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0名到年级第一,我是怎样考进北大的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霸名片:刘嘉森,2015年衡水中学高考文科状元,高考673分,就读于北大中文系。
  再不站起来就真的晚了
  我是在2012年考入河北衡水中学的,入学时候我的水平在年级里是500多名,在班里是中下游。我的同学里,父母是博士的大有人在,父母是高官富商的大有人在,从小学习奥赛的大有人在,精通第二外语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谁也不会料到三年之后,考全校第一的是我。
  从入学时候的局势来看,我自己也难以相信我会成功。在绝对实力的碾压之下,中二的梦想是没有生存空间的。梦想也是一点点抬高、一点点扩大的,总得一步一步走着来。
  很多人以为衡中为努力制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从入学时的情况来看,衡中让为数不少的人都不再相信努力了。我经过努力才爬进来,可是身边全都是领先我好几年的人。他们做的题我看不懂,他们讨论的知识我也听不懂,我们不像是同一层级的人——他们更“高级”。如果这些不足以打击我的话,那么最不能忍受的是:我不知道这种差距如何产生的,以及我如何赶上去。最可怕的猜想是我永远不会赶上他们,差距不会缩小反而会拉大——我们生来不是同一个阶层。
  我想那时这些骄子们对我是毫无恶意的,但他们的实力所形成的无形障壁挡我于外,他们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带着不自觉的怜悯,像尊贵的王子有教养地访问贫民区。我无法在这种境遇里继续相信努力的价值,那段时间我活得像行尸走肉。
  我曾经相信苦难会让我更坚强,后来才发觉苦难没有任何价值,只有苦难被转化为现实的财富时它才有用,至于苦难本身,就仅仅是苦难而已。一旦我稍有软弱,苦难还会带来更多的苦难。所以不管深夜窝在被子里流的泪,心里受的伤,还是生活中受的辱,在我不够坚强的情况下,都只是白受的罪。苦难不会帮我,但它提醒我:该醒醒了,再不站起来就真的晚了。
  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用
  我旁听了一节化学奥赛班的课,旁边坐着一位以拼命著称的学长,他任何时间都要节省,一天只去三次厕所,下课从来不动弹。据说他桌上常年摆着葡萄糖口服液,因为脑力消耗过大,需要随时补充营养。他告诉我,入学时候他的名次比我还要低得多,可现在他是化学奥赛班的第一,是通过努力做到的。他建议我不要跟别人攀比,而要做到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他说他认为我们来到这所学校的唯一目的是激发一个更强大的自我,而不是在比较之中迷失自我。
  学长的话让我重新相信勤奋。我开始相信勤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用的,我开始比别人更拼更努力。就在当月,我的成绩有很大提升,政治单科甚至挤进了班里的前三名。
  文理分科的时候,我的理科成绩已经明显高于文科成绩,但我再三思索,却发现文史哲才是我的兴趣所在。选文之后,我的相对名次下降不少。但我致力学业的态度没有变,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常用墨子的话“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来要求自己减少闲思杂念,一心向学。
  经过艰苦的努力,我给各科打下了初步的基础。我的成绩在年级里排100多名,终于摸到了尖子生的靴子边。终于要迎面对决那些曾经仰视的人物,压力之大令我几乎窒息。此时我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我是一个普通人,所以必须以普通人的姿态脚踏实地去努力。我再次提醒自己:我来这里是要以诚实的努力换取我梦想的人生,我不是来跟别人比较的,我的对手只有自己。
  向尖子生吸收优秀习惯
  我的成绩上升相当迅猛,最厉害的一次考了班级第一年级第十,可是很快我就发现,尖子生们的基础依然远远强于我,我的成绩增长后继乏力,渐渐跌入了一个仿佛“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
