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弥补了传统会计制度的不足,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保障。基于此,本文从财务审计方面出发,对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中的不足与应对方法,并且对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发展。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经济就在飞速的发展着。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财务会计制度也需要随之变化。在我国的企业以及单位中,事业单位算是国家对外的形象,它的发展表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2013年,国家出台了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给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制定了新的标准。至今,这种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已经全面实行。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果应对这些挑战,把握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特点
(一)会计科目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中,增设了较多的会计科目。比如“财政补助解余”、“经营结余”、“事业结余”等,这些新增的会计科目,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等工作更加的细节化,减少了核算中的数据不准确、信息模糊等问题。如“财政补助解余”、“财政补助结转”两个科目的增加,会使得事业单位对财政补助支出的核算更加细致,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更加的合理。而“经营结余”、“事业结余”等科目,则将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中的支出、结余进行总结,使得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资金流动都有科学的处理方式。此外,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还新增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它是对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大大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面性。
(二)分类增加
新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的分类中,新增了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分类,使得财务会计制度能够更加详细的记录事业单位的资金情况。同时,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还将政策与制度进行结合,帮助会计政策的落实。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处理,新事业单位增加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方法,也就是资产折旧和摊销不算入资金的支出这一大类。这种方法在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计算的同时,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
(三)独立性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具有独立性。传统的会计制度是对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综合,它需要能夠适应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等。但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是存在着差别的。行政单位以财政拨款为主,使用预算会计制度。而事业单位需要在会计制度的标准之下进行会计核算等。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就是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独立出来,将其与行政单位隔开,保证了会计制度的独立性。
(四)记账方式变化
传统的会计制度,大都是预算会计制度,一般是收付记账方式。也就是说,是在产生了实际的资金流动之后,才进行记账。但是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是权责发生制的记账方式。只要交易双方的权责出现了变化,就当是交易已经进行,就会将其计入账目上。
(五)会计科目统一
传统的会计制度,自收自支、全额与差额是分开记账的。但是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这三个会计账目被合并到了一起,使得财务会计形成了统一,方便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进行调整。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的不足
(一)不重视财务审计预算平衡
在财务管理中,财务审计预算平衡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调整,使得资金不被浪费,保证事业单位的效益。但是在部分事业单位中,尤其是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管理人员不重视财务审计预算平衡,导致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
(二)折旧和摊销核算不合理
事业单位都是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但是事业单位在进行折旧和摊销时,其核算制度仍然是旧的制度,不适用于当前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这种旧的折旧和摊销核算制度,容易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出现误差,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期初余额设置不合理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审计工作时,需要在每一个会计周期之前,对单位各项会计科目的余额进行整理设置,这就叫做期初余额。它是财务人员依照事业单位上一个会计周期的经营情况来设置的。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程度以及其它的原因,事业单位期初余额的设置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三、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对风险的把控
财务审计工作是涉及到资金的,那么其必然存在着一定财务风险。因此,在财务审计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做好对风险的把控。这要求财务人员对事业单位的各种情况都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在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其风险就会大大的降低。要建立起完善的内控机制,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
(二)对“应付”、“应收”的核算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应付款项”、“应收款项”是其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应付款项”、“应收款项”表明了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它是对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展示的。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重点是对“应付款项”、“应收款项”的核算,一定要保证这两个科目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行政性收费和资金拨缴的管理
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是在政府领导下的一种特殊单位。在事业单位中,除开单位的经营活动以及财政拨款等资金的流动。事业单位本身还会具有相应的行政性收费和资金的拨缴,这是由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对行政性收费以及资金拨缴要进行重点审计,对其票据、工作人员等都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以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对下属单位的审计
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类似,是存在着子单位的。上一级的事业单位,需要对下一级的事业单位进行监督和审查。因此,对于财务审计工作来说,上一级的事业单位还需要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审查。在审查时,需要主义,可能会出现虚列支出等方式来混淆审查人员的视线,从而逃避监督,使相关人员获得私利。因此,在财务审查工作中,对相关的下属事业单位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五)功能的强化
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审计了,还需要做好相应的说明以及核算工作。比如对财务处理的说明、对应收、应付款项的核算等。这种功能的强化,将会使得财务核算工作的重点增加。
四、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的应对策略
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需要进行改变,以更好的落实新制度,保证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素质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就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训内容要以会计政策以及审计的发展方向为主,让审计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同时,对于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也需要进行提高,确保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从外部招聘的人员,首先要提高招聘的条件,保证招聘到的人才都是高质量人才。其次,对于招聘进来的人才,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让其了解本单位的各种情况,帮助快速上手工作。
(二)完善审计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体系来指导。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审计机构是其是主要的实施者。它在进行审计工作的同时,也要对审计结果进行负责。所以,对于审计机构来说,需要完善审计体系,使得审计工作能够高效进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当然,在同时,也要对审计流程进行严格的把控,保证审计流程是按照审计体系进行的,防止审计人员错误的执行流程。
(三)改变当前的审计方法
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下,传统的审計方法已经不适用于这个制度了,折旧要求事业单位改变当前的审计方法,使得审计工作能够和新会计制度完美融合,促进新会计制度的落实。首先,审计人员需要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的审计观念,要对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其融入进自己的审计观念中,以促进观念的创新。其次,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审计方式进行改变,保证审计方式能够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此外,还需要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减少事业单位的风险损失。
(四)完善监督体系
审计机构是独立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的,要保证审计工作的廉洁开展,需要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完善监督体系,通过严格的监督方式,使得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此外,严格的监督体系,还能发现审计工作的不足,促进事业单位改进财务审计工作。
五、结语
