:知春亭是颐和园里最好的赏春的地方,“竟然是座无隙地”。
  生3:在去玉澜堂的路上,冰心奶奶不时与一群一群的孩子相撞,他们一定是从玉澜堂回头的。玉澜堂有什么呢?大海棠树。大海棠树将一个冬天蕴藏的力量都释放出来了。玉澜堂最有春意的就是海棠树。
  师:在作者眼中,儿童就是春天。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4:孩子们“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海棠花在“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儿童就是这海棠花。
  “跟着儿童走就能找到春天。”这是文章的主旨,教师要学生领会到这一层,是比较容易的,但如何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层面领会文章的主旨呢?教师需要巧妙设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言文字中,学生从语言文字层面关注到孩子的多以及花儿的旺。
  三、解读表达奥秘
  冰心奶奶是如何将她的思想感情,将她对儿童的喜爱灌注到语言文字当中呢?
  师:请同学们将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对照着读,看能找出多少相同的地方。
  生1:第3自然段写人,第5自然段写花,一动一静,但在作者的笔下,这一切都那么活泼,充满活力。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2:作者写道:“这繁花……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海棠树不仅动起来了,而且活力四射。“东一堆,西一堆……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跟第5自然段一对照,我感觉到,这哪是写人,写的是喷花的飞泉。
  师:文字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将静止的事物写得如此生动活泼!作者选用了哪些词语?
  生3:“喷花”。
  生4:“喷发”。
  生5:汗珠不是流淌的,而是“闪”的,一切都活了。
  师:冰心奶奶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所以,她的笔下流淌出来的是诗,是童趣。
  最好的表达往往是“言”“意”相融的,“言”即是“意”,“意”即是“言”,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里滚上几圈,亲身体会语言文字的张力,从而真切地领会文章表情达意的奥秘。
  (责编莫彩凤)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随意性较大,显得零碎,妨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采用“问题串”的方式,将课堂提问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逻辑性和有序性,是优化课堂形态的必要举措。  一、指引性——“问题串”的引导方向  “问题串”中的表达措辞要明确清晰,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结构特点,有的放矢,让学生能根据“问题串”的指引有所思、
打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那色彩艳丽的插图便会立刻映入眼帘,尤其是给古诗精心选配的插图,更是意境清新、引人入胜。那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五彩缤纷的水彩画,以生动多变的线条,形象直观的画面,给学生开辟了一方思维、创造、想象的天地。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插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体味古诗的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同时还能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让学生形象地记忆古诗。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往往专注于教材的研究、教法的研究以及教育理念的探讨,对于学生本身的研究其实是相对匮乏的。笔者认为,研究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首先应从了解学生在40分钟课堂时间内的思维状态开始。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疲劳现象,我们也可以称为学习疲劳,学习疲劳是阻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主要因素。那么,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缓解,甚至消除课堂中的学习疲劳,从而提
[摘 要]读与写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第一朵杏花》的教学找准了训练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体会人物对话的体态、语态,完成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读写结合 语言训练 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3  教学案例  片段一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朵杏花》一文
[摘 要]为了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苏教版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一张“资料卡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时,要通过链接文本、扩容资料、借鉴创造等教学策略,让文后资料卡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 资料卡 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65  为了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苏教版教材在部分课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语言积累并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许多教师都加强了对阅读的教学指导,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本没有深入对话。而品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在品读中品味文本的语言本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要求,要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开发其眼界,使其具有阅读和表达的多方面基础能力,更要进行情感和审美的熏陶,这是新时代对语文课程提出的创新要求。那么该如何运用教育将情感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呢?笔者针对自己的一节诗歌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一、课前进行资源搜寻,蕴蓄丰沛的情感源泉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激情豪迈的爱国诗,内容丰富,涉及具象的东
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能使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环境、模式及学生思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可让学生更快捷有效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让探究性学习有机地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呢?以下是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性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充分进入教学课堂,作为教学主体的位置而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及
[摘 要]教学设计要从“设计教”向“设计学”转变。《写导游词》的教学设计要围绕“世界遗产”“写导游词”和“模拟导游”三个关键词展开,并精简与整合,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阅读和习作的起点,探寻合理科学的学习路径,融通阅读与习作、指导与评改。这样,才能创新教学设计,凸显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教学设计 定点 寻径 融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教学实录】  一、巩固识写,提炼概括  师:上节课咱们初读了第九课《少年王勃》,现在来听写几个词语,每个词语只报一遍。  (生听写:探望、宴会、文章、胸有成竹、才气、凝望、秋景、文思如泉)  (大屏幕投映词语,生对照订正)  师(投映“宴”和“章”):这里面的“宴”和“章”是生字,请仔细观察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说,师范写后,生练写)  师:看着这些词语,想想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