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群快速成长和壮大的十年。就像户外盛开的花朵一样,有精心培护的,就有恣意生长的,争奇斗艳之下,后者的妖娆丝毫不逊前者,而且似乎拥有更为顽强的生命力。嘉吉动物蛋白中国区(以下简称“嘉吉”)CFO余梅咏就是一位“恣意生长”的财务职业经理人,她的经历是对超越羁绊“野蛮生长”最好的注脚。
一路选择 一路“幸运”
2003年春天,即将毕业的余梅咏兜里揣着1 000多元现金只身奔赴上海,等待她的是方正证券公司的面试。当时她最大的担心并不是面试失利,而是怕在上海被隔离。那一年正是非典肆虐,而她恰好来自疫区。“正是求职的关键时期,如果我被隔离,就没法再去找工作了”,她说。
申请这家公司的职位是出于偶然,幸运的是她通过了面试。在那里按部就班做了2年财务之后,证券公司里清闲的工作环境让她有点想动了,却并不清楚该如何选择,身边也没有一个导师可以请教。直到股指跌破1 000点,她决定离开这家公司,也因此错过了这个随后经历了黄金十年的行业。
好在情况并不算糟,在一家小的德国公司做了半年之后,余梅咏进入了宝洁。进去之后她才知道,当时应聘这个职位的有四五百人,面试四轮,历时一个多月,最后留下了她。
作为快消行业的“黄埔军校”,宝洁的选人、用人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制度,很难被打破。公司为余梅咏设计的职业路径是专业方向,这也意味着将很难有管理岗位的机会。但是余梅咏并不甘心就范,她在增加专业积累的同时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力提升的机会。幾年后,她的岗位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商业财务分析与管控的角色,负责的业务的规模每年10个亿。在宝洁打拼将近6年后,她加入嘉吉正式担任财务经理,一步步成为了财务总监。
她说自己是幸运的,但在我们看起来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她坦言如果在几次职业选择中能有人指点的话可能会作出更好一些的选择,但是也没有觉得很遗憾,因为遇到了很好的同事。四家公司,四个行业,毫无关联且管理风格迥异,能够一路走到今天也是不易。
余梅咏将自己的“幸运”之旅归功于自己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各种环境里,她都能够多角度地看问题,然后去理解它。她曾经给新入职的同事几个建议:一是空杯心态,不要直接把以前的东西带到现在,而是以学习的心态去面对新的环境,这样到哪里都是适应的;二是作为管理者,要快速学习,抓全局观和主要矛盾,具体来说就是要抓大放小,把握行业特点,找到每个环节的关键点和每个行业的赢利点在哪里;三是沟通能力,要和不同职能的人去聊,看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经验,逐步去验证和体会。
“实际上,作为财务不应该只是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待业务。财务的准则、规范,方法、流程到哪里都是差不多的,也是容易提高的,这些都不会是财务工作的难点,不同的业务模式才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去重点关注的,它是随行业而变化的”,余梅咏说。
抓住机遇 快速成长
在嘉吉的近7年,余梅咏最有感触的是一段快速成长期。“别人能看到你的成长,你也知道自己在成长,你能够很清楚地感知这些变化,三个月前和现在就有不一样”,回想起这段美好时光,余梅咏如是说。
刚加入的时候余梅咏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大概知道未来的方向是什么样子,但并没有想过第一年要实现什么目标,第二年要怎么样,只是先做好当前的事,但是惊喜却不期而至。这其中有公司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
余梅咏是在公司筹建的时候加入嘉吉的,当时只有十几个人,大部分是高层,而现在公司已达到三千多人。嘉吉从一开始投资4亿美金的绿地项目到公司开始运营再到公司业务成长,作为公司的初创人员,余梅咏也从财务组织架构设计开始,到公司财务流程的设计,再到ERP SAP系统的上线,又在公司稳定运营期间领导财务共享中心项目,再到帮助公司业绩提升60%以上,这都是财务在工作中从无到有,从初始方案到优化,再到卓越的过程,一系列的变革和变化让余梅咏在能力的提升上面获益匪浅。
