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应用在电视新闻类和综艺类节目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电视节目的改革创新,“人机配合”、“人机竞技”成为电视节目的新元素和新常态。与此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自身属性问题和电视节目独有的传媒特征,智能机器人在参与电视节目的过程总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如缺少人性特有思维、缺乏主观立场判断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主持人;电视节目
一、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1、人工智能机器人进驻电视新闻类节目
人工智能机器人加盟电视节目的典型代表就是其作为新闻主播出现在节目中。就我国而言,2015年东方卫视的新闻节目《看东方》就首次启用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负责主持节目的天气播报环节。“小冰”基于智能云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天气状况的预测和结构化天气大数据的深刻解析,并现场与主持人进行简单互动。通过编程,小冰还可以用女性的声音播报天气,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在国外,2015年,日本大阪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石黑浩在东京博物馆就展示了自己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新成果——两台人工智能机器女主播。其不仅具有最基础的谈话能力和新闻播报能力外,而且在形象上与人类女主持人也十分接近。人工智能机器人还会可以作为记者参与到采访活动当中。2017年4月,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可佳”以特约记者的身份通过网络平台对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进行采访。
人工智能机器人加盟新闻类节目,其优势在于大数据带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上。新闻类节目无论是制作播出的目标还是观众的关注点,都紧紧围绕数据的呈现和分析两个方面。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利用其系统优势,高效全面的收集实时信息并整理分析。
2、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电视综艺类节目中的创新应用
“人机配合”模式主要表现在三点,分别为:晚会主持、综艺访谈节目中的采访和节目的互动环节。谈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晚会中的主持,让人想起在2015年央视春晚中的卡通吉祥物——阳阳。“阳阳”在主持人的介绍中以“同事”的身份给观众发红包、带领观众微信“摇一摇”,这些功能已经分担了晚会主持人的部分任务。而真正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晚会主持中的尝试也小有成就。在全球首届华人机器人春节联欢晚会上,就有来自中国科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佳”主持了晚会。
而“人机配合”的另一种模式就是在综艺节的互动环节中进行的。例如在综艺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中引进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小V”。在小V的“大脑”中录入了大量歌手的声纹,所以它可以根据歌手的声音进行数据识别,列出对应的歌手名单。节目嘉宾可以根据小V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猜评,引出节目看点,从而引领综艺新变革。
在“人机竞技”的综艺类节目中,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更是赚足了人们的关注点。在电视综艺节目中“人机竞技”的典型节目莫过于《机智过人》。节目中,最强人类检验员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对决,引起观众高度关注。节目也通过展示诸如会主持的少女诗人“小冰”、会作诗的独臂诗人“九歌”、会阅片的机器人“啄医生”等各种机器人的过人之处,展现人工智能的“神通广大”,并实现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科普和宣传。
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节目中的创新应用不仅使节目主题和内容实现突破创新,更为媒介差异化的竞争提供新的路径,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综艺类节目的地位正在由娱乐边缘辅助化的存在慢慢转为节目主咖,从“打酱油”的角色过渡到节目的核心领域。
二、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的不足之处
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电视节目中的成功应用令电视媒体从业人员感到“喜”和“惊”。“喜”的是人工智能加盟电视节目有效的促进了文化的创新。“惊”的是人们开始思考,这种新技术和新事物的出现会不会对电视节目工作者,尤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带来冲击和影响?在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会不会完全的替代了已有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真人呢?
