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教材软件拥有阅读、做笔记、流转笔记、完成练习、插入资源等多种功能,它的引进和其与语文小说教学的整合,在优化现有的小说教学方式上有以下五个优点。一是补充了现有小说教学的内容,二是拓展了现有小说教学的资源,三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四是尝试记录了学生学习小说的经历,五是提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数字教材环境下优化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分为以下几个策略:
一、课前教学策略
1.基于学段,设计课前自主学习内容
数字教材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原本应当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一些核心内容,在课前就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留足学生自主思考与阅读文本的时间,提高课堂互动的效率。数字教材环境下的语文小说课前自主学习,应当充分发挥好数字教材的这种技术优势,引导学生在家中初步自主完成小说部分内容学习的过程。
因此,课前的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在教师正确解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并通过云笔记上传相关学案,辅以视频、音频等媒介,引导学生对小说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思考。不同年段的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而教师进行的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对于七年级初步接触小说的学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首先可以设置一个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环节,在此环节中可以酌情插入视频等与课文内容结合较紧密的信息媒介。其次,引导学生解决生字词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以设置填空题,给予一定的格式进行规范,让学生理解概括小说内容也是有规则的。再次,根据具体小说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自主圈画品味文章中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变化,为最后理解小说作者写作意图做好准备。
在八年级这一学段,精选一些课文中或者课外的,与八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程度相符合的小说篇目,通过搭建小说学习支架,即学习小说的相关问题链的方式,传授一些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是比较可取的教学策略。但是这一支架又不宜过于复杂,否则可能会导致学生不知所措,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导致失去阅读小说的兴趣的后果。
因此,八年级小说的教学支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人物、人物的处境、人物在处境下的表现、这种表现的目的和人物背后的价值取向,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几点上即可。并且在数字教材的环境下,以课前预习表格的形式,由教师搭建好相关支架,流转给学生。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小说阅读方法,并且也积累了一些阅读小说的经验。因此,除了生字词和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这些阅读方法,选择部分段落独立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并详细阐述分析的依据与逻辑。为课堂上进一步进行小说深层次内容,诸如情节矛盾冲突点和叙述视角的品读等的学习做好准备。
2.统计数据,反馈课前自主学习成果
传统小说教学的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常常花费一定时间,一题一题没有目的地对答案。一方面浪费了时间,另一方面事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无效教学。因此,从教师的角度,利用数字教材云笔记功能,将学生在“问卷星”等上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是提高教学效率,舍弃无效或者低效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
而教师根据学生的以下三方面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一是学生基于课前自主学习内容相关问题链的思考后,对小说理解错误的内容。二是学生对小说理解比较肤浅的内容。三是回答课前自主学习内容中相关问题链时被学生完全忽视掉的内容。
二、课中教学策略
1.插入突破教学难点的微型视频
微型视频的特点是内容上以突破教学难点为主,形式上轻松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技术上简单,不浪费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采用微型视频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此前提到的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理解错误、理解肤浅和完全被学生忽视掉的这三方面内容,教师课堂使用讲解法突破教学难点时有时效果并不显著的情况。例如小说人物所处的环境具有极强的历史性,仅仅依靠教师口头阐释学生其实根本无法理解。
但教师在微型视频的制作上仍需抓住两项原则,一是引导性,二是趣味性。引导性指的是微型视频的内容不应当是直接让学生知道这个教学难点的最终答案的,而是给予学生一个台阶,或是设置一个情境,降低学生理解该教学难点的难度,起启发引导作用。趣味性则指的是微型视频应当能够通过有趣的构图与解说增加学生对于理解该教学难点的兴趣,而不是将其视作畏途,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能够进行兴趣性的思考,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2.引入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材料
