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体现出信息化、数字化的新特点。利用数字技术,学生能在虚拟情境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现和产生的过程,养成发现和探究问题的习惯,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少年。
【关键词】数字技术 呈现方式 激活思维 享受成功
新课程的推行,引发了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革命,其中自主探究学习是体现新课标教学思想的典型模式。然而,没有数字技术支持的数学课堂,很难实现真正的自主探究,信息化技术的融入才真正点燃了自主探究这把火,数学课堂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一、利用数字技术改变问题呈现方式,点燃学生探究激情
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起着决定的作用。在传统教学条件下,问题的呈现一律是文字加图片。这种单一的呈现方式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只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信息化条件下,我们可根据学生个性,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热点的呈现方式。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喜爱的影视形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传统的文字或者插图呈现方式让学生觉得很枯燥,也难于理解。但如果我们换一种呈现方式,给学生播一段动画短片:孙悟空在花果山举行化妆舞会,邀请小鸡全家和小兔全家来参加舞会,吩咐八戒准备食物,每只小鸡一盘虫子,每只小兔一盘胡萝卜。八戒问:“各准备多少盘呀?”美猴王说:“你自己去数吧!”八戒跑去数小鸡和小兔的数量,却只数出了20个戴着面具的脑袋,54条穿着长裤的腿,大家的身子都裹在连体衣服里,根本无法分清哪是小鸡,哪是小兔。聪明的哪吒眼珠一转,很快算出了小鸡和小兔的只数。小朋友,你知道哪吒是怎么算出来的吗?由于孙悟空猪八戒和哪吒都是学生喜爱的荧幕形象,所以学生很快被引入问题情境,并对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为自主探究问题打下基础。其次,孩子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韩立福先生在《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一书中说:“只有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课堂。”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现代信息技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大量的生活场景,在这种虚拟原生态的情境下,如果老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在各种场景的变换和对比中很容易地发现问题并“悠然提出问题”。只有自己发现了问题,才能趣味盎然地进行探究并保持持久的兴趣,也才能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实现“乐学”。
二、利用数字技术打破数学思维困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困境的产生,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思维方向,孩子们就会迸发出无穷的灵感和巨大的探究热情。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这一点上只能靠教师的说教而无法再现知识推理的情境,一是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二是不适合小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情景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虚拟知识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多项思维,发散思维,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困境,点燃学生探究激情,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甚至创造新的知识。
上面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会陷入思维困境。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展现各种猜想开启学生思路:如果客人全是小鸡,或者全是小兔。学生经过计算,发现如果全是小鸡,腿多出来了14条。如果全是小兔,就差26条腿。思路一打开,学生就开始积极探究。很快想出第一种猜想多了14条腿,每只兔少算了两条腿,7只兔少算了14条腿。第二种猜想差26条腿,每只鸡多算了两条腿,13只鸡正好多算了26条腿。接着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讨论,想出许多解题办法。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准确把握启迪学生思维的关键“点”,掌握好尺度,否则就回到呈现式的接受学习老路上去了。
三、利用数字技术验证思维成果,激励学生独立思维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所提出的问题产生了许多猜想和结论。这些猜想和结论虽然五花八门,但都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成果。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验证要花很多时间,教师往往只能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这样就对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最终会使部分学生因为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养成不愿思考的坏习惯。但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手段,生动形象并且快速地用各种虚拟方式验证学生的思维成果,甚至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专家的解答进行自我验证。由于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长期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就会养成独立思考和思维创新的习惯,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
四、利用数字技术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帮扶后进生
传统数学课堂中的课堂达标检测,由于时间及检测手段的限制,教师只能对一部分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这样得出的结果是不全面也不具体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教师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数字化条件下的数学课堂,由于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了适合自个儿的学习方案,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数字平台进行自我检测,从而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教師也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面直观地看到哪些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学生没有完成学习目标,错在哪儿,哪些知识和技能他们还没有掌握,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精准地帮扶学困生。
五、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个性学习,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成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基础、领会能力、思维习惯的不同,在掌握知识的快慢上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理解力强,思路清晰,学得快,有的学生反应慢,思维混乱,学不懂。在传统教学条件下,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但在信息化条件下,这个问题便变得容易解决了。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个性目标设计,个性学案设计,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差异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和制定适应自己的个性学案,做学习的主人,做到你学你的,我学我的。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后充分拓展知识面和知识层次,甚至可以在网络上聆听专家的讲座,关注前沿动态;中间程度的学生可以在达标的基础上自由进行适度拓展;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老师帮助下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能把课堂上师生交流探究的思维过程及材料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下来,那些在课堂上不能当堂掌握知识的孩子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手段重学课堂教学内容,也可通过网络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自己查找探究。从而让一部分学得慢的同学也能学有所成,在同学面前找到自尊和自信,能够在精神上站起来,昂着头走进教室,形成完善的人格。
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为按需学习、弹性学习提供了方便。在网上,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点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利用互联网获得成功的体验,探究的乐趣,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必将会变得更加开放,更为多元。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4.
