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科技越来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职生要想在走上社会时得到稳定发展,就必须符合时代需求,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课程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但是课程知识较为复杂,囊括的知识面很广,且实践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采取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掌握全面的计算机技术,从而确保学生走上社会,学以致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基础 教学方法 随着中职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必须将各基础学科与创新教育相结合。近年来,信息工程迅猛发展,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岗位操作的实用性。中职学校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中职计算机课程知识较为复杂,囊括的知识面很广,因此,学生必须要打好对计算机知识基础,不仅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对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学习与操作,才能将所学知识发挥到实处。同时,教师必须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对当前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相互协作与自主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挖掘计算机的理论性与实际操作性,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培养技术技术型人才与科技型人才做贡献。本文主要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确保可以到达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不仅包括如WORD、EXCEL等相关现代办公软件的学习,同时还囊括了基本的计算机程序编写、数据库管理及维护等知识,虽然这些内容教材上说的并不深入,但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符合了我国当前新课改关于培养实践性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包括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验证性两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占课时的70%,是实际操作的基础。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虽然课时没有验证性实验多,但是足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老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对综合设计实验的研究,挖掘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达到该方面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体现老师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实力。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理论与实验项目较为抽象,操作步骤较多,有的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让气学习的积极性遭受打击。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充分吸收计算机知识,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抽象知识。同时,为了可以让学生对于难以记忆的步骤有所了解,老师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来提高学生对所学抽象知识的运用,如将屏幕录像专家、hyperCam等制成EXE文件,确保让声音与教学鼠标点击可以同步进行。实验前,老师可以通过软件与网络播放来呈现画面,并进行指导,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于复杂的步骤,学生更可以直接正面的接收所学知识,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知识属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教学点,以“Word高级排版”为例,实验主要涉及到了页眉页脚和分节的相关知识,操作步骤比较复杂,难以记忆。对此,老师可以通过利用屏幕录像来教学,将所分节的步骤制作成EXE文件,同声同步的进行解说。
2.注重任务引入,明确学习任务
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应确保任务的明确性。将一个整体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实现总目标。如在“Excel表格处理”这一章节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将表格处理分解成工作表编辑排版、创建公式函数、创建图表等子目标,在布置好任务之后引导学生以子目标为主题,将内容细化为容易操作的任务,任务的完成过程也就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
在文字处理软件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学任务的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设置任务了,结合一篇实际的文章来进行录入、编辑、制作操作,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复制、粘贴”功能,提升学生文字编辑、处理效率。在“图文混排”内容联系操作过程中,可为学生提供报刊编辑样本,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团体协作的形式强化实践操作,针对较为复杂的操作,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强化思维拓展,通过结合实际应用完成较为复杂功能的操作。值得一提的是,任务的设置应做到难易结合,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通过借助学生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将知识的重难点分散到学生易于操作的实际任务中。
3.借助案例教学,促进任务实现
案例教学法能够以具体的实例为基础,通过对实例加以综合分析,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方法的能力,使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双向互动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案例的选择而言,可选用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作为教学案例,能有效强化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实践的有效结合。如在Excel函数章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可选取某企事业单位员工工资核算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实现对员工年工资、平均工资等元素的操作。通过这一应用,能使学生将抽象的函数概念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拓宽任务教学,实现综合提升
在教学目标实现之后,应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对任务进一步拓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选用专题设计的模式引导学生完成与此内容相关的核心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创建独立操作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独立操作技能。如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字处理功能之后,可引导他们进行较为复杂的文字编辑,并尝试进行自动生成目录、插入框图等操作,实现学生综合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全面提升。 5.任务驱动法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以通过老师布置的任务来让学生有效驱动,老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适用于中职学生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以任务为驱动力,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表达等能力,同时还引导培养了在对类似信息上的创新处理方式,从而真正的实现了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例如,利用Word软件制作电子贺卡,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能力。老师首先引入话题,提问:“同学们都做过电子贺卡么?