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学生个体由于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的不同,自身的先天素质和主观努力参差不齐,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都普遍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我们新课标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使这样一支学习队伍在同一个班级里、同一个教师的教学下语文素养都得到各自最大的发展,只有因材施教,“同归于善”。前苏联教育学家维米茨基也认为发展区越大,学生的发展能力也越大,而这种“最近发展区”就要靠教师的启发性教学来创造,“启发”更要有的放矢。这些理论背景给我们提供了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依据。
1 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语文分层教学”必须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所得的原则,有目的地把整个班级的学生分层,同时进一步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预复习和练习作业,以及考试和评价等进行分层,开展教学活动。
1.1 教学对象分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语文基础,智力发展水平等较为详细的学情资料,将学生分层。对班级中少数几位学习教材知识有一定困难,按部就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差距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基础层;大多数经过激励和引导,能较好适应语文课堂学习并产生一定兴趣,我们称之为发展层;那些对学习语文有浓厚兴趣,有较强感悟能力,在形象与逻辑思维方面有较快反应,领悟力较高的,我们称之为稳定层。我们分层的依据,不仅仅是单一的一两次考试成绩,而是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分层也是随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力发展,进步快慢呈动态变化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1.2 教学目标分层
对基础层学生的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甚至还可以适当降低,对这部分学生要重在抓基础,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对稳定层学生的目标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相应提高学习难度,拓展学习内容,鼓励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目标分层既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经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够得着”,学习成绩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目标分层同时又为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创造了多学、学深的条件。这样的目标设立也是符合“量其力所能至”的育人理念的。
1.3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分层是语文分层教学中最难的一环,教学内容分层包括数量多少深浅程度的不同。孔子有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就是说:教人者,应该视学者资质的高下,分别深浅来教导,那么所教的东西学者就容易接受。阅读方面,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设立三个层次的梯度,着眼于发展层学生,实施中速推进。
1.4 教学活动分层
教学活动分层也是分层教学中较难操作与实施的环节。
首先是组织形式分层,可根据不同的层次,利用单人单桌可自由组合为不同组别排列的特点,教师可将教室课桌排列成矩形阵式,或圆弧形,或块状小组,便于教师在多边教学活动中分类指导;也可采用好帮差的方式分组,如稳定层带发展层,发展层带基础层等,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其次是教师的讲授分层。教师面向全班的讲授时间,包括前后合起来不应超过半节课,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边交流和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一边巡视观察一边进行分类指导;为照顾全面,教师的讲授必须从最低点起步,重在基础,适度拓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领悟。
再次是多边交流学习活动分层。教师在备课准备时要分层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堂自主学习内容,在课堂多边交流活动中,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个别的问题(基础问题或拓展问题)小组讨论或个别指导,做到“分合”有序;
1.5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作业练习分层
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不同能力的迅速提高,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作业练习提出相应的指标。
1.6 考试与评价分层
同一考试卷在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分别给出不同层次的试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靠前教师指出稳定层学生必须作难度较大的题目,而基础层学生只须做较简单的题目,发展层学生做中等难度的题目,其结果是三个层次的学生的80分虽然不代表各自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深浅,但却反映了各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层次的学习要求,这与教学目标分层的要求是一致的。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基础层学生,要多给与鼓励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抛弃自卑,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对发展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找出其差距,指明其努力目标,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稳定层学生,采用竞争评价,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戒骄戒躁,虚心好学,更上一层楼。要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层次),使他们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2 分层教学的效果
2.1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也提供给教师因层施导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
2.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密切了师生感情。分层教学直接面對传统教学所“遗忘”的学生。分层教学使这些学生不但可以学到知识,还会因为老师的关注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总之,语文分层教学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实际,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学习中等的学生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拓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它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曙光。
1 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语文分层教学”必须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所得的原则,有目的地把整个班级的学生分层,同时进一步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预复习和练习作业,以及考试和评价等进行分层,开展教学活动。
1.1 教学对象分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语文基础,智力发展水平等较为详细的学情资料,将学生分层。对班级中少数几位学习教材知识有一定困难,按部就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差距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基础层;大多数经过激励和引导,能较好适应语文课堂学习并产生一定兴趣,我们称之为发展层;那些对学习语文有浓厚兴趣,有较强感悟能力,在形象与逻辑思维方面有较快反应,领悟力较高的,我们称之为稳定层。我们分层的依据,不仅仅是单一的一两次考试成绩,而是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分层也是随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力发展,进步快慢呈动态变化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1.2 教学目标分层
对基础层学生的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甚至还可以适当降低,对这部分学生要重在抓基础,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对稳定层学生的目标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相应提高学习难度,拓展学习内容,鼓励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目标分层既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经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够得着”,学习成绩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目标分层同时又为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创造了多学、学深的条件。这样的目标设立也是符合“量其力所能至”的育人理念的。
1.3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分层是语文分层教学中最难的一环,教学内容分层包括数量多少深浅程度的不同。孔子有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就是说:教人者,应该视学者资质的高下,分别深浅来教导,那么所教的东西学者就容易接受。阅读方面,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设立三个层次的梯度,着眼于发展层学生,实施中速推进。
1.4 教学活动分层
教学活动分层也是分层教学中较难操作与实施的环节。
首先是组织形式分层,可根据不同的层次,利用单人单桌可自由组合为不同组别排列的特点,教师可将教室课桌排列成矩形阵式,或圆弧形,或块状小组,便于教师在多边教学活动中分类指导;也可采用好帮差的方式分组,如稳定层带发展层,发展层带基础层等,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其次是教师的讲授分层。教师面向全班的讲授时间,包括前后合起来不应超过半节课,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边交流和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一边巡视观察一边进行分类指导;为照顾全面,教师的讲授必须从最低点起步,重在基础,适度拓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领悟。
再次是多边交流学习活动分层。教师在备课准备时要分层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堂自主学习内容,在课堂多边交流活动中,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个别的问题(基础问题或拓展问题)小组讨论或个别指导,做到“分合”有序;
1.5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作业练习分层
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不同能力的迅速提高,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作业练习提出相应的指标。
1.6 考试与评价分层
同一考试卷在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分别给出不同层次的试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靠前教师指出稳定层学生必须作难度较大的题目,而基础层学生只须做较简单的题目,发展层学生做中等难度的题目,其结果是三个层次的学生的80分虽然不代表各自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深浅,但却反映了各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层次的学习要求,这与教学目标分层的要求是一致的。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基础层学生,要多给与鼓励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抛弃自卑,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对发展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找出其差距,指明其努力目标,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稳定层学生,采用竞争评价,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戒骄戒躁,虚心好学,更上一层楼。要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层次),使他们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2 分层教学的效果
2.1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也提供给教师因层施导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
2.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密切了师生感情。分层教学直接面對传统教学所“遗忘”的学生。分层教学使这些学生不但可以学到知识,还会因为老师的关注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总之,语文分层教学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实际,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学习中等的学生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拓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它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