  我此时有了新举措:向尖子生吸取优秀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习效率,不取巧不绕道,扎实提高自己的基础。那段时间我学习了不少习惯,如今回头看,最核心的是三个好习惯:
  第一个是“每天早晨列出一天的任务清单”。有些同学花费一个小时去设计今天详细的时间表,一天的计划密密麻麻,可是还没到上午第二节课就全被打乱了。毕竟我们不能控制学校什么时候搞活动搞讲座、班主任什么时候来占自习、自己用多少分钟可以刚刚好做完一套题……所以制订过于详细的计划就是脱离实际。
  第二个好习惯是关于问问题的,我习惯于“不懂就问”,把所有不懂的题都标注,下课就拿着一大摞卷子问老师问同学,有时候自己都搞不清楚哪几道题需要问,搞得老师同学很烦我。经过对尖子生的观察,我发现他们比我多一个环节,是“不懂——深思——问”,判定某题为不懂,就连着题干和答案一起整理到改错本上,进行思索。这种思索往往有三次,中间会隔数天的时间。第一遍思索可以过滤掉大部分题,第二遍和第三遍再过滤一部分,只剩下最后少部分题再去问老师和同学。此时这些题经过深切思索,肯定是一点就透。改进习惯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当时尖子生们所疑惑的题往往是极有思维量的难题,而我还经常被中等题卡住,所以我不得不放弃一些非常难的题。
  第三个好习惯是叫“笔不离手”。老师讲知识,向来不是只讲一遍,总要重复多次。我喜欢在老师讲到第二三四五遍的时候低头做自己的题,却发现这样做会出现双重干扰,课听不好,做题也不专注。而且人的精力必须经常变换活动才能保持,听课、背书、做题、整理四项事情轮换着做才可以高效。如果我上课在做题,到了自习课的时候再做题就常常感觉乏力,这不是真的缺乏体力,而是过分从事单项劳作带来了疲劳感。而直接记笔记反而不是很累,第一遍听是新知识,其余就当是复习。當我催动手中的笔,因为这种忙碌感,脑中闲思杂念自然排除了,不必费力提醒自己不要走神。
  在自习课上,“笔不离手”更加关键。我见过很多人把做题当“看题”,不动笔。我也犯过错误,垂着手想题,很快就走神。其实做题必须要动笔,一道计算题,不动笔算,就不能给人缜密准确的习惯,一道文综题不写个十条八条上去也不会有深刻印象。所以“笔不离手”真是太重要了。
  重要的突破   在赶超尖子生的岁月里,我把上述第三个习惯加以发展延伸,由此发现一条重要的法则:与其把闲思杂念从脑子里赶出去,不如先用有用的东西填满大脑,让闲思杂念无缝可钻。
  我早上一醒来就把整理内务当成头等大事,一分钟叠被三十秒铺床,飞速打扫卫生又飞速赶赴操场。早晨的内务整理对我来说有种仪式感,一位美国海军上将写了本书叫《自律的人生从叠被子开始》,我对其观点很认同。
  到了操场7分钟候操时间背书,回到教室起立大声朗读,上课笔不离手,下课大声背书,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做事情。而且那段时间团活动任务重,我每周有四五节自习课用来做课件筹备活动,但是额外的任务反而使我更高效了。跟我一起做任务的班委学委们有些人借此机会脱离管制嬉笑聊天,有些人担心成绩受损就草草敷衍只想回去,只有我沉浸在“当下”,脑子不想别的,所以任务做得很好,学习也不耽误。
  每天的时间在我脑海里都是具象化的,一秒钟的时间流逝就像一小块金子从金砖上被剪下,有“咔”的声响。这段时间是墨子式的“以自苦为极”,我也终于领悟了墨子所说的“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当辛勤的劳动实实在在占据了生命的每一秒钟,闲思杂念才不会偷走我们的生命。这是“精进”的意义,当我领悟它,也就意味着我高中生涯一个重要的突破完成了。
  我的成绩在高三上半学期达到了一个巅峰,曾连续考入年级前十名,此时我感到自己陷入了一种骄傲情绪,我的成绩如此辉煌,我的前景如此远大,这种胜利冲昏了我的头脑。当我终于清醒过来的时候,高三上半学期濒于末尾,而我的成绩雪崩式跌出了前200,而且以当时的下落速度,我的成绩很快会掉回高一的水平。有些时候糟糕的事情就这样突然迫近,我无法预知。
  这一次我连绝望的时间都没有,我要立即做出一个选择:拼,还是放弃?要拼,就要冒着透支身体的风险拼到底,度过一段可能是人生中最艰辛的日子;要放弃,就丢掉多年来的奋斗成果,庸庸碌碌地困在小城市里待一辈子,被天花板压着被玻璃墙关着,永远出不去。怎么选?
