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脱媒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自此之后,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多个国家也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渠道的增加及规模的扩大也导致金融脱媒的出现,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更是深化了我国金融脱媒的程度。金融脱媒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也威胁着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对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造成了冲击。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盈利性
一、金融脱媒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金融脱媒后,对西方各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造成了极大冲击。商业银行为有效的应对金融脱媒,积极创新产品,拓展业务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得到了充分发展,成功地应对了金融脱媒的挑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也显现出了金融脱媒的发展苗头。2006年交通银行举办的“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讨会”得出结论:中国已经形成金融脱媒的长期发展趋势。近年来,新兴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的兴起,更是极大的冲击了商业银行金融中介的地位,从而造成了商业银行技术端的脱媒。金融脱媒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和居民直接筹融资渠道的増加、投资方式的多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存贷业务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得不迎难而上,改善自身治理结构及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同时发展中间业务、投行业务,开辟新的盈利渠道,积极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冲击和对商业银行创新业务的推动两个方面。
(1)金融脱媒对存贷业务的冲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在资本市场上投融资存在高额的交易成本,包括事前的咨询费,事后的监督费及为规避违约风险产生的信息成本等。在送样的状况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就将资金盈余者的闲置资金聚集起来,发放给资金短缺者,由此既方便了市场经济主体的投融资需求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利息收入。但是,随着金融脱媒的发展与深化,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规模都受到了冲击。金融脱媒生了大量的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渠道的增加使得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受损。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而言,过去居民大多将闲置资金存放于银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愈发严重,居民将部分资金转移至具有更高收益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商业银行存款来源受到影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而言,融资渠道的增加,过去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的企业可以选择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量减少。因此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带来冲击,商业银行的收益率受损。
(2)金融脱媒对创新业务的推动
金融脱媒导致商业银行传统盈利空间被压缩,但也因此推动了商业银创新业务的开展,也就是脱媒校正效应。一方面,金融脱媒虽然使得部分资金流出商业银行,但资本市场的发展让证券结算需求量増大,从而使得部分资金回流至银行。另一方面,金融脱媒冲击着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中介的地位,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发展中间业务及投资业务等创新型业务,来增加非利息收入。综上,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造成不利影响而脱媒校正效应又为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推波助澜。两方效应孰大孰小很难在理论上得出结论,这也就造成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的不确定性。
三、建议
(1)加强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首先加强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技术合作。商业银行业高度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互联网科技企业一般具有较大的信息技术优势,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与该类企业的技术合作,努力开发适合银行的业务软件。其次加强客户信息的共享。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企业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与交易信息而商业银行则拥有大中型企业的信息,两者可以实现客户信息的互补。三是,联手打造中小企业线上融资平台、网络融资、P2P托管、理财产品在线销售、供应链在线融资等金融服务。互联网企业一般具备丰富的小微企业信息和小微信贷经验加上商业银行庞大的资本优势以及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二者联合打造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小微企业作为商业银行未来业务的核心通过与互联网科技企业联合,可以使商业银行抢先占据小微信贷的市场份额与先机。
(2)进行业务创新。资产业务方面。首先,发展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业务。伴随证券市场的发展券商可以以证券为抵押向客户提供资金商业银行可借此发展向券商提供融资融券抵押货款业务。其次,商业银行要加快与互联网科技企业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凭借商业银行庞大的资本优势、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及资金安全保障河以迅速扩大小微企业融资市场份额。最后向产业银行、财务管理银行转变。将对产业的了解、研究、预判以及企业产、供、销等各个环节充分融入信贷活动。在零售方面,要实行精准营销策略,针对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提供全方位、个性化、高端化、定制化产品与金融服务实现管家式服务。负债业务方面。首先提升储户活期存款价值和个性化服务。针对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可推出活期理财服务。商业银行要加强与流动性管理好、管理优秀、历史业绩良好的基金公司合作同时加强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通过活期余额理财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客户的粘性保持活期存款的“长尾”市场份额。其次,针对金融脱媒造成的存款短期化现象,商业银行要通过金融市场发行金融债券,锁定银行负债期限,以减轻商业银行面临的负债风险。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盘活货款资产实现长期资产的短期化,从而实现商业银行负债与资产持续期的有效匹配,消除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中间业务方面。首先大力发展支付清算业务。大力发展证券市场的清算服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中央登记公司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的资金汇划。其次,大力拓展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结算业务、代理业务、担保业务。其次,注重发展理财咨询、资产管理、投行等牌照业务。、
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资产业务方面表现为银行货款业务规模的缩减在负债业务方面表现为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同时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被边缘化。面对此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要转变经营理念,加速部門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加强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打造在线金融服务平台。同时加大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业务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参考文献:
[1].顾晓敏.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李扬.脱媒: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机.新金融,2007(11):15-26
[3].陆静,阿拉腾苏道,尹宇明.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一一基于1997-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13(1):3-14.
[4].买建国.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的策略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6(9):41-43.