电子贺卡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并再次互动:“这一课老师将教授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大家要思考用到了word的哪些功能?”对于这个任务,中职生肯定觉得一点都不难,但是如何才能达到视觉与细节的最好效果呢?这就需要学生更加细化制作过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场竞赛,让学生上机操作,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分组形式,一边感知实际问题,一边在操作中自学,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合作意识,让其共同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又提高其竞争意识,看哪组做的电子贺卡最精美,最有创意。最终,通过师生的总结了解到word贺卡制作主要运用到了功能背景设置、页面设置、文本框、自选图形、艺术字等,在素材的搜寻中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图片,同时还要对设计方案有一个完美的排版,这样才能完成最基本的制作任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主要核心在于以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加强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让学生感知日后走上社会中的竞争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认知,提高计算机水平。
6.分层次实践
中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层面不同,由于我国农村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比较薄弱,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连计算机都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计算机知识层面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将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一半基础好的学生一半基础较差的学生。例如,在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中C语言教学时,在实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验证性实验项目中,老师可以设置高、中、低项目登记,让学生先对自身的能力及水平进行评估,学生在对自我能力考量之后,根据自身能力对老师设置的三个等级的题目进行选择,在操作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自己实验项目操作的前提下,可以指导基础差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协调,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还有效提升了其综合素质。此外,要想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还应创新实验教学验证。“数据库基础”是符合现代技术发展的应用知识,学校学籍管理、人事工资、学生成绩等都需要涉及到管理信息系统,对此,老师可以在该课中设计“数据库及表的创建、表单和报表的创建”等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予以完成,从而在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实践创新,推进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网络时代决定了计算机应用教学越来越重要。中职生作为时代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就更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掌握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当指导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分层次教学与实践来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从而确保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学以致用,推动我国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英哲.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训练方法探讨[J].价值工程,2014,33(33):276-277.
[2]孙岩,冷奇伟.浅谈课程改革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4,(26):38.
[3]陈华.中职计算机基础实践性教学措施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21):93-94.
[4]王安杰.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探讨[J].都市家教,2014,(10):183.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基础 教学方法 随着中职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必须将各基础学科与创新教育相结合。近年来,信息工程迅猛发展,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岗位操作的实用性。中职学校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中职计算机课程知识较为复杂,囊括的知识面很广,因此,学生必须要打好对计算机知识基础,不仅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对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学习与操作,才能将所学知识发挥到实处。同时,教师必须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对当前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相互协作与自主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挖掘计算机的理论性与实际操作性,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培养技术技术型人才与科技型人才做贡献。本文主要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确保可以到达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不仅包括如WORD、EXCEL等相关现代办公软件的学习,同时还囊括了基本的计算机程序编写、数据库管理及维护等知识,虽然这些内容教材上说的并不深入,但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符合了我国当前新课改关于培养实践性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包括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验证性两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占课时的70%,是实际操作的基础。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虽然课时没有验证性实验多,但是足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老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对综合设计实验的研究,挖掘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达到该方面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体现老师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实力。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理论与实验项目较为抽象,操作步骤较多,有的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让气学习的积极性遭受打击。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充分吸收计算机知识,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抽象知识。同时,为了可以让学生对于难以记忆的步骤有所了解,老师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来提高学生对所学抽象知识的运用,如将屏幕录像专家、hyperCam等制成EXE文件,确保让声音与教学鼠标点击可以同步进行。实验前,老师可以通过软件与网络播放来呈现画面,并进行指导,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于复杂的步骤,学生更可以直接正面的接收所学知识,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知识属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教学点,以“Word高级排版”为例,实验主要涉及到了页眉页脚和分节的相关知识,操作步骤比较复杂,难以记忆。对此,老师可以通过利用屏幕录像来教学,将所分节的步骤制作成EXE文件,同声同步的进行解说。
2.注重任务引入,明确学习任务