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其不具备人性特有思维、不具备主观立场判断能力等等。其中一些弊端是通过技术层面的进步也不可弥补的。
首先,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不足体现在无法对人的思想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在“英国脱欧”、“中美贸易纠纷”等重大事件的分析报道上,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可以做到的多是对已有数据进行加工和分类。而对新闻进一步进行评论、分析等方面,智能机器主持人与人类主持人或记者相比则稍逊一筹。同样,在综艺类节目中,出于节目效果,主持人需要对现场嘉宾有足够了解,也要善于揣摩嘉宾心中所想,才可以让谈话深入进行。目前已有的一些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虽具备基础谈话能力,但若想在节目中出彩,则具有一定难度。如在《蒙面唱将猜猜猜》中引用人工智能小V,虽可与主持人互动谈话,在制造与接应笑点方面仍然无法与人类相提并论。
其次,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缺少人类的情感体验。主持人因为有其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形成了自己的标签。如一提到谢娜,观众就会想起活泼搞笑的湖南台女主持人;一提到董卿,观众就会想起温婉大气的央视春晚女主持人等等。而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则不能具备特点十足的标签,即使具备,也不能做到情绪的灵活转化。如在央视寻亲栏目《等着我》中,主人公在讲述自身经历的同时往往会潸然落泪,此时节目主持人倪萍就会捏捏嘉宾的手或拍拍嘉宾的肩膀,鼓励嘉宾继续说下去。这种“邻家大姐”的普通举动有效减轻了嘉宾的压力,从观众的角度看来也很舒服。而如果换成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无论嘉宾情感起伏如何都只会冷冰冰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则会给嘉宾和观众带来极差的节目感受。
再次,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的应用场景有限。由于其自身结构独特,造价较高以及移动速度有限等原因,在外景中容易使机身受损,发生行动迟缓、信号受干扰等状况。如在地震现场报道时,人类记者可以有效地趋利避害,也可以自主发现有报道价值的现场新闻,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很难做到这些。
最后,在室内进行的综艺节目中,人工智能机器人也难以独力完成主持任务,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人工智能机器人难以应对,可人类主持人却可以很好发挥专业优势。如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决赛中,歌手孙楠突然退赛所带来的尴尬局面就被主持人汪涵轻易化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新闻播报、综艺竞赛、晚会主持等电视节目领域中已有较为成功的尝试,不仅提高了电视媒体的工作效率,也为电视节目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由于机器人自身特点导致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具有无法进行思想的深入分析、缺少人类情感体验、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也不可避免。因此,在对电视节目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未来研发过程中,应注意针对现有问题进行逐一突破,形成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节目主持领域的独特优势。围绕节目核心对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量身打造”。不断“补短板”,完善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主持中的各项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立纲:《东方卫视启用机器人报天气——访SMG电视新闻中心副主任陶秋石》,载《青年记者》,2016年第2期。
[2]新浪体育:《全球首款AI看球机器人亮相北京 配球迷助阵世界杯》,http://sports.sina.com.cn/。
[3]楊澜著:《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
[4]孙琳 李丹:《人工智能来了 他将怎样改变传媒业?,2017(11)
[5]董泓:《人工智能在传统媒体记得角色转化与体验》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焦亚肖,男,22岁,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第二作者:刘新岳,男,21岁,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6级电子科学与技术。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主持人;电视节目
一、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1、人工智能机器人进驻电视新闻类节目
人工智能机器人加盟电视节目的典型代表就是其作为新闻主播出现在节目中。就我国而言,2015年东方卫视的新闻节目《看东方》就首次启用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负责主持节目的天气播报环节。“小冰”基于智能云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天气状况的预测和结构化天气大数据的深刻解析,并现场与主持人进行简单互动。通过编程,小冰还可以用女性的声音播报天气,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在国外,2015年,日本大阪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石黑浩在东京博物馆就展示了自己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新成果——两台人工智能机器女主播。其不仅具有最基础的谈话能力和新闻播报能力外,而且在形象上与人类女主持人也十分接近。人工智能机器人还会可以作为记者参与到采访活动当中。2017年4月,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可佳”以特约记者的身份通过网络平台对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进行采访。
人工智能机器人加盟新闻类节目,其优势在于大数据带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上。新闻类节目无论是制作播出的目标还是观众的关注点,都紧紧围绕数据的呈现和分析两个方面。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利用其系统优势,高效全面的收集实时信息并整理分析。
2、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电视综艺类节目中的创新应用
“人机配合”模式主要表现在三点,分别为:晚会主持、综艺访谈节目中的采访和节目的互动环节。谈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晚会中的主持,让人想起在2015年央视春晚中的卡通吉祥物——阳阳。“阳阳”在主持人的介绍中以“同事”的身份给观众发红包、带领观众微信“摇一摇”,这些功能已经分担了晚会主持人的部分任务。而真正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晚会主持中的尝试也小有成就。在全球首届华人机器人春节联欢晚会上,就有来自中国科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佳”主持了晚会。
而“人机配合”的另一种模式就是在综艺节的互动环节中进行的。例如在综艺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中引进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小V”。在小V的“大脑”中录入了大量歌手的声纹,所以它可以根据歌手的声音进行数据识别,列出对应的歌手名单。节目嘉宾可以根据小V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猜评,引出节目看点,从而引领综艺新变革。
在“人机竞技”的综艺类节目中,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更是赚足了人们的关注点。在电视综艺节目中“人机竞技”的典型节目莫过于《机智过人》。节目中,最强人类检验员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对决,引起观众高度关注。节目也通过展示诸如会主持的少女诗人“小冰”、会作诗的独臂诗人“九歌”、会阅片的机器人“啄医生”等各种机器人的过人之处,展现人工智能的“神通广大”,并实现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科普和宣传。
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节目中的创新应用不仅使节目主题和内容实现突破创新,更为媒介差异化的竞争提供新的路径,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综艺类节目的地位正在由娱乐边缘辅助化的存在慢慢转为节目主咖,从“打酱油”的角色过渡到节目的核心领域。
二、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的不足之处
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电视节目中的成功应用令电视媒体从业人员感到“喜”和“惊”。“喜”的是人工智能加盟电视节目有效的促进了文化的创新。“惊”的是人们开始思考,这种新技术和新事物的出现会不会对电视节目工作者,尤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带来冲击和影响?在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会不会完全的替代了已有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真人呢?
