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黄侃(1886~1935年),湖北省蕲春县人。章太炎门下大弟子,民国时期著名的國学大师。
在黄侃并不漫长的生涯中,曾经有过9次婚姻。当年,曾经有专以揭秘名人隐私为乐事的小报,谈及黄侃时,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的攻讦之语。黄侃阅之,仅淡然一笑。
在黄侃的婚姻旅程中,他的发妻王氏,是一位传统家庭出身的旧式女子。她与黄侃的婚姻最终难逃被离弃的结局。
黄侃在他的个人情感上,真的像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
谁也不晓得有过多少闲情惹动了黄侃水光滟滟的闲愁。在黄侃的心目中,但凡是高岳、深山、瀑布,涧水,甚或是田野中葱绿的树木,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勾起他对于美妙女子的追忆。当然,在他芜杂的情史间,有两位黄姓的女子,一个为黄绍兰,一个为黄菊英,令人们的印象颇深。前者是一位被黄侃深深辜负过的女子,后者则与黄侃一起,成就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
黄侃与他的发妻王氏聚少离多。有一段时间,黄侃在武昌高师任教时,曾经做过同乡兼同族女孩黄绍兰的塾师。黄绍兰是一位相当有质感的女孩子。黄侃有时是在夜间补课后回去,月亮从黑亮的云层中出来,月色把大地泼得一片雪白。黄侃投在地上的身影就有了一种忽长忽短的隐匿。黄绍兰心境清澈地站在自己门房的暗处,她望着外面与月光浑然相融成一体的黄侃先生的影子,心底就涌上了一种温暖、深邃,以及女性的体贴入微的心绪。后来,黄绍兰从北京女师肄业,去上海开办博文女校。黄侃沉吟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良久,还是决定放弃手中的工作去上海追求黄绍兰。
当时,黄侃的发妻王氏尚未下堂,黄侃在民气初开的民国已经有着重婚的罪名了。黄侃为了与爱侣走到一起,心生一计,用李姓的假名与黄绍兰办理了结婚手续。这是一次无与伦比的、令人胆战心惊的疯狂爱情。可惜这一段爱情好景不长。黄侃先生的心底仍然是不能满足的。
黄侃去了北京的女师大教书,他的心又在骀荡的春色撩人间摇摆不定了。他很快就又与一苏州籍的彭姓女学生相好同居。此事被黄绍兰侦知,她是真正的欲哭无泪了。因为黄绍兰手握的乃是一纸虚无的婚纸。婚书上黄侃的姓名不符,黄绍兰很难捍卫自己的基本权益。此时,黄绍兰已经与黄侃生有一女,黄绍兰之父深恨女儿辱没了他清白的家风,盛怒之下,父女间也是恩断义绝。后来,是太炎先生的夫人汤国梨女士收留了走投无路的黄绍兰。可是她女性柔弱的感官中,仍然是摆脱不了黄侃带给她的过度的悲伤。她后来还是疯掉了。她把自己吊起在横梁之上,径自悄然奔赴清净虚无的死亡境界。
黄侃间或也上演过轰轰烈烈的爱情。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信他生?缥缈缠绵一种情。
当时留恋成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卿。
这首诗是黄侃款款情深地书赠给他的学生兼亲密无间的爱人黄菊英女士的。那时节,就读于武昌高师的黄菊英是黄侃大女儿的同窗好友。夏末初秋的假期,空气中流动着一种又白又冰凉的寂静的情绪。黄菊英经常到黄侃的家中,与他的大女儿闲谈。黄菊英对于黄侃在学术界的声名,是有所耳闻的。她对于黄侃恭敬地事以父师之礼。黄侃的心情也是愉悦的。
这一回,沧海横流的黄侃偶然遇上了年轻女孩子的一颗纯真喜悦的心,他流露出一种等到了望眼欲穿的终身伴侣的欢欣。后来,当黄侃突然宣布二人结婚的消息之时,朋友们再次以“人言可畏”劝他。黄侃先生回答:怕什么?难道怕人家闲话,就不过日子了吗?这一回,各色娱乐小报上,对于黄侃先生的人身攻击连篇累牍。黄侃何尝是一位怕人谩骂的角色?上面的这一首《采桑子》之词,应该是他在高压的环境之下,写给黄菊英的表白之词。黄菊英一读之下,心旌动摇得不能自已。
自古美妇爱高士。女人是为爱扑火的灯蛾,哪怕前面是万劫不回的死亡,都会毅然前行。因此,黄菊英毅然地决裂于家庭,与黄侃共结连理之枝。这一次,黄菊英的选择是对的,她陪着黄侃先生走过了人生的终点。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尘埃里开出的花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作者:郭厚英)
