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幼蟹蜕壳时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来源 :湿地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feng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5~10月,研究了上海市松江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蜕壳时养殖池塘及其水源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探讨了浮游动物物种与水体理化指标的关系,旨在了解中华绒螯蟹幼蟹蜕壳时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和水体的质量状况,以促进河蟹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幼蟹蜕壳时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由25种轮虫、20种枝角类和15种桡足类构成,其中有15种优势种;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216.5~1677.5 ind./L,平均生物量为7.416~42.771mg/L;水源水体中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20~1122 ind./L和3.530~31.354 mg/L;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3.040~4.100、0.708~0.859和2.615~5.192,水源水体的分别为3.223~4.195、0.734~0.926和3.119~5.282;水体中的氨氮含量、电导率、溶解氧含量、亚硝酸态氮含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浮游动物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当前养殖模式下,幼蟹蜕壳时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水体都处在轻污染状态.
其他文献
耕地撂荒遥感监测是推进撂荒地整治、保障粮食安全的常用手段.遥感影像解译易受到不同地物光谱信息的干扰而影响提取精度,并且难以区分轮休与撂荒.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为研究区域,在分析该地区撂荒地光谱特征及农作物物候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决策树与时序NDVI变化检测耦合的方法,以Landsat系列数据作为数据源,对区域内2000—2019年的撂荒地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特征上看,研究区内撂荒地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015年撂荒率达到最大值27.94%;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河流
湿地公园是颇具优势的旅游景观资源,对其游憩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促进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旅行费用方法(travel cost method,TCM)和条件价值方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评估安徽省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游憩资源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游客同一出发地集中的区域性湿地公园游憩资源使用价值进行评估时,采用旅行费用区间分析(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TCIA)和分区旅行费用模型(zonal travel cos
开展杭州湾及其周边区域滨海养殖用地遥感监测工作,对该区域滨海用地的规划、管理以及滨海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6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Landsat TM/ETM+/OLI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决策树分类方法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质心迁移模型,提取出杭州湾滨海养殖用地的空间分布信息,研究了6个时期杭州湾滨海养殖用地面积、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和1990年,研究区的滨海养殖用地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北部和杭州湾河口南部;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