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其不具备人性特有思维、不具备主观立场判断能力等等。其中一些弊端是通过技术层面的进步也不可弥补的。
首先,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不足体现在无法对人的思想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在“英国脱欧”、“中美贸易纠纷”等重大事件的分析报道上,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可以做到的多是对已有数据进行加工和分类。而对新闻进一步进行评论、分析等方面,智能机器主持人与人类主持人或记者相比则稍逊一筹。同样,在综艺类节目中,出于节目效果,主持人需要对现场嘉宾有足够了解,也要善于揣摩嘉宾心中所想,才可以让谈话深入进行。目前已有的一些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虽具备基础谈话能力,但若想在节目中出彩,则具有一定难度。如在《蒙面唱将猜猜猜》中引用人工智能小V,虽可与主持人互动谈话,在制造与接应笑点方面仍然无法与人类相提并论。
其次,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缺少人类的情感体验。主持人因为有其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形成了自己的标签。如一提到谢娜,观众就会想起活泼搞笑的湖南台女主持人;一提到董卿,观众就会想起温婉大气的央视春晚女主持人等等。而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则不能具备特点十足的标签,即使具备,也不能做到情绪的灵活转化。如在央视寻亲栏目《等着我》中,主人公在讲述自身经历的同时往往会潸然落泪,此时节目主持人倪萍就会捏捏嘉宾的手或拍拍嘉宾的肩膀,鼓励嘉宾继续说下去。这种“邻家大姐”的普通举动有效减轻了嘉宾的压力,从观众的角度看来也很舒服。而如果换成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无论嘉宾情感起伏如何都只会冷冰冰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则会给嘉宾和观众带来极差的节目感受。
再次,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的应用场景有限。由于其自身结构独特,造价较高以及移动速度有限等原因,在外景中容易使机身受损,发生行动迟缓、信号受干扰等状况。如在地震现场报道时,人类记者可以有效地趋利避害,也可以自主发现有报道价值的现场新闻,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很难做到这些。
最后,在室内进行的综艺节目中,人工智能机器人也难以独力完成主持任务,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人工智能机器人难以应对,可人类主持人却可以很好发挥专业优势。如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决赛中,歌手孙楠突然退赛所带来的尴尬局面就被主持人汪涵轻易化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新闻播报、综艺竞赛、晚会主持等电视节目领域中已有较为成功的尝试,不仅提高了电视媒体的工作效率,也为电视节目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由于机器人自身特点导致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具有无法进行思想的深入分析、缺少人类情感体验、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也不可避免。因此,在对电视节目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未来研发过程中,应注意针对现有问题进行逐一突破,形成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节目主持领域的独特优势。围绕节目核心对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量身打造”。不断“补短板”,完善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主持中的各项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立纲:《东方卫视启用机器人报天气——访SMG电视新闻中心副主任陶秋石》,载《青年记者》,2016年第2期。
[2]新浪体育:《全球首款AI看球机器人亮相北京 配球迷助阵世界杯》,http://sports.sina.com.cn/。
[3]楊澜著:《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
[4]孙琳 李丹:《人工智能来了 他将怎样改变传媒业?,2017(11)
[5]董泓:《人工智能在传统媒体记得角色转化与体验》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焦亚肖,男,22岁,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第二作者:刘新岳,男,21岁,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6级电子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