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
一天,73岁的朱老先生由儿子推着来到门诊,老先生表情痛苦,一言不发。他儿子说:“医生,我父亲患糖尿病13年了。您看看他的右脚,臭得不得了!我都不敢看!”“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开始烂的?”“就是春节的时候,天冷,他就拿‘汤婆子’捂脚,把大脚趾烫破了,但他没感到疼。刚开始以为没事,可过了两个月,越烂越大!”我打开伤口一看,老先生的大脚趾从根部已全部坏死变黑,周围皮肤又红又肿,有很多分泌物,异味很重。我遗憾地说:“老先生,您这只脚趾已经坏死,肯定保不住了。脚刚开始有小伤口时早点来看,就不会烂成这个样子了!再晚些,感染坏死往上发展,不但这只脚保不住,您的命可能也保不住了!”
糖尿病足病,俗称糖尿病“老烂脚”, 指在糖尿病基础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足或下肢的感染、溃疡和坏疽,是最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像朱老先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长期高血糖会引起肢体末梢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多发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神经感觉的减弱和丧失,下肢重于上肢,往往从足趾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肢体末梢神经病变使患者的脚和小腿感觉迟钝,甚至对疼痛刺激一点感知能力都没有,导致患者对冷、热、疼痛等各种外界刺激防护能力下降,因而经常发生轻微的烫伤、表皮微小擦伤等,且损伤后不容易及时发现,造成损伤扩大和细菌乘虚而入,引发炎症。由于组织营养差,一旦皮肤破溃形成溃疡,则破口会经久不愈,轻者仅局部感染,重者向深部发展引起足趾或肢体坏死而不得不截肢,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在引发糖尿病足的各种诱因中,物理因素占6成左右,如:洗脚水太烫、穿不合适的鞋袜、修剪趾甲不当等。如果生活中能够注意避免这些引起脚损伤的因素,80%以上的糖尿病足是可以避免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从细节做起,防微杜渐,做好以下“护足12条”。
1.穿柔软舒适的平跟布鞋或软皮鞋。长期穿窄小的高跟鞋可引起前脚掌压力增高,足趾受挤压,足底或受挤的脚趾久之形成鸡眼或老茧,甚至足骨质破坏形成变形或畸形。这些地方容易磨破,出现皮损,细菌乘虚而入。市场上卖的所谓“磁疗鞋”“按摩鞋”等,非但对糖尿病患者没有保健作用,且鞋底的瓷片等会损伤皮肤,有的患者就因此引起足底大面积溃疡。
2.穿松紧适中、内无接缝的棉袜。穿袜口过紧的袜子会引起足血流减少,袜子内接缝太粗糙会磨破足趾。
3.穿鞋前检查鞋内,排除异物,防止扎伤脚底。
4.温水适度洗脚。洗脚水不要太烫,35℃左右即可,泡10分钟足矣。
5.每晚为脚抹些护肤油。糖尿病患者汗液分泌减少,导致脚尤其是足跟皮肤干燥甚至皲裂,容易引起损伤和感染。
6.勤剪趾甲,但趾甲不宜剪太短。将趾甲剪得过短,不仅容易剪破甲边皮肤,还会给细菌侵入提供门户。
7.不到浴室修脚,不自己挖老茧。一些公共场所修脚的刀具可能没经过严格消毒,且多人使用,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自己挖老茧或鸡眼,一不小心就可能挖得太深,容易造成伤口而引起感染。
8.不穿露趾鞋。穿露趾鞋,脚趾暴露在外容易被碰到、踩到或砸到,受伤机会大大增加。
9.不用热水袋。冬天用热水袋或玻璃热水瓶暖脚,往往温度过高,而患者又感觉不到,易造成烫伤。烤火、电疗过热等也会引起烧伤。
10.不赤脚行走,不赤脚穿皮鞋。赤脚走在海边沙滩、岩石上,沙子、砂砾、石子、异物或岩石的凹凸角等可引起皮肤损伤;赤脚穿皮鞋,若鞋里不光滑也很容易弄破皮肤。
11.不抽烟。长期吸烟不但对肺有威胁,烟雾中的烟碱还会收缩血管,加剧糖尿病的血管神经并发症。有研究证实,吸烟是引起“老烂脚”的独立危险因素。
12.每天检查一次双脚。
温馨提醒
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神经病变,尤其是容易忽略的无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即下肢感觉逐渐减退乃至消失者。因此,不要等到脚出现问题再去检查,应该在糖尿病确诊后每年做一次肌电图检查,明确是否出现神经病变。
一天,73岁的朱老先生由儿子推着来到门诊,老先生表情痛苦,一言不发。他儿子说:“医生,我父亲患糖尿病13年了。您看看他的右脚,臭得不得了!我都不敢看!”“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开始烂的?”“就是春节的时候,天冷,他就拿‘汤婆子’捂脚,把大脚趾烫破了,但他没感到疼。刚开始以为没事,可过了两个月,越烂越大!”我打开伤口一看,老先生的大脚趾从根部已全部坏死变黑,周围皮肤又红又肿,有很多分泌物,异味很重。我遗憾地说:“老先生,您这只脚趾已经坏死,肯定保不住了。脚刚开始有小伤口时早点来看,就不会烂成这个样子了!再晚些,感染坏死往上发展,不但这只脚保不住,您的命可能也保不住了!”