  我选择拼。
  不勉而中,胜利在望
  寒假期间我作息极其规律,与在学校基本相同。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在客厅里看春晚,我独自一个人在屋子里面做题,听着窗外喜庆的鞭炮礼花声响,我咬紧嘴唇忍着泪继续刷题。那个寒假只有9天,我完成了36套卷子,还把所有错题照老师的要求做了总结和整理。
  高三下半学期的日子,我每天从睁眼的一瞬就变成了只为竞争而存在的生物,每晚9点55分回到宿舍,感到灵魂已经从身体中被抽离,倒在床上一句话也说不出,就睡了。第二天早晨带着补充饱满的元气醒来,又是周而复始的一天。那些天好像只有一瞬间,又好像过了几辈子。
  也是那时我才知道真正的努力不需要熬夜。我的身体一直很健康,体重出现了下降,但不多。我从没有熬夜,从没有错过任何一顿饭。我终于明白最勤奋的状态是“沉浸”,把所有可支配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论坐卧行止,脑子里没有其他事情,全部是学习。孟子所谓“不勉而中”,大概是这种状态。我感觉自己每天好像学了25个小时,但其实我没有熬夜,熬夜是懒惰的表现。
  开学两个月后,我把成绩搞回了年级前10,又考进了年级前5名,考前三次大模拟,我有兩次是年级第2,这让我觉得高考胜利在望。
  我的经历其实不算什么,但我想告诉同学们,青春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它跟生命一样宝贵,选择虚度,还是拼搏,你永远是自己的掌舵人!望你们都能把自己的青春活得美丽,活得精彩!
其他文献
1  @雪落的声音:无意间批评了一个女生的爱豆,似乎上了那个女生的黑名单,私下里搞小团体排斥我,到处说我坏话,那个时候就觉得,天啊,一定好好读书,远离这样的人!  @知乎网友:在学校放浪形骸做尽坏事,回家却看见父母两鬓微霜。  @可不可以:在家长会上,老师当着全班人和家长们的面,说我的成绩,说得我爸抬不起头的时候……  2  @命中已然注定:高二跟着一群社会上的混混玩,不学习,逃课打架是常有的事儿
期刊
【我是一个怕热闹的人】  我是一个怕热闹的人。  比如闺密喊我一起去参加联谊派对的时候,我会毅然决然地拒绝她的请求,原因并不是我懒于化妆,或者是没有合身的衣服,而是在热闹非凡的派对上,我会显得形单影只,无法融入别人的“嗨皮”之中。  我实在是一个不应景的人,对于这个评价我无法进行反驳。  可后来想想,我的不应景更多的是因为我怕时间的浪费,一个派对所花费的时间够我用来做很多事情,我可以花一个小时看书
期刊
小编叨叨叨:微信公众号上有蝴蝶说努力了一百天感觉没有什么进步,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内心其实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坚持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一开始就身处金字塔顶端的人,也是要没日没夜熬个300来天才可以笑到最后的啊。就像梦瑶这篇文章,八九月就已完稿,一再修改加排期延后拖到现在与大家见面,如果中间她放弃了,还会有现在的故事吗?答应我,如果一百天没有进步,就再坚持一百天试试看。  —林木木  我清楚地记
期刊
气温时而温暖动人,时而料峭寒人,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干冷的天,尽管每天都在期盼阳光,天公还是不会作美。这样的季节总是特别容易让人想起高中的日子,想起也还是这样的节气,昼开始变长夜变短,校园的银杏树叶随意掉落至树根周围的整片土地。树下的同学或小声嘀咕,或开心嬉戏地扫走这些叶子。  该用怎样的言语去形容我的高中,才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呢?最迷茫又最无畏,最痛苦又最纯粹,最挣扎又最勇猛……那段一直