在黄侃并不漫长的生涯中,曾经有过9次婚姻。当年,曾经有专以揭秘名人隐私为乐事的小报,谈及黄侃时,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的攻讦之语。黄侃阅之,仅淡然一笑。
在黄侃的婚姻旅程中,他的发妻王氏,是一位传统家庭出身的旧式女子。她与黄侃的婚姻最终难逃被离弃的结局。
黄侃在他的个人情感上,真的像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
谁也不晓得有过多少闲情惹动了黄侃水光滟滟的闲愁。在黄侃的心目中,但凡是高岳、深山、瀑布,涧水,甚或是田野中葱绿的树木,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勾起他对于美妙女子的追忆。当然,在他芜杂的情史间,有两位黄姓的女子,一个为黄绍兰,一个为黄菊英,令人们的印象颇深。前者是一位被黄侃深深辜负过的女子,后者则与黄侃一起,成就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
黄侃与他的发妻王氏聚少离多。有一段时间,黄侃在武昌高师任教时,曾经做过同乡兼同族女孩黄绍兰的塾师。黄绍兰是一位相当有质感的女孩子。黄侃有时是在夜间补课后回去,月亮从黑亮的云层中出来,月色把大地泼得一片雪白。黄侃投在地上的身影就有了一种忽长忽短的隐匿。黄绍兰心境清澈地站在自己门房的暗处,她望着外面与月光浑然相融成一体的黄侃先生的影子,心底就涌上了一种温暖、深邃,以及女性的体贴入微的心绪。后来,黄绍兰从北京女师肄业,去上海开办博文女校。黄侃沉吟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良久,还是决定放弃手中的工作去上海追求黄绍兰。
当时,黄侃的发妻王氏尚未下堂,黄侃在民气初开的民国已经有着重婚的罪名了。黄侃为了与爱侣走到一起,心生一计,用李姓的假名与黄绍兰办理了结婚手续。这是一次无与伦比的、令人胆战心惊的疯狂爱情。可惜这一段爱情好景不长。黄侃先生的心底仍然是不能满足的。
黄侃去了北京的女师大教书,他的心又在骀荡的春色撩人间摇摆不定了。他很快就又与一苏州籍的彭姓女学生相好同居。此事被黄绍兰侦知,她是真正的欲哭无泪了。因为黄绍兰手握的乃是一纸虚无的婚纸。婚书上黄侃的姓名不符,黄绍兰很难捍卫自己的基本权益。此时,黄绍兰已经与黄侃生有一女,黄绍兰之父深恨女儿辱没了他清白的家风,盛怒之下,父女间也是恩断义绝。后来,是太炎先生的夫人汤国梨女士收留了走投无路的黄绍兰。可是她女性柔弱的感官中,仍然是摆脱不了黄侃带给她的过度的悲伤。她后来还是疯掉了。她把自己吊起在横梁之上,径自悄然奔赴清净虚无的死亡境界。
黄侃间或也上演过轰轰烈烈的爱情。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信他生?缥缈缠绵一种情。
当时留恋成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卿。
这首诗是黄侃款款情深地书赠给他的学生兼亲密无间的爱人黄菊英女士的。那时节,就读于武昌高师的黄菊英是黄侃大女儿的同窗好友。夏末初秋的假期,空气中流动着一种又白又冰凉的寂静的情绪。黄菊英经常到黄侃的家中,与他的大女儿闲谈。黄菊英对于黄侃在学术界的声名,是有所耳闻的。她对于黄侃恭敬地事以父师之礼。黄侃的心情也是愉悦的。
这一回,沧海横流的黄侃偶然遇上了年轻女孩子的一颗纯真喜悦的心,他流露出一种等到了望眼欲穿的终身伴侣的欢欣。后来,当黄侃突然宣布二人结婚的消息之时,朋友们再次以“人言可畏”劝他。黄侃先生回答:怕什么?难道怕人家闲话,就不过日子了吗?这一回,各色娱乐小报上,对于黄侃先生的人身攻击连篇累牍。黄侃何尝是一位怕人谩骂的角色?上面的这一首《采桑子》之词,应该是他在高压的环境之下,写给黄菊英的表白之词。黄菊英一读之下,心旌动摇得不能自已。
自古美妇爱高士。女人是为爱扑火的灯蛾,哪怕前面是万劫不回的死亡,都会毅然前行。因此,黄菊英毅然地决裂于家庭,与黄侃共结连理之枝。这一次,黄菊英的选择是对的,她陪着黄侃先生走过了人生的终点。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尘埃里开出的花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作者:郭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