糖尿病足病,俗称糖尿病“老烂脚”, 指在糖尿病基础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足或下肢的感染、溃疡和坏疽,是最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像朱老先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长期高血糖会引起肢体末梢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多发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神经感觉的减弱和丧失,下肢重于上肢,往往从足趾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肢体末梢神经病变使患者的脚和小腿感觉迟钝,甚至对疼痛刺激一点感知能力都没有,导致患者对冷、热、疼痛等各种外界刺激防护能力下降,因而经常发生轻微的烫伤、表皮微小擦伤等,且损伤后不容易及时发现,造成损伤扩大和细菌乘虚而入,引发炎症。由于组织营养差,一旦皮肤破溃形成溃疡,则破口会经久不愈,轻者仅局部感染,重者向深部发展引起足趾或肢体坏死而不得不截肢,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在引发糖尿病足的各种诱因中,物理因素占6成左右,如:洗脚水太烫、穿不合适的鞋袜、修剪趾甲不当等。如果生活中能够注意避免这些引起脚损伤的因素,80%以上的糖尿病足是可以避免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从细节做起,防微杜渐,做好以下“护足12条”。
1.穿柔软舒适的平跟布鞋或软皮鞋。长期穿窄小的高跟鞋可引起前脚掌压力增高,足趾受挤压,足底或受挤的脚趾久之形成鸡眼或老茧,甚至足骨质破坏形成变形或畸形。这些地方容易磨破,出现皮损,细菌乘虚而入。市场上卖的所谓“磁疗鞋”“按摩鞋”等,非但对糖尿病患者没有保健作用,且鞋底的瓷片等会损伤皮肤,有的患者就因此引起足底大面积溃疡。
2.穿松紧适中、内无接缝的棉袜。穿袜口过紧的袜子会引起足血流减少,袜子内接缝太粗糙会磨破足趾。
3.穿鞋前检查鞋内,排除异物,防止扎伤脚底。
4.温水适度洗脚。洗脚水不要太烫,35℃左右即可,泡10分钟足矣。
5.每晚为脚抹些护肤油。糖尿病患者汗液分泌减少,导致脚尤其是足跟皮肤干燥甚至皲裂,容易引起损伤和感染。
6.勤剪趾甲,但趾甲不宜剪太短。将趾甲剪得过短,不仅容易剪破甲边皮肤,还会给细菌侵入提供门户。
7.不到浴室修脚,不自己挖老茧。一些公共场所修脚的刀具可能没经过严格消毒,且多人使用,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自己挖老茧或鸡眼,一不小心就可能挖得太深,容易造成伤口而引起感染。
8.不穿露趾鞋。穿露趾鞋,脚趾暴露在外容易被碰到、踩到或砸到,受伤机会大大增加。
9.不用热水袋。冬天用热水袋或玻璃热水瓶暖脚,往往温度过高,而患者又感觉不到,易造成烫伤。烤火、电疗过热等也会引起烧伤。
10.不赤脚行走,不赤脚穿皮鞋。赤脚走在海边沙滩、岩石上,沙子、砂砾、石子、异物或岩石的凹凸角等可引起皮肤损伤;赤脚穿皮鞋,若鞋里不光滑也很容易弄破皮肤。
11.不抽烟。长期吸烟不但对肺有威胁,烟雾中的烟碱还会收缩血管,加剧糖尿病的血管神经并发症。有研究证实,吸烟是引起“老烂脚”的独立危险因素。
12.每天检查一次双脚。
温馨提醒
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神经病变,尤其是容易忽略的无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即下肢感觉逐渐减退乃至消失者。因此,不要等到脚出现问题再去检查,应该在糖尿病确诊后每年做一次肌电图检查,明确是否出现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