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智学生都具有水平不一的智力障碍难题,这些学生个性化差别很大,智力障碍种类诸多,所衍化出来的情绪无法控制,个人行为难题也是繁杂多样,这就给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假如不立即开展有目的的干涉与疏导,对学生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通过对培智学生进行情绪行为干预方法的探究,从而促进培智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培智生;情绪行为干预
对特殊教育而言,后天性的学习更加要求教师对学生开展特殊教育和专门指导,让他们将来为社会发展所认同接纳。而对培智学生进行情绪行为干预则是通过情绪方面、行为方面来对他们进行干预,从而让他们可以更加健康地学习。
一、情绪方面的干预内容
(一)情绪诱导
一切情绪都存在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类生理变化促使大家形成与众不同的情绪感受。根据视觉效果、听觉系统等感观方式造成个人一定的生理唤起,引起相对应的生理反应变化,进而诱发相对应的情绪状态。情绪诱导的作用,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通过开展情绪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这种类型的活动产生自我情绪。二是诱导期望的情绪状态。在进行特殊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给学生创设情境,当学生走进特定的场景情境时,教师要对学生表达自己在这个情境下的情绪心情,然后对学生进行情绪的引导,以期诱导学生产生期望中的情绪状态。三是改善儿童注意力。情绪诱导时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动感视频以及趣味视听来开展,而情绪诱导的深入开展,可以让后续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二)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指在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下,通过对情绪的调节,使其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情感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调节自身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包括被动调节和主动调节。这其中,被动调节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一些可视听的音乐让学生的情绪状态得到放松;主动调节则是一个自我情绪调节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特定的让人情绪状态安静下来的事物并加以引导,从而达到自我情绪调节。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小活动,如讲笑话、做游戏等,带动学生的情绪。
(三)情绪理解
情绪理解是个人对外部情景线索、对自身和别人情绪缘故和结果的表述和反应能力,而且运用对信息内容的融合逐渐发展到对自身和别人在适度的情境造成适合的情绪反应能力的过程。这其中包含了情绪识别、情绪线索识别、根据心愿的情绪理解、根据信念的情绪理解、实际与表层情绪的区别理解及其混合情绪理解。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点:表情认知、情绪表现规则认知和情绪体验。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为学生设计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情绪理解的干预。
(四)情绪表达
情绪表达是与个人情绪感受相联络的个人行为变化,如在情绪反应产生时个人的笑、哭、皱眉头等。而情绪表达又包含了脸部的情绪表达、人体动作情绪表达及其语言情绪表达,具体表现为用图形、色调表达情绪,用小表情、手势表达情绪与用语言表达情绪。而干预的方式则是根据绘本阅读法、表演游戏法、视频教学方式来开展。
二、行为方面的干预内容
(一)行为引导
行为引导就是指对特殊儿童尚不具有或主要表现不够的优良个人行为开展有目的的启发,以正确引导学生做出恰当的个人行为,进而减少问题行为,提升学生的社会融入能力。
而行为引导的干预内容包括了早期交往技能,如轮流、等待、分享等;家庭行为引导,如亲子关系、同胞关系、接待客人等;学校行为引导,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课堂常规等;还有公共场所引导,如交通类、餐厅类以及游乐场等。其训练方法有塑造法、链接、行为技能训练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或者与家长进行沟通,来进行学生的行为引导。
(二)问题行为干预
问题行为主要概括为三类:以获得关注为功能的问题行为、以逃避为功能的问题行为、以获得事物为功能的问题干预。而通过对学生进行问题行为的干预,可以表现为在学生面前展現这些问题行为,然后通过教师对这些问题行为进行讲解,怎么做是正确的,哪个做法又是错误的,让学生正确认识到问题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可以通过问题行为的干预方式让学生对行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实现行为方面的干预内容。
参考文献:
[1]姚小雪,刘春玲.障碍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国外近30年研究进展[J].基础教育,2018(3).
[2]许海英.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的人文精神审视[J].现代特殊教育,2015(16).
关键词:特殊教育;培智生;情绪行为干预
对特殊教育而言,后天性的学习更加要求教师对学生开展特殊教育和专门指导,让他们将来为社会发展所认同接纳。而对培智学生进行情绪行为干预则是通过情绪方面、行为方面来对他们进行干预,从而让他们可以更加健康地学习。
一、情绪方面的干预内容
(一)情绪诱导
一切情绪都存在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类生理变化促使大家形成与众不同的情绪感受。根据视觉效果、听觉系统等感观方式造成个人一定的生理唤起,引起相对应的生理反应变化,进而诱发相对应的情绪状态。情绪诱导的作用,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通过开展情绪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这种类型的活动产生自我情绪。二是诱导期望的情绪状态。在进行特殊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给学生创设情境,当学生走进特定的场景情境时,教师要对学生表达自己在这个情境下的情绪心情,然后对学生进行情绪的引导,以期诱导学生产生期望中的情绪状态。三是改善儿童注意力。情绪诱导时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动感视频以及趣味视听来开展,而情绪诱导的深入开展,可以让后续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二)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指在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下,通过对情绪的调节,使其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情感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调节自身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包括被动调节和主动调节。这其中,被动调节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一些可视听的音乐让学生的情绪状态得到放松;主动调节则是一个自我情绪调节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特定的让人情绪状态安静下来的事物并加以引导,从而达到自我情绪调节。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小活动,如讲笑话、做游戏等,带动学生的情绪。
(三)情绪理解
情绪理解是个人对外部情景线索、对自身和别人情绪缘故和结果的表述和反应能力,而且运用对信息内容的融合逐渐发展到对自身和别人在适度的情境造成适合的情绪反应能力的过程。这其中包含了情绪识别、情绪线索识别、根据心愿的情绪理解、根据信念的情绪理解、实际与表层情绪的区别理解及其混合情绪理解。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点:表情认知、情绪表现规则认知和情绪体验。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为学生设计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情绪理解的干预。
(四)情绪表达
情绪表达是与个人情绪感受相联络的个人行为变化,如在情绪反应产生时个人的笑、哭、皱眉头等。而情绪表达又包含了脸部的情绪表达、人体动作情绪表达及其语言情绪表达,具体表现为用图形、色调表达情绪,用小表情、手势表达情绪与用语言表达情绪。而干预的方式则是根据绘本阅读法、表演游戏法、视频教学方式来开展。
二、行为方面的干预内容
(一)行为引导
行为引导就是指对特殊儿童尚不具有或主要表现不够的优良个人行为开展有目的的启发,以正确引导学生做出恰当的个人行为,进而减少问题行为,提升学生的社会融入能力。
而行为引导的干预内容包括了早期交往技能,如轮流、等待、分享等;家庭行为引导,如亲子关系、同胞关系、接待客人等;学校行为引导,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课堂常规等;还有公共场所引导,如交通类、餐厅类以及游乐场等。其训练方法有塑造法、链接、行为技能训练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或者与家长进行沟通,来进行学生的行为引导。
(二)问题行为干预
问题行为主要概括为三类:以获得关注为功能的问题行为、以逃避为功能的问题行为、以获得事物为功能的问题干预。而通过对学生进行问题行为的干预,可以表现为在学生面前展現这些问题行为,然后通过教师对这些问题行为进行讲解,怎么做是正确的,哪个做法又是错误的,让学生正确认识到问题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可以通过问题行为的干预方式让学生对行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实现行为方面的干预内容。
参考文献:
[1]姚小雪,刘春玲.障碍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国外近30年研究进展[J].基础教育,2018(3).
[2]许海英.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的人文精神审视[J].现代特殊教育,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