对于职场人来说,如果能够经历一次公司从创业期到成长期的阶段,对职业生涯的帮助是很大的,这种机遇常常可遇而不可求。公司在成长过程中业务规模的逐步壮大,在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呈现了足够大的平台,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和空间可以让管理者去发挥,就看管理者自身能不能做好了。而且公司并没有给余梅咏设限,没有说什么业务是不能做的,而她恰好就是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承接了很多事,最后职责变得越来越多、权限越来越大了。
回顾自己个人工作特点,余梅咏把它归结为“投入度”和“高的视野”两个方面:投入度来源于兴趣和工作的结合,以及对公司和工作负责的态度;而高的视野可以让人既着眼于当前,又能看到未来的发展,从而有更明确的方向,同时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直接找到问题的核心,让事情变得简单而清晰。
“我不管做哪一份工作,从来不会说这样可以了,而是总想着怎样才能更好,反思过去时也会思考下一次怎样做会有更好的结果。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感知的,你对自己的高要求会让周围的同事以及让老板看得到,反之虽然把工作做完了,老板心里也感觉就是这样,仅此而已”,余梅咏说。
余梅咏的工作从来就不缺少变化。前几年的时候,因为公司要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团队的很多人都要被转岗,余梅咏顶着压力做着下面人的思想工作,悉心地把每个人都安排好。尽管她也不确定自己未来会怎样,但还是尽心尽力地完成了这次共享服务中心的项目,让事情和人员都顺利地完成过渡。结果正是由于这次大变革中的职业态度和管理变革的能力,她被安排在另一个更重要的岗位。
现在余梅咏开始主动寻求一些变化,比如正在推动的业财融合。在她看来,推动业财融合,要从业务和财务两个方面一起努力。业务方面是自上而下,财务要去问他们哪些工作还需要支持,有些时候相互之间都有一些盲点,通过这种沟通能够找到一些切入点,慢慢去推进。“财务工作不能闭门造车,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嘴巴两个耳朵,如果只是机械地做事情,不去思考不去沟通,迟早要被机器取代”,余梅咏说。 无证“裸奔” “野蛮”生长
在考证这件事上,余梅咏也显得特立独行。在从业后很多年里,她都是无证“裸奔”。“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等于说知识不重要,最主要还是要建立知识的框架和思路,考证是一个建立的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余梅咏说。
她把学习分为3类:课题学习、别人教导和实践中学习,三者获得知识的比例是1:2:7,实践占了绝对比例,这也正是嘉吉比较重视的地方。“我经常说把你扔到水池里自然就会游泳了,很多时候比在岸上讲解一个个动作来得有效”,余梅咏说。
但是在她看来,“会了”也分很多层面。第一层的人知道应该这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第二层人则清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出现新的变化,可能会是什么结果,自己能够改进什么……如果把这些和理论框架去对应,就是很好的学习总结,这是工作本身带给你的沉淀。第三层的人懂得化繁为简,提炼概括,从一个点入手进而抓住所有相关的东西。比如财务手里有很多数据,怎么才能把它们转化成信息,怎样从信息中洞察业务问题,这是財务要做到的。第四个层面是知道要做什么之后有没有执行,执行后有没有结果,有了结果,可以从开始再次循环找到下一个突破点。
“这就是我们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如果你能够按照这个循环去做,证书就不是必要的了,因为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余梅咏说,“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工作多年后仍然停留在前两个层面”。
如今余梅咏已经是个成熟的管理者,但毫不循规蹈矩的风格始终没有改变。
也许是因为职业生涯里,一直缺少一个导师的提点,都是自己靠直觉去闯荡,她现在更愿意给年轻人一些建议,愿意发展别人。她曾经给担任团队管理的同事的职业建议是:Take Risk(去冒险)!这几乎完全颠覆了一个财务工作者给人的固有印象。在她眼中,人生很多事都是有风险的,很多人都会纠结,她也会,但是在职场中,她倾向于去承担这个风险,也愿意让下属去试错。
她给同伴的另一个建议是:Do not judge yourself and others(不要轻易评价自己和别人)。遇到一件事,不要觉得自己不行,也不要觉得别人不行。人不要给自己设限,很多财务人员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框在一个小范围里,对职责权限看得很重,这样很容易就把自己框死了。“我就不希望有框,谁给我框,我会不舒服”,她说。
