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真正的书,让人感动的原因,大概有几种,一是如黄土高原和阿尔卑斯山一样袒露无遮的灵魂本质;二是有着如血液和骨髓一样的艺术良知力透纸背;三是必备让人感到呼吸畅快、纯净如水和空气的艺术自由和个性;四是如宝剑初发于刃的寒光——成色;五是往往易为人所忽视却重要的一点,即编纂者的艺术良知和眼光等等。如果这些同时被一部书做到了,我在心里就会把它看作一部值得用心去读的书。
这些想法,是在阅读《2003:文学中国》时逐渐形成的。可以说它毫无愧色地体现出2003年文学的瑰丽,更因其无处不在的精神,让人仿佛身处一座文学的原始森林,呼吸清新自由。它亦有了自己的“呼吸”和“节奏”,匀称而自然,像起伏着一个精神的梦,使阅读像热带雨林的探奇一样,其丰富和新奇,使一个哪怕像老猎人一样的角色,忘掉猎物而流连忘返。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倏然从林间冒出来,一下跳到面前,或悲或喜,或潇洒或困顿,但一律有着精神的骨血、个性和良知——一种准确、唯一的文学或人文精神。那几乎扑面而来、不可遏止的阅读冲动,与其说是惊喜,倒不如说是冲动后的愉悦和深深的感动和敬意。与一本书相遇,无异于一次精神之旅或亲人的相聚。编者是这旅程与相聚的“编导”,每一个细节因他们的“导演”而熠熠生辉,旅程因此显得生动而不同寻常,给每一个旅途中的相聚者感到一种幸福的满足感。让人感到惊异的是,看似平常的精神者的聚集,为何显得像群山一样绵延、大海一样广博,精神的血脉仿佛由涓涓细流而至汪洋?这里有让人不得不赞叹的文学精神:每人拿出最可贵的一部分,生命便会暴露出最令人感叹的本质。这部书的编者——林贤治先生显然深谙此道,眼光和心血是这份精神厚礼的保证, 2003给人们带来一份仿佛意外的惊喜,时光于此凸显其持久的魅力,翻着让人感到亲切的书页,像打开一本敦厚的精神年鉴。
《2003:文学中国》是一部心血之作,林贤治先生不仅亲自写作了序言,还作了选本的文字说明及写作,《写在2003年卷的前面》作为卷首语,并为每篇撰写“入选理由”,且为提供一种文学参照而专门约稿,可见他作为作家和出版家的细致和责任感。为方便阅读,这部书打破了按体例编辑文本的“惯例”,故意营造一种不致疲倦的、人性阅读节奏。这些篇什的拣选和编排,在阅读过程中,不止一次让我想到一位收获季节的老农,在割、打、晾、晒、收的环节中,小心操作着,好让饱满闪亮的籽实们颗粒归仓。其中的况味大概是不可分担(享)的。编排更加靠近一种文学的本质属性,不仅能使阅读富有节奏,而且使书的层次分明、呼吸畅通,使它变得像森林落叶层或历史岩层一样,呈现一种文学底蕴和结构。这种着意的结构形式美,使书本身成了一件艺术品。更令人敬重的是它“唯凭作品作入场券”和“不薄名人爱无名”的编选原则,并且似乎对无名者的“恩爱”有加,理由是:
无名氏除了锐气和必须拥有的实力以外,有一个最可畏的地方,就是出身于“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不能不立足于周围这大多数中间,在代言的同时,也言说了自己。这种自觉的言说,自有一种为名流所没有的力量,源于大地的深厚的力量。
这些想法,是在阅读《2003:文学中国》时逐渐形成的。可以说它毫无愧色地体现出2003年文学的瑰丽,更因其无处不在的精神,让人仿佛身处一座文学的原始森林,呼吸清新自由。它亦有了自己的“呼吸”和“节奏”,匀称而自然,像起伏着一个精神的梦,使阅读像热带雨林的探奇一样,其丰富和新奇,使一个哪怕像老猎人一样的角色,忘掉猎物而流连忘返。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倏然从林间冒出来,一下跳到面前,或悲或喜,或潇洒或困顿,但一律有着精神的骨血、个性和良知——一种准确、唯一的文学或人文精神。那几乎扑面而来、不可遏止的阅读冲动,与其说是惊喜,倒不如说是冲动后的愉悦和深深的感动和敬意。与一本书相遇,无异于一次精神之旅或亲人的相聚。编者是这旅程与相聚的“编导”,每一个细节因他们的“导演”而熠熠生辉,旅程因此显得生动而不同寻常,给每一个旅途中的相聚者感到一种幸福的满足感。让人感到惊异的是,看似平常的精神者的聚集,为何显得像群山一样绵延、大海一样广博,精神的血脉仿佛由涓涓细流而至汪洋?这里有让人不得不赞叹的文学精神:每人拿出最可贵的一部分,生命便会暴露出最令人感叹的本质。这部书的编者——林贤治先生显然深谙此道,眼光和心血是这份精神厚礼的保证, 2003给人们带来一份仿佛意外的惊喜,时光于此凸显其持久的魅力,翻着让人感到亲切的书页,像打开一本敦厚的精神年鉴。
《2003:文学中国》是一部心血之作,林贤治先生不仅亲自写作了序言,还作了选本的文字说明及写作,《写在2003年卷的前面》作为卷首语,并为每篇撰写“入选理由”,且为提供一种文学参照而专门约稿,可见他作为作家和出版家的细致和责任感。为方便阅读,这部书打破了按体例编辑文本的“惯例”,故意营造一种不致疲倦的、人性阅读节奏。这些篇什的拣选和编排,在阅读过程中,不止一次让我想到一位收获季节的老农,在割、打、晾、晒、收的环节中,小心操作着,好让饱满闪亮的籽实们颗粒归仓。其中的况味大概是不可分担(享)的。编排更加靠近一种文学的本质属性,不仅能使阅读富有节奏,而且使书的层次分明、呼吸畅通,使它变得像森林落叶层或历史岩层一样,呈现一种文学底蕴和结构。这种着意的结构形式美,使书本身成了一件艺术品。更令人敬重的是它“唯凭作品作入场券”和“不薄名人爱无名”的编选原则,并且似乎对无名者的“恩爱”有加,理由是:
无名氏除了锐气和必须拥有的实力以外,有一个最可畏的地方,就是出身于“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不能不立足于周围这大多数中间,在代言的同时,也言说了自己。这种自觉的言说,自有一种为名流所没有的力量,源于大地的深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