小说拓展材料的引入一般用于高年级,此时学生初步掌握了小说的一些基本阅读方法,积累了一些课外小说阅读材料。而使用拓展资料的根本目的,是在学生运用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已经理解小说文本浅层次内容,例如初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小说深层次的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而具体实践方法,首先,从内容选择的角度,应当是诸如方便学生发现与品读小说情节矛盾冲突点和小说的叙事视角等更深入理解小说人物等小说深层次内容的学习的。其次,从材料呈现形式的角度,应当主要是补写、改写、扩写性质的文字材料。使用这两类性质的文字材料,是为了与原始文本形成补充或比较,从而达到理解原始文本在表达效果上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品读小说情节矛盾冲突点或者能够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对人物理解更立体的效果。为最终理解小说作者的写作意图打下扎实基础。
三、课后教学策略
1.基于课堂板书的思维导图的提炼
数字教材的一大优势在于通过学习笔记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经历,但是如何将零散的学习笔记使用比较高效且和课堂结合紧密的方式,在课后进行归纳、总结和储存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最头痛的问题。本课题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思维导图提炼法。
思维导图本来指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但在数字教材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设计根据课堂教学板书,对课堂思维过程或者说学生学习经历进行总结归纳的思维导图。这对教师本身的板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和教师上课的问题链紧密结合。
但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并不能完整地回忆课堂问题链,因此需要教师针对他们的实际能力,对课后作业的难度进行调整。
具体调整的思路一是,将表格式的问题链修改成更符合课堂思维过程的问题树。因为首先,小说教学是有根源性问题的,即作者的写作意图究竟是什么。其次,高年级课堂的问题未必再是低年级入门学习支架的那种单线逻辑,部分问题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或者说属于同一层面,从而产生分支结构。二是将课堂中的相关问题直接给这部分学生,学生只需要将这些问题的思考填入方框内即可。并进而根据学生的学情,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自行回忆上课问题并总结;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将上课的问题呈现在问题树方框中,学生直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即可。
2.基于学生兴趣的课后拓展资源的提供
数字教材的另一大亟待开放的优势功能是课后拓展资源的提供。这意味着数字教材资源的插入,并不局限于大多数教师关注的课前或者课中两个环节。这一教学策略的运用,主要目的在于学生小说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小说阅读素养的提高。
相关资源提供的具体内容应当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首先是延伸性,指的是资源插入的内容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高度相关,是在课堂教学内容基础上的延伸。例如可以插入与课堂教學的小说写作意图相类似的小说文本,也可以是归为同一流派的小说文本,甚至可以是主题类似的非文本类资源。诸如电影、动画等视频资源。
其次是趣味性,指的是资源插入的内容应当能够激发学生对这一类小说进一步研读的兴趣。
最后是思考性,指的是资源插入的内容应适当引发学生对于这一类小说主题的更深入的思考。这些资源的引入应当帮助学生建构出对于这类小说的新的认知。
一、课前教学策略
1.基于学段,设计课前自主学习内容
数字教材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原本应当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一些核心内容,在课前就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留足学生自主思考与阅读文本的时间,提高课堂互动的效率。数字教材环境下的语文小说课前自主学习,应当充分发挥好数字教材的这种技术优势,引导学生在家中初步自主完成小说部分内容学习的过程。
因此,课前的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在教师正确解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并通过云笔记上传相关学案,辅以视频、音频等媒介,引导学生对小说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思考。不同年段的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而教师进行的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对于七年级初步接触小说的学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首先可以设置一个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环节,在此环节中可以酌情插入视频等与课文内容结合较紧密的信息媒介。其次,引导学生解决生字词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以设置填空题,给予一定的格式进行规范,让学生理解概括小说内容也是有规则的。再次,根据具体小说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自主圈画品味文章中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变化,为最后理解小说作者写作意图做好准备。
在八年级这一学段,精选一些课文中或者课外的,与八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程度相符合的小说篇目,通过搭建小说学习支架,即学习小说的相关问题链的方式,传授一些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是比较可取的教学策略。但是这一支架又不宜过于复杂,否则可能会导致学生不知所措,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导致失去阅读小说的兴趣的后果。
因此,八年级小说的教学支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人物、人物的处境、人物在处境下的表现、这种表现的目的和人物背后的价值取向,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几点上即可。并且在数字教材的环境下,以课前预习表格的形式,由教师搭建好相关支架,流转给学生。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小说阅读方法,并且也积累了一些阅读小说的经验。因此,除了生字词和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这些阅读方法,选择部分段落独立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并详细阐述分析的依据与逻辑。为课堂上进一步进行小说深层次内容,诸如情节矛盾冲突点和叙述视角的品读等的学习做好准备。