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标准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当前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对风险的把控、对“应付”“应收”的核算、对行政性收费和资金拨缴的管理等。从重点内容出发,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更好的应对挑战,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经济就在飞速的发展着。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财务会计制度也需要随之变化。在我国的企业以及单位中,事业单位算是国家对外的形象,它的发展表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2013年,国家出台了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给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制定了新的标准。至今,这种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已经全面实行。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果应对这些挑战,把握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特点
(一)会计科目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中,增设了较多的会计科目。比如“财政补助解余”、“经营结余”、“事业结余”等,这些新增的会计科目,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等工作更加的细节化,减少了核算中的数据不准确、信息模糊等问题。如“财政补助解余”、“财政补助结转”两个科目的增加,会使得事业单位对财政补助支出的核算更加细致,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更加的合理。而“经营结余”、“事业结余”等科目,则将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中的支出、结余进行总结,使得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资金流动都有科学的处理方式。此外,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还新增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它是对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大大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面性。
(二)分类增加
新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的分类中,新增了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分类,使得财务会计制度能够更加详细的记录事业单位的资金情况。同时,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还将政策与制度进行结合,帮助会计政策的落实。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处理,新事业单位增加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方法,也就是资产折旧和摊销不算入资金的支出这一大类。这种方法在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计算的同时,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
(三)独立性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具有独立性。传统的会计制度是对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综合,它需要能夠适应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等。但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是存在着差别的。行政单位以财政拨款为主,使用预算会计制度。而事业单位需要在会计制度的标准之下进行会计核算等。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就是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独立出来,将其与行政单位隔开,保证了会计制度的独立性。
(四)记账方式变化
传统的会计制度,大都是预算会计制度,一般是收付记账方式。也就是说,是在产生了实际的资金流动之后,才进行记账。但是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是权责发生制的记账方式。只要交易双方的权责出现了变化,就当是交易已经进行,就会将其计入账目上。
(五)会计科目统一
传统的会计制度,自收自支、全额与差额是分开记账的。但是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这三个会计账目被合并到了一起,使得财务会计形成了统一,方便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进行调整。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的不足
(一)不重视财务审计预算平衡
在财务管理中,财务审计预算平衡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调整,使得资金不被浪费,保证事业单位的效益。但是在部分事业单位中,尤其是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管理人员不重视财务审计预算平衡,导致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
(二)折旧和摊销核算不合理
事业单位都是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但是事业单位在进行折旧和摊销时,其核算制度仍然是旧的制度,不适用于当前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这种旧的折旧和摊销核算制度,容易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出现误差,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期初余额设置不合理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审计工作时,需要在每一个会计周期之前,对单位各项会计科目的余额进行整理设置,这就叫做期初余额。它是财务人员依照事业单位上一个会计周期的经营情况来设置的。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程度以及其它的原因,事业单位期初余额的设置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三、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对风险的把控
财务审计工作是涉及到资金的,那么其必然存在着一定财务风险。因此,在财务审计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做好对风险的把控。这要求财务人员对事业单位的各种情况都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在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其风险就会大大的降低。要建立起完善的内控机制,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
(二)对“应付”、“应收”的核算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应付款项”、“应收款项”是其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应付款项”、“应收款项”表明了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它是对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展示的。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重点是对“应付款项”、“应收款项”的核算,一定要保证这两个科目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行政性收费和资金拨缴的管理
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是在政府领导下的一种特殊单位。在事业单位中,除开单位的经营活动以及财政拨款等资金的流动。事业单位本身还会具有相应的行政性收费和资金的拨缴,这是由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对行政性收费以及资金拨缴要进行重点审计,对其票据、工作人员等都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以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对下属单位的审计
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类似,是存在着子单位的。上一级的事业单位,需要对下一级的事业单位进行监督和审查。因此,对于财务审计工作来说,上一级的事业单位还需要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审查。在审查时,需要主义,可能会出现虚列支出等方式来混淆审查人员的视线,从而逃避监督,使相关人员获得私利。因此,在财务审查工作中,对相关的下属事业单位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五)功能的强化
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审计了,还需要做好相应的说明以及核算工作。比如对财务处理的说明、对应收、应付款项的核算等。这种功能的强化,将会使得财务核算工作的重点增加。
四、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的应对策略
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需要进行改变,以更好的落实新制度,保证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素质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就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训内容要以会计政策以及审计的发展方向为主,让审计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同时,对于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也需要进行提高,确保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从外部招聘的人员,首先要提高招聘的条件,保证招聘到的人才都是高质量人才。其次,对于招聘进来的人才,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让其了解本单位的各种情况,帮助快速上手工作。
(二)完善审计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体系来指导。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审计机构是其是主要的实施者。它在进行审计工作的同时,也要对审计结果进行负责。所以,对于审计机构来说,需要完善审计体系,使得审计工作能够高效进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当然,在同时,也要对审计流程进行严格的把控,保证审计流程是按照审计体系进行的,防止审计人员错误的执行流程。
(三)改变当前的审计方法
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下,传统的审計方法已经不适用于这个制度了,折旧要求事业单位改变当前的审计方法,使得审计工作能够和新会计制度完美融合,促进新会计制度的落实。首先,审计人员需要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的审计观念,要对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其融入进自己的审计观念中,以促进观念的创新。其次,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审计方式进行改变,保证审计方式能够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此外,还需要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减少事业单位的风险损失。
(四)完善监督体系
审计机构是独立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的,要保证审计工作的廉洁开展,需要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完善监督体系,通过严格的监督方式,使得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此外,严格的监督体系,还能发现审计工作的不足,促进事业单位改进财务审计工作。
五、结语
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标准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当前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对风险的把控、对“应付”“应收”的核算、对行政性收费和资金拨缴的管理等。从重点内容出发,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更好的应对挑战,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