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应确保任务的明确性。将一个整体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实现总目标。如在“Excel表格处理”这一章节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将表格处理分解成工作表编辑排版、创建公式函数、创建图表等子目标,在布置好任务之后引导学生以子目标为主题,将内容细化为容易操作的任务,任务的完成过程也就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
在文字处理软件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学任务的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设置任务了,结合一篇实际的文章来进行录入、编辑、制作操作,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复制、粘贴”功能,提升学生文字编辑、处理效率。在“图文混排”内容联系操作过程中,可为学生提供报刊编辑样本,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团体协作的形式强化实践操作,针对较为复杂的操作,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强化思维拓展,通过结合实际应用完成较为复杂功能的操作。值得一提的是,任务的设置应做到难易结合,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通过借助学生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将知识的重难点分散到学生易于操作的实际任务中。
3.借助案例教学,促进任务实现
案例教学法能够以具体的实例为基础,通过对实例加以综合分析,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方法的能力,使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双向互动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案例的选择而言,可选用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作为教学案例,能有效强化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实践的有效结合。如在Excel函数章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可选取某企事业单位员工工资核算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实现对员工年工资、平均工资等元素的操作。通过这一应用,能使学生将抽象的函数概念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拓宽任务教学,实现综合提升
在教学目标实现之后,应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对任务进一步拓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选用专题设计的模式引导学生完成与此内容相关的核心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创建独立操作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独立操作技能。如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字处理功能之后,可引导他们进行较为复杂的文字编辑,并尝试进行自动生成目录、插入框图等操作,实现学生综合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全面提升。 5.任务驱动法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以通过老师布置的任务来让学生有效驱动,老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适用于中职学生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以任务为驱动力,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表达等能力,同时还引导培养了在对类似信息上的创新处理方式,从而真正的实现了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例如,利用Word软件制作电子贺卡,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能力。老师首先引入话题,提问:“同学们都做过电子贺卡么?电子贺卡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并再次互动:“这一课老师将教授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大家要思考用到了word的哪些功能?”对于这个任务,中职生肯定觉得一点都不难,但是如何才能达到视觉与细节的最好效果呢?这就需要学生更加细化制作过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场竞赛,让学生上机操作,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分组形式,一边感知实际问题,一边在操作中自学,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合作意识,让其共同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又提高其竞争意识,看哪组做的电子贺卡最精美,最有创意。最终,通过师生的总结了解到word贺卡制作主要运用到了功能背景设置、页面设置、文本框、自选图形、艺术字等,在素材的搜寻中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图片,同时还要对设计方案有一个完美的排版,这样才能完成最基本的制作任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主要核心在于以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加强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让学生感知日后走上社会中的竞争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认知,提高计算机水平。
6.分层次实践
中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层面不同,由于我国农村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比较薄弱,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连计算机都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计算机知识层面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将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一半基础好的学生一半基础较差的学生。例如,在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中C语言教学时,在实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验证性实验项目中,老师可以设置高、中、低项目登记,让学生先对自身的能力及水平进行评估,学生在对自我能力考量之后,根据自身能力对老师设置的三个等级的题目进行选择,在操作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自己实验项目操作的前提下,可以指导基础差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协调,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还有效提升了其综合素质。此外,要想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还应创新实验教学验证。“数据库基础”是符合现代技术发展的应用知识,学校学籍管理、人事工资、学生成绩等都需要涉及到管理信息系统,对此,老师可以在该课中设计“数据库及表的创建、表单和报表的创建”等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予以完成,从而在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实践创新,推进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网络时代决定了计算机应用教学越来越重要。中职生作为时代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就更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掌握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当指导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分层次教学与实践来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从而确保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学以致用,推动我国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英哲.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训练方法探讨[J].价值工程,2014,33(33):276-277.
[2]孙岩,冷奇伟.浅谈课程改革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4,(26):38.
[3]陈华.中职计算机基础实践性教学措施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21):93-94.
[4]王安杰.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探讨[J].都市家教,2014,(1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