2.统计数据,反馈课前自主学习成果
传统小说教学的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常常花费一定时间,一题一题没有目的地对答案。一方面浪费了时间,另一方面事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无效教学。因此,从教师的角度,利用数字教材云笔记功能,将学生在“问卷星”等上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是提高教学效率,舍弃无效或者低效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
而教师根据学生的以下三方面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一是学生基于课前自主学习内容相关问题链的思考后,对小说理解错误的内容。二是学生对小说理解比较肤浅的内容。三是回答课前自主学习内容中相关问题链时被学生完全忽视掉的内容。
二、课中教学策略
1.插入突破教学难点的微型视频
微型视频的特点是内容上以突破教学难点为主,形式上轻松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技术上简单,不浪费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采用微型视频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此前提到的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理解错误、理解肤浅和完全被学生忽视掉的这三方面内容,教师课堂使用讲解法突破教学难点时有时效果并不显著的情况。例如小说人物所处的环境具有极强的历史性,仅仅依靠教师口头阐释学生其实根本无法理解。
但教师在微型视频的制作上仍需抓住两项原则,一是引导性,二是趣味性。引导性指的是微型视频的内容不应当是直接让学生知道这个教学难点的最终答案的,而是给予学生一个台阶,或是设置一个情境,降低学生理解该教学难点的难度,起启发引导作用。趣味性则指的是微型视频应当能够通过有趣的构图与解说增加学生对于理解该教学难点的兴趣,而不是将其视作畏途,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能够进行兴趣性的思考,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2.引入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材料
小说拓展材料的引入一般用于高年级,此时学生初步掌握了小说的一些基本阅读方法,积累了一些课外小说阅读材料。而使用拓展资料的根本目的,是在学生运用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已经理解小说文本浅层次内容,例如初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小说深层次的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而具体实践方法,首先,从内容选择的角度,应当是诸如方便学生发现与品读小说情节矛盾冲突点和小说的叙事视角等更深入理解小说人物等小说深层次内容的学习的。其次,从材料呈现形式的角度,应当主要是补写、改写、扩写性质的文字材料。使用这两类性质的文字材料,是为了与原始文本形成补充或比较,从而达到理解原始文本在表达效果上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品读小说情节矛盾冲突点或者能够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对人物理解更立体的效果。为最终理解小说作者的写作意图打下扎实基础。
三、课后教学策略
1.基于课堂板书的思维导图的提炼
数字教材的一大优势在于通过学习笔记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经历,但是如何将零散的学习笔记使用比较高效且和课堂结合紧密的方式,在课后进行归纳、总结和储存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最头痛的问题。本课题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思维导图提炼法。
思维导图本来指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但在数字教材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设计根据课堂教学板书,对课堂思维过程或者说学生学习经历进行总结归纳的思维导图。这对教师本身的板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和教师上课的问题链紧密结合。
但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并不能完整地回忆课堂问题链,因此需要教师针对他们的实际能力,对课后作业的难度进行调整。
具体调整的思路一是,将表格式的问题链修改成更符合课堂思维过程的问题树。因为首先,小说教学是有根源性问题的,即作者的写作意图究竟是什么。其次,高年级课堂的问题未必再是低年级入门学习支架的那种单线逻辑,部分问题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或者说属于同一层面,从而产生分支结构。二是将课堂中的相关问题直接给这部分学生,学生只需要将这些问题的思考填入方框内即可。并进而根据学生的学情,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自行回忆上课问题并总结;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将上课的问题呈现在问题树方框中,学生直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即可。
2.基于学生兴趣的课后拓展资源的提供
数字教材的另一大亟待开放的优势功能是课后拓展资源的提供。这意味着数字教材资源的插入,并不局限于大多数教师关注的课前或者课中两个环节。这一教学策略的运用,主要目的在于学生小说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小说阅读素养的提高。
相关资源提供的具体内容应当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首先是延伸性,指的是资源插入的内容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高度相关,是在课堂教学内容基础上的延伸。例如可以插入与课堂教學的小说写作意图相类似的小说文本,也可以是归为同一流派的小说文本,甚至可以是主题类似的非文本类资源。诸如电影、动画等视频资源。
其次是趣味性,指的是资源插入的内容应当能够激发学生对这一类小说进一步研读的兴趣。
最后是思考性,指的是资源插入的内容应适当引发学生对于这一类小说主题的更深入的思考。这些资源的引入应当帮助学生建构出对于这类小说的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