期刊
亲爱的多云小姐:  今天,是我们相识二十周年纪念日。  女汉子般从来不过任何节日的你竟起个大清早,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还郑重其事地打上一个少女心十足的粉色蝴蝶结,轻易便赚得我全部的热泪。  多云小姐,让我想想与你的相遇。刚认识你那会儿,你一点也不擅长打温情牌,你做事火辣,而我总是蜗牛般慢吞吞的;你热烈如夏,我缄默如秋;你是柑橘,我是淮南,只要一相遇,就会水土不服。我疑心上帝送快递时打了个瞌睡,误
期刊
爱情笔记:有时候真希望時光回溯,你永远伟岸,我永远可爱。  9月,我送他去武汉。这样的日子盼了很久了,从3年前,从年初,从他高考结束,我曾无数地想这一天的到来。我盼,他也盼,有时候打嘴架,他总会有意无意地说,终于可以自由了。  我能体会到他说这话时的心情,我在他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曾是这样的想法,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啊,可以不听父母的唠叨,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反正,那是一个没有约束的世界,可以自由地飞
期刊
真香警告  该词作为网络语,多用来形容沉迷于某样事物、或者是吐槽被“啪啪”打脸梗。相关的“真香警告”表情包,经常被大家用作吐槽神器。该词最早出自《变形记》,其中来自城市的王境泽初到农村家庭时撂下的狠话“我王境泽就是饿死,不会吃你们一点东西”,后来却又端着碗边吃边感慨“真香”。节目播出之后该段视频内容被网友们制作成了各种相关表情包,并开始不断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现金矮子  网络热词,描述数字时代的
期刊
亲情笔记:如果早点明白幸福的真谛,是不是你离开的时候也会微笑?  高一下半学期,我爸每天胸口都疼。一开始去县医院,说是肺结核,但是吃药不管用。后来去了市医院、省医院,都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再之后我爸妈去了北京查病,我在家里还想着这下总算没人管着我玩电脑了。  那天中午我从学校回家,好多人到我家里来,我爸一看见我就紧紧握住我的手,盯着我的眼睛眼泪直打转。我从来没见过他这样的神情,只是觉得有些不适应,我
期刊
“上大学你就轻松了”——是我听过最扯的谎言。  我对大学最深刻的记忆,是午夜十二点,预习任务没完成,我洗把脸,涂好睡眠面膜,离开寝室去24小时图书馆。  图书馆三层楼,到处是人,彻夜,灯火通明里认真的年轻面庞安安静静的,长夜中唯一的声响是广播“一楼咖啡厅还有15分钟关门,需要咖啡和夜宵的同学先别忙了”。  寝室和图书馆隔着樱花林和红砖广场,我迎着月亮快步穿过去,静夜漫漫,西雅图的晚风好凉。我记得深
期刊
最近因为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的话题,人性、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大家的强烈关注,乘客与司机的纠纷屡见报端,17年前就有一部令人震撼的短片,仅有11分钟,却带给人无限思考。  ——本栏主持:我是新编樊尘  简介: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由伍仕贤执导,龚蓓苾、吴超等主演,片长只有11分钟。描述了一位女大巴司机在偏僻路途上的遭遇,道出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由龚蓓苾饰演的女司机,开着一个编号为44的公交车,载着满满一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