一路选择 一路“幸运”
2003年春天,即将毕业的余梅咏兜里揣着1 000多元现金只身奔赴上海,等待她的是方正证券公司的面试。当时她最大的担心并不是面试失利,而是怕在上海被隔离。那一年正是非典肆虐,而她恰好来自疫区。“正是求职的关键时期,如果我被隔离,就没法再去找工作了”,她说。
申请这家公司的职位是出于偶然,幸运的是她通过了面试。在那里按部就班做了2年财务之后,证券公司里清闲的工作环境让她有点想动了,却并不清楚该如何选择,身边也没有一个导师可以请教。直到股指跌破1 000点,她决定离开这家公司,也因此错过了这个随后经历了黄金十年的行业。
好在情况并不算糟,在一家小的德国公司做了半年之后,余梅咏进入了宝洁。进去之后她才知道,当时应聘这个职位的有四五百人,面试四轮,历时一个多月,最后留下了她。
作为快消行业的“黄埔军校”,宝洁的选人、用人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制度,很难被打破。公司为余梅咏设计的职业路径是专业方向,这也意味着将很难有管理岗位的机会。但是余梅咏并不甘心就范,她在增加专业积累的同时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力提升的机会。幾年后,她的岗位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商业财务分析与管控的角色,负责的业务的规模每年10个亿。在宝洁打拼将近6年后,她加入嘉吉正式担任财务经理,一步步成为了财务总监。
她说自己是幸运的,但在我们看起来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她坦言如果在几次职业选择中能有人指点的话可能会作出更好一些的选择,但是也没有觉得很遗憾,因为遇到了很好的同事。四家公司,四个行业,毫无关联且管理风格迥异,能够一路走到今天也是不易。
余梅咏将自己的“幸运”之旅归功于自己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各种环境里,她都能够多角度地看问题,然后去理解它。她曾经给新入职的同事几个建议:一是空杯心态,不要直接把以前的东西带到现在,而是以学习的心态去面对新的环境,这样到哪里都是适应的;二是作为管理者,要快速学习,抓全局观和主要矛盾,具体来说就是要抓大放小,把握行业特点,找到每个环节的关键点和每个行业的赢利点在哪里;三是沟通能力,要和不同职能的人去聊,看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经验,逐步去验证和体会。
“实际上,作为财务不应该只是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待业务。财务的准则、规范,方法、流程到哪里都是差不多的,也是容易提高的,这些都不会是财务工作的难点,不同的业务模式才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去重点关注的,它是随行业而变化的”,余梅咏说。
抓住机遇 快速成长
在嘉吉的近7年,余梅咏最有感触的是一段快速成长期。“别人能看到你的成长,你也知道自己在成长,你能够很清楚地感知这些变化,三个月前和现在就有不一样”,回想起这段美好时光,余梅咏如是说。
刚加入的时候余梅咏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大概知道未来的方向是什么样子,但并没有想过第一年要实现什么目标,第二年要怎么样,只是先做好当前的事,但是惊喜却不期而至。这其中有公司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
余梅咏是在公司筹建的时候加入嘉吉的,当时只有十几个人,大部分是高层,而现在公司已达到三千多人。嘉吉从一开始投资4亿美金的绿地项目到公司开始运营再到公司业务成长,作为公司的初创人员,余梅咏也从财务组织架构设计开始,到公司财务流程的设计,再到ERP SAP系统的上线,又在公司稳定运营期间领导财务共享中心项目,再到帮助公司业绩提升60%以上,这都是财务在工作中从无到有,从初始方案到优化,再到卓越的过程,一系列的变革和变化让余梅咏在能力的提升上面获益匪浅。
对于职场人来说,如果能够经历一次公司从创业期到成长期的阶段,对职业生涯的帮助是很大的,这种机遇常常可遇而不可求。公司在成长过程中业务规模的逐步壮大,在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呈现了足够大的平台,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和空间可以让管理者去发挥,就看管理者自身能不能做好了。而且公司并没有给余梅咏设限,没有说什么业务是不能做的,而她恰好就是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承接了很多事,最后职责变得越来越多、权限越来越大了。
