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何不写长篇小说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clea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一生共创作了三部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集和十几部杂文集,还有大量的日记、书信、翻译作品等。但奇怪的是,在鲁迅丰厚的文学遗产中,竟然没有一部长篇小说,这让不少人深感遗憾。其实,在鲁迅的创作生涯中,曾有过三部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只是都没有完成。
  第一部是历史小说《杨贵妃》。1924年,鲁迅应西北大学邀请到西安讲学。鲁迅当时的想法是沿途好好考察,回来后完成长篇小说《杨贵妃》。关于这个写作计划,鲁迅曾多次向许寿裳、郁达夫等人提及。但是,等鲁迅从西安回来后却说不写了,理由是他到西安后发现西安的天空已经不是唐朝的天空了,艺术感觉全都被破坏了。
  第二部是关于红军的故事。1932年5月,鲁迅在上海结识了因腿部受伤而住院治疗的陈赓将军。其间,他听陈赓将军讲述了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边区反“围剿”的许多故事,激动不已,马上向陈赓索取了相关的油印材料,决定写一部《飘落的红云》。冯雪峰回忆说,鲁迅准备写这样一部小说,并谈道“要写,只能像《铁流》(前苏联战争小说)似的写”。
  但是,此时鲁迅忽然接到母亲生病的电报。返回北京探望后,他又应几所高校邀请讲学。这部关于红军的小说也终未能写成。
  第三部是反映中国四代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据冯雪峰回忆,1936年6月,鲁迅当时大病后说他要写一部长篇小说,讲四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一代是章太炎先生他们;其次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一代;第三是例如瞿秋白等人的一代;最后就是现在如我们似的这类年龄的青年。”冯雪峰还说:“大约过了一星期,一晚再去访问的时候,鲁迅先生说道:‘那天谈起的写四代知识分子的长篇,倒想了一下,我想从一个读书人的大家庭衰落写起……’又说:‘一直写到现在,分量可不少。不过一些事情总得结束一下,也要迁移一个地方才好。’”可惜的是,这个计划最后也没有完成。
  鲁迅为什么没有写出长篇小说?对此,人们有许多不同的解释。鲁迅生前的好友许寿裳、冯雪峰、茅盾等人都认为,是因为鲁迅从事了太多的工作,时间、精力不够;再就是当时的时代、社会需要比长篇小说更迅速、更有力的杂感。今天的学者则更多倾向于认为这与他的创作观念和个性有关系。无论是哪种解释,鲁迅没有写长篇小说确是事实。
  王朔曾经写文章说鲁迅并不怎么伟大,理由是他连一部长篇小说都没有写出来。言下之意,只有写出长篇小说的作家才是成功的作家。但果真如此吗?最近,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老先生说,现在许多作家都“一窝蜂”地去写长篇,这很让人担忧。不少作家的长篇小说压根儿让人看不下去,很多时候还不如去看学术著作。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经这样评价长篇小说的写作:“如果你脑子里老在想着写一部大部头的作品,此外一切都得靠边站,一切思虑都得推开,这样就要丧失掉生活本身的乐趣。为着把各部分安排成为融贯完美的巨大整体,就得使用和消耗巨大精力;为着把作品表达于妥当的流利语言,又要费大力而且还要有安静的生活环境。”歌德这番话,倒让我觉得鲁迅不写长篇小说非但不是什么缺憾,相反那是他的高明之处。鲁迅有自知之明。
其他文献
高速公路配套设施房屋建筑是高速公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规划不但影响到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而且影响到高速公路投资成本,本文主要从决策阶段、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
高速公路配套设施房屋建筑是高速公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规划不但影响到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而且影响到高速公路投资成本,本文主要从决策阶段、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
摘要:企业目标成本预算工作作为现代化企业发展一项新兴的工作,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标成本预算工作的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资金流通风险的高低、以及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下面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现代企业中的目标成本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企业;目标成本;预算;管理工作  Abstract: The corporate objectives 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