【关键词】数字技术 呈现方式 激活思维 享受成功
新课程的推行,引发了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革命,其中自主探究学习是体现新课标教学思想的典型模式。然而,没有数字技术支持的数学课堂,很难实现真正的自主探究,信息化技术的融入才真正点燃了自主探究这把火,数学课堂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一、利用数字技术改变问题呈现方式,点燃学生探究激情
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起着决定的作用。在传统教学条件下,问题的呈现一律是文字加图片。这种单一的呈现方式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只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信息化条件下,我们可根据学生个性,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热点的呈现方式。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喜爱的影视形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传统的文字或者插图呈现方式让学生觉得很枯燥,也难于理解。但如果我们换一种呈现方式,给学生播一段动画短片:孙悟空在花果山举行化妆舞会,邀请小鸡全家和小兔全家来参加舞会,吩咐八戒准备食物,每只小鸡一盘虫子,每只小兔一盘胡萝卜。八戒问:“各准备多少盘呀?”美猴王说:“你自己去数吧!”八戒跑去数小鸡和小兔的数量,却只数出了20个戴着面具的脑袋,54条穿着长裤的腿,大家的身子都裹在连体衣服里,根本无法分清哪是小鸡,哪是小兔。聪明的哪吒眼珠一转,很快算出了小鸡和小兔的只数。小朋友,你知道哪吒是怎么算出来的吗?由于孙悟空猪八戒和哪吒都是学生喜爱的荧幕形象,所以学生很快被引入问题情境,并对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为自主探究问题打下基础。其次,孩子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韩立福先生在《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一书中说:“只有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课堂。”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现代信息技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大量的生活场景,在这种虚拟原生态的情境下,如果老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在各种场景的变换和对比中很容易地发现问题并“悠然提出问题”。只有自己发现了问题,才能趣味盎然地进行探究并保持持久的兴趣,也才能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实现“乐学”。
二、利用数字技术打破数学思维困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困境的产生,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思维方向,孩子们就会迸发出无穷的灵感和巨大的探究热情。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这一点上只能靠教师的说教而无法再现知识推理的情境,一是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二是不适合小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情景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虚拟知识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多项思维,发散思维,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困境,点燃学生探究激情,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甚至创造新的知识。
上面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会陷入思维困境。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展现各种猜想开启学生思路:如果客人全是小鸡,或者全是小兔。学生经过计算,发现如果全是小鸡,腿多出来了14条。如果全是小兔,就差26条腿。思路一打开,学生就开始积极探究。很快想出第一种猜想多了14条腿,每只兔少算了两条腿,7只兔少算了14条腿。第二种猜想差26条腿,每只鸡多算了两条腿,13只鸡正好多算了26条腿。接着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讨论,想出许多解题办法。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准确把握启迪学生思维的关键“点”,掌握好尺度,否则就回到呈现式的接受学习老路上去了。
三、利用数字技术验证思维成果,激励学生独立思维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所提出的问题产生了许多猜想和结论。这些猜想和结论虽然五花八门,但都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成果。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验证要花很多时间,教师往往只能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这样就对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最终会使部分学生因为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养成不愿思考的坏习惯。但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手段,生动形象并且快速地用各种虚拟方式验证学生的思维成果,甚至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专家的解答进行自我验证。由于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长期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就会养成独立思考和思维创新的习惯,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
四、利用数字技术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帮扶后进生
传统数学课堂中的课堂达标检测,由于时间及检测手段的限制,教师只能对一部分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这样得出的结果是不全面也不具体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教师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数字化条件下的数学课堂,由于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了适合自个儿的学习方案,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数字平台进行自我检测,从而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教師也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面直观地看到哪些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学生没有完成学习目标,错在哪儿,哪些知识和技能他们还没有掌握,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精准地帮扶学困生。
五、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个性学习,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成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基础、领会能力、思维习惯的不同,在掌握知识的快慢上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理解力强,思路清晰,学得快,有的学生反应慢,思维混乱,学不懂。在传统教学条件下,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但在信息化条件下,这个问题便变得容易解决了。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个性目标设计,个性学案设计,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差异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和制定适应自己的个性学案,做学习的主人,做到你学你的,我学我的。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后充分拓展知识面和知识层次,甚至可以在网络上聆听专家的讲座,关注前沿动态;中间程度的学生可以在达标的基础上自由进行适度拓展;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老师帮助下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能把课堂上师生交流探究的思维过程及材料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下来,那些在课堂上不能当堂掌握知识的孩子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手段重学课堂教学内容,也可通过网络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自己查找探究。从而让一部分学得慢的同学也能学有所成,在同学面前找到自尊和自信,能够在精神上站起来,昂着头走进教室,形成完善的人格。
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为按需学习、弹性学习提供了方便。在网上,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点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利用互联网获得成功的体验,探究的乐趣,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必将会变得更加开放,更为多元。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