回顾自己个人工作特点,余梅咏把它归结为“投入度”和“高的视野”两个方面:投入度来源于兴趣和工作的结合,以及对公司和工作负责的态度;而高的视野可以让人既着眼于当前,又能看到未来的发展,从而有更明确的方向,同时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直接找到问题的核心,让事情变得简单而清晰。
“我不管做哪一份工作,从来不会说这样可以了,而是总想着怎样才能更好,反思过去时也会思考下一次怎样做会有更好的结果。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感知的,你对自己的高要求会让周围的同事以及让老板看得到,反之虽然把工作做完了,老板心里也感觉就是这样,仅此而已”,余梅咏说。
余梅咏的工作从来就不缺少变化。前几年的时候,因为公司要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团队的很多人都要被转岗,余梅咏顶着压力做着下面人的思想工作,悉心地把每个人都安排好。尽管她也不确定自己未来会怎样,但还是尽心尽力地完成了这次共享服务中心的项目,让事情和人员都顺利地完成过渡。结果正是由于这次大变革中的职业态度和管理变革的能力,她被安排在另一个更重要的岗位。
现在余梅咏开始主动寻求一些变化,比如正在推动的业财融合。在她看来,推动业财融合,要从业务和财务两个方面一起努力。业务方面是自上而下,财务要去问他们哪些工作还需要支持,有些时候相互之间都有一些盲点,通过这种沟通能够找到一些切入点,慢慢去推进。“财务工作不能闭门造车,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嘴巴两个耳朵,如果只是机械地做事情,不去思考不去沟通,迟早要被机器取代”,余梅咏说。 无证“裸奔” “野蛮”生长
在考证这件事上,余梅咏也显得特立独行。在从业后很多年里,她都是无证“裸奔”。“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等于说知识不重要,最主要还是要建立知识的框架和思路,考证是一个建立的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余梅咏说。
她把学习分为3类:课题学习、别人教导和实践中学习,三者获得知识的比例是1:2:7,实践占了绝对比例,这也正是嘉吉比较重视的地方。“我经常说把你扔到水池里自然就会游泳了,很多时候比在岸上讲解一个个动作来得有效”,余梅咏说。
但是在她看来,“会了”也分很多层面。第一层的人知道应该这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第二层人则清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出现新的变化,可能会是什么结果,自己能够改进什么……如果把这些和理论框架去对应,就是很好的学习总结,这是工作本身带给你的沉淀。第三层的人懂得化繁为简,提炼概括,从一个点入手进而抓住所有相关的东西。比如财务手里有很多数据,怎么才能把它们转化成信息,怎样从信息中洞察业务问题,这是財务要做到的。第四个层面是知道要做什么之后有没有执行,执行后有没有结果,有了结果,可以从开始再次循环找到下一个突破点。
“这就是我们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如果你能够按照这个循环去做,证书就不是必要的了,因为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余梅咏说,“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工作多年后仍然停留在前两个层面”。
如今余梅咏已经是个成熟的管理者,但毫不循规蹈矩的风格始终没有改变。
也许是因为职业生涯里,一直缺少一个导师的提点,都是自己靠直觉去闯荡,她现在更愿意给年轻人一些建议,愿意发展别人。她曾经给担任团队管理的同事的职业建议是:Take Risk(去冒险)!这几乎完全颠覆了一个财务工作者给人的固有印象。在她眼中,人生很多事都是有风险的,很多人都会纠结,她也会,但是在职场中,她倾向于去承担这个风险,也愿意让下属去试错。
她给同伴的另一个建议是:Do not judge yourself and others(不要轻易评价自己和别人)。遇到一件事,不要觉得自己不行,也不要觉得别人不行。人不要给自己设限,很多财务人员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框在一个小范围里,对职责权限看得很重,这样很容易就把自己框死了。“我就不希望有框,谁给我框,我会不舒服”,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