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化与信息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高校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大学生在接触信息的同时,也接触到了信息来源者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与判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与认知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网络舆论热点的观点成了他们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今天在网络舆论热点冲击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和更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应对当前的情况。提高大学生对于外界舆论的甄别能力;理性的使用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化解其受到舆论力量的负面影响。所以,以网络舆论热点为突破口,以高校思想政治课为平台,不断优化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体制创新,在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舆论热点;创新
一、 网络舆论热点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创新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持与信息文明发展特征相称的理念更新,在平等、民主、包容、主动、透明的意识下,积极地与大学生们进行沟通、疏导结合。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的把“网络舆论”视为“洪水猛兽”进行堵截,这样反而会使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对学生的引导应该实现多维交流与等量沟通,构建与时俱进的网络公共空间。处理好校园主流声音与基层反响的关系,牢牢把握网络应急舆情的主动权。通过教学理念的创新,形成双方互传思想、感情和信息,进而拓展思维视域。思政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大学生自我的内在主体性,开展平等对话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另一方面,指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网络舆论中,形成相互兼容、和谐共进的机制和格局。
二、 网络舆论热点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创新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面,要与时俱进的增加关于网络舆论安全、信息素质、网络舆论伦理、网络舆论法制观及网络舆论心理教育等内容。我们要不断化解网络舆论中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冲击,同时要做到就地取材,从网络舆论中收集有利于思政教育的相应教学资源。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深入了解网络舆论的信息源,甄别、发现其中与主流价值意识相符的内容,并将其与书本内容融合起来,形成“老师好讲、学生爱听、接地气、正能量”的课堂教学新内容。将书本中的价值观与网络舆论中的正确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融入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把一些新观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学生们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听到生活中鲜活的事件与新闻,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
三、 网络舆论热点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
高校思政教师应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尤其在教育方法上要更重视基层言论,主动了解设置舆论议题,并有意识的进行强化引导。积极开展形式各样的校园信息评议活动,倾听学生们内心的真实声音。将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归纳,并给予正面引导,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高校的思政老师应当在网络舆论热点聚焦中汲取养分、总结经验,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重塑大学生价值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师要注意转变观念、改进方式,适应网络舆论发展的趋势,教学方法也应当做到“线上线下”并举,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增强大学生对网络舆论负面信息的“免疫力”,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事件认知程度,减少其在网络舆论事件中的非理性过激行为。
四、 网络舆论热点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媒介创新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新兴媒介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利用邮件系统、贴吧、个人空间、QQ、微信、微博等相对成熟的交互手段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思政教师通过现代媒介手段,发挥舆论传播中的控制能力,用现代化的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有效预防和劝阻各种校园非理性网络舆论行为的发生,这种创新的媒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体更多。各高校应当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其不仅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通过网络发表见解、看法最多的平臺,我们应当重视其在思政教学中的舆论引领作用。通过校园网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让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另一方面,用新的途径将学生的思想意志、社会价值、国家意志紧紧地粘连在一起,将思政教学效果发挥得更好。
五、 网络舆论热点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创新
高校思政教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的思政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四个自信”的先行者,这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面临当前网络舆论信息发展的时代特点,思政教师还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具备熟练的网络技术和操控能力,准确把握各种网络舆论,关注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态度。我们应当建立一支来自于不同学科背景,对网络舆情判断和把握水平较高、反应能力较快的复合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同时,在队伍内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分享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各高校应当对思政教师就网络技术和网络法律法规、学生心理学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培训,让思政教师掌握更多知识理论进而更好的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其成效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严格把控网络舆论信息源的价值质量,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坚持疏堵结合,营造平等互动的思政教学氛围;提高高校思政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增强思政教学自信力;加强和完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舆论发展。让思政教育在网络舆论热点环境中化“弊”为“利”,助力青年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尹燕.化解不良网络舆论反相渗透对高校思政教育冲击的路径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6,(4).
[2]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政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刘嘉尧,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网络;舆论热点;创新
一、 网络舆论热点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创新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持与信息文明发展特征相称的理念更新,在平等、民主、包容、主动、透明的意识下,积极地与大学生们进行沟通、疏导结合。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的把“网络舆论”视为“洪水猛兽”进行堵截,这样反而会使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对学生的引导应该实现多维交流与等量沟通,构建与时俱进的网络公共空间。处理好校园主流声音与基层反响的关系,牢牢把握网络应急舆情的主动权。通过教学理念的创新,形成双方互传思想、感情和信息,进而拓展思维视域。思政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大学生自我的内在主体性,开展平等对话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另一方面,指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网络舆论中,形成相互兼容、和谐共进的机制和格局。
二、 网络舆论热点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创新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面,要与时俱进的增加关于网络舆论安全、信息素质、网络舆论伦理、网络舆论法制观及网络舆论心理教育等内容。我们要不断化解网络舆论中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冲击,同时要做到就地取材,从网络舆论中收集有利于思政教育的相应教学资源。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深入了解网络舆论的信息源,甄别、发现其中与主流价值意识相符的内容,并将其与书本内容融合起来,形成“老师好讲、学生爱听、接地气、正能量”的课堂教学新内容。将书本中的价值观与网络舆论中的正确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融入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把一些新观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学生们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听到生活中鲜活的事件与新闻,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
三、 网络舆论热点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
高校思政教师应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尤其在教育方法上要更重视基层言论,主动了解设置舆论议题,并有意识的进行强化引导。积极开展形式各样的校园信息评议活动,倾听学生们内心的真实声音。将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归纳,并给予正面引导,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高校的思政老师应当在网络舆论热点聚焦中汲取养分、总结经验,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重塑大学生价值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师要注意转变观念、改进方式,适应网络舆论发展的趋势,教学方法也应当做到“线上线下”并举,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增强大学生对网络舆论负面信息的“免疫力”,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事件认知程度,减少其在网络舆论事件中的非理性过激行为。
四、 网络舆论热点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媒介创新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新兴媒介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利用邮件系统、贴吧、个人空间、QQ、微信、微博等相对成熟的交互手段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思政教师通过现代媒介手段,发挥舆论传播中的控制能力,用现代化的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有效预防和劝阻各种校园非理性网络舆论行为的发生,这种创新的媒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体更多。各高校应当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其不仅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通过网络发表见解、看法最多的平臺,我们应当重视其在思政教学中的舆论引领作用。通过校园网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让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另一方面,用新的途径将学生的思想意志、社会价值、国家意志紧紧地粘连在一起,将思政教学效果发挥得更好。
五、 网络舆论热点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创新
高校思政教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的思政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四个自信”的先行者,这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面临当前网络舆论信息发展的时代特点,思政教师还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具备熟练的网络技术和操控能力,准确把握各种网络舆论,关注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态度。我们应当建立一支来自于不同学科背景,对网络舆情判断和把握水平较高、反应能力较快的复合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同时,在队伍内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分享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各高校应当对思政教师就网络技术和网络法律法规、学生心理学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培训,让思政教师掌握更多知识理论进而更好的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其成效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严格把控网络舆论信息源的价值质量,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坚持疏堵结合,营造平等互动的思政教学氛围;提高高校思政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增强思政教学自信力;加强和完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舆论发展。让思政教育在网络舆论热点环境中化“弊”为“利”,助力青年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尹燕.化解不良网络舆论反相渗透对高校思政教育冲击的路径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6,(4).
[2]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政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刘嘉尧,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