作者简介:马文燕(1992—),女,山西吕梁人,山西财经大学2016(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盈利性
一、金融脱媒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金融脱媒后,对西方各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造成了极大冲击。商业银行为有效的应对金融脱媒,积极创新产品,拓展业务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得到了充分发展,成功地应对了金融脱媒的挑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也显现出了金融脱媒的发展苗头。2006年交通银行举办的“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讨会”得出结论:中国已经形成金融脱媒的长期发展趋势。近年来,新兴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的兴起,更是极大的冲击了商业银行金融中介的地位,从而造成了商业银行技术端的脱媒。金融脱媒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和居民直接筹融资渠道的増加、投资方式的多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存贷业务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得不迎难而上,改善自身治理结构及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同时发展中间业务、投行业务,开辟新的盈利渠道,积极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冲击和对商业银行创新业务的推动两个方面。
(1)金融脱媒对存贷业务的冲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在资本市场上投融资存在高额的交易成本,包括事前的咨询费,事后的监督费及为规避违约风险产生的信息成本等。在送样的状况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就将资金盈余者的闲置资金聚集起来,发放给资金短缺者,由此既方便了市场经济主体的投融资需求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利息收入。但是,随着金融脱媒的发展与深化,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规模都受到了冲击。金融脱媒生了大量的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渠道的增加使得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受损。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而言,过去居民大多将闲置资金存放于银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愈发严重,居民将部分资金转移至具有更高收益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商业银行存款来源受到影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而言,融资渠道的增加,过去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的企业可以选择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量减少。因此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带来冲击,商业银行的收益率受损。
(2)金融脱媒对创新业务的推动
金融脱媒导致商业银行传统盈利空间被压缩,但也因此推动了商业银创新业务的开展,也就是脱媒校正效应。一方面,金融脱媒虽然使得部分资金流出商业银行,但资本市场的发展让证券结算需求量増大,从而使得部分资金回流至银行。另一方面,金融脱媒冲击着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中介的地位,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发展中间业务及投资业务等创新型业务,来增加非利息收入。综上,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造成不利影响而脱媒校正效应又为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推波助澜。两方效应孰大孰小很难在理论上得出结论,这也就造成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的不确定性。
三、建议
(1)加强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首先加强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技术合作。商业银行业高度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互联网科技企业一般具有较大的信息技术优势,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与该类企业的技术合作,努力开发适合银行的业务软件。其次加强客户信息的共享。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企业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与交易信息而商业银行则拥有大中型企业的信息,两者可以实现客户信息的互补。三是,联手打造中小企业线上融资平台、网络融资、P2P托管、理财产品在线销售、供应链在线融资等金融服务。互联网企业一般具备丰富的小微企业信息和小微信贷经验加上商业银行庞大的资本优势以及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二者联合打造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小微企业作为商业银行未来业务的核心通过与互联网科技企业联合,可以使商业银行抢先占据小微信贷的市场份额与先机。
(2)进行业务创新。资产业务方面。首先,发展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业务。伴随证券市场的发展券商可以以证券为抵押向客户提供资金商业银行可借此发展向券商提供融资融券抵押货款业务。其次,商业银行要加快与互联网科技企业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凭借商业银行庞大的资本优势、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及资金安全保障河以迅速扩大小微企业融资市场份额。最后向产业银行、财务管理银行转变。将对产业的了解、研究、预判以及企业产、供、销等各个环节充分融入信贷活动。在零售方面,要实行精准营销策略,针对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提供全方位、个性化、高端化、定制化产品与金融服务实现管家式服务。负债业务方面。首先提升储户活期存款价值和个性化服务。针对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可推出活期理财服务。商业银行要加强与流动性管理好、管理优秀、历史业绩良好的基金公司合作同时加强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通过活期余额理财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客户的粘性保持活期存款的“长尾”市场份额。其次,针对金融脱媒造成的存款短期化现象,商业银行要通过金融市场发行金融债券,锁定银行负债期限,以减轻商业银行面临的负债风险。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盘活货款资产实现长期资产的短期化,从而实现商业银行负债与资产持续期的有效匹配,消除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中间业务方面。首先大力发展支付清算业务。大力发展证券市场的清算服务,即法人证券公司、中央登记公司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的资金汇划。其次,大力拓展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结算业务、代理业务、担保业务。其次,注重发展理财咨询、资产管理、投行等牌照业务。、
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资产业务方面表现为银行货款业务规模的缩减在负债业务方面表现为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同时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被边缘化。面对此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要转变经营理念,加速部門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加强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打造在线金融服务平台。同时加大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业务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参考文献:
[1].顾晓敏.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李扬.脱媒: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机.新金融,2007(11):15-26
[3].陆静,阿拉腾苏道,尹宇明.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一一基于1997-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13(1):3-14.
[4].买建国.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的策略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6(9):41-43.
作者简介:马文燕(1992—),女,山西吕梁人,山西财经大学2016(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