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刘辰翁对李贺诗集的评点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z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李贺诗风格独特,历代对其评价和接受度皆有不同。刘辰翁作为中国古代诗文评点第一人,评点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李贺的诗集。从此书中可窥刘氏诗文评点观之发端,对于研究李贺和刘辰翁的评点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李贺 刘辰翁 评点 歌诗 诗学观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南宋文坛大家,一生著述颇丰。他写诗作词、为文兼善,有自己的作品集《须溪集》十卷、《须溪四景诗》四卷等传世。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对当时许多诗文集所做的评点,其评点的诗文小说作品很多,涉及范围很广,有子家书籍、史书、诗人别集等等。影响较大的有评点《老子》《庄子》《世说新语》及《班马异同评》,还为许多诗人如杜甫、李贺、孟浩然、苏轼、陆游的诗集作了评点,现存的诗集评点本有《须溪先生校点韦苏州集》《孟东野诗集》《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精选陆放翁诗集》等。
  李贺,字长吉,是唐代极具代表性和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承袭六朝风韵,又熔铸了唐时风骨,是一颗绽放异彩的明星。“李贺的诗是汉魏乐府与南朝宫体诗融合起来的复活,但表现了唐朝的时代感。”a李贺生前自己编订诗集传以友人,共四卷,收诗二百三十三首。其诗集有多家注本,最早可见的是吴正子注本,此后还有刘辰翁、徐渭、董懋策、姚文燮等人进行的评点注释。本文主要关注刘辰翁对于李贺诗集的评点情况,并进行简要分析。
  一、评点缘起
  刘辰翁的评点始于南宋德祐乙亥(1275)年间,李贺的诗集是其诗集评点的第一本。其子刘将孙《刻长吉诗序》云:“先君子须溪先生于评诸家最先长吉……开后来,自长吉而后及于诸家。”b
  《唐诗品汇》中收录了刘辰翁评点过的唐代诗人,数量有四十位。但他却选了李贺诗集作为自己评点的第一部作品。他为什么这样青睐这个仅留下二百多首诗,英年早逝、不受看重的诗人呢?
  刘辰翁和李贺生活的年代状况有相似之处。李贺所处中唐,君权旁落,宦官把政,新政失败,民生凋敝。耳闻目睹之下,李贺创作了不少抨击政治黑暗的诗歌。姚文燮曾有言:“以贺诗为唐《春秋》可也。”c而刘辰翁生活在宋末元初朝代交替之时,社会混乱,文人士子尝尽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之苦,于是退而处江湖之远,以南宋遗民自居。他埋首书牍,在书斋中吟咏诗论、寄情身心。“诸书多所评点……因忆当赵宋社屋之后……挂冠史馆,诡迹方外,而惟是放于笔墨,作悲愤无聊之语,无地不记,无书不评,夫乞以文章显哉!盖亦托文章以隐耳。”d意在将丹心碧血倾注于诗书之间,借着著书立说、评点文章来寄托自己的家国情怀。李贺字里行间的黍离之悲、浮沉之伤,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文人墨客多惜才,李贺这个命运跌宕的诗歌鬼才,刘辰翁自然也是不愿错过的,这或许也是他选择李贺的作品作为评点的第一本书的原因。
  二、评点形式与内容
  《李长吉歌诗》是刘辰翁评点的第一部作品,虽然评点的数量和质量不及《杜工部诗集》,但其评点的形式已经初具雏形,显露了一定的个人特色。
  首先,刘辰翁的评点先写总评。在李贺诗集中,原序为杜牧所作,盛赞了李贺诗歌的华美瑰丽,认为他承传了《离骚》 一脉,但不善于明理。刘辰翁遂作总评于其后:“旧看长吉诗,固喜其才,亦厌其涩;落笔细读,方知作者用心……樊川反复称道形容,非不极至,独惜理不及骚,不知贺所长正在理外……此长吉所以自成一家欤!”e
  刘辰翁在总评中先是表明了自己对李贺诗歌前后的态度变化,其后对杜牧的评价进行了反驳。刘辰翁指出,李贺的诗有几个重要特点:第一,李贺之诗不善“理”,但其滋味正在于“理”之外;第二,李贺的诗歌风格奇诡,自成一家。通过这篇总评,读者已经对李贺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他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天才诗人,并不是一个久处抑郁时而发狂的病人。他的诗,虽然艰涩难读,但并非率意为之,诗人用笔兼以呕心之情,落字多以苦吟之力,必须要沉潜细读才能有所收获。这对我们阅读欣赏李贺的诗歌起到了指导作用。
  其次,刘辰翁评点诗歌的时候多习惯对一首诗中精彩的句子进行单句评点。比如《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二)》f有句“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刘氏评曰:“非深爱,不能道此兄弟情。此语甚悲别其弟。”此诗是一首送别诗,事件背景在李贺辞官回乡之后。他闲居田园,生活极其困窘,弟弟决定去江西庐山谋事。境遇落魄,又要送别骨肉兄弟,且此一去,还不知何时能再见,故语出悲凉:“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刘氏直评“语自不同,读亦心呕”。两句点评,先点明诗人的写作背景,继而直指诗歌的深厚之情、悲苦之处,令读者一目了然,便能更深地理解这呕心而出的字句中蕴藏的痛苦、愧疚、悲伤、怀念与担忧。而《送秦光禄北征》 g中“风吹云路火,雪污玉关泥”一句颇奇。刘氏评此句“雪污玉关泥”为“倒语”,点明修辞方式,去除读者理解的障碍。展示出李贺将“雪”与“泥”主谓置换的巧思,不禁令人拍手称奇。通过总评与单句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诗人的作品变得更完整更具可读性。
  在关注评点形式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刘辰翁的评点较之诗歌的形式更注重内容。李贺所作诗歌多为古体诗,随性而赋,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见长。而刘氏在评点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对李贺诗句的“奇异”“奇诡”“奇丽”之类的评价有三十多处。另外如上文提到的《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刘辰翁评其句以“深情”二字,一再强调诗人多着墨于情感表达,读者也应着眼于情感的體悟。这与刘辰翁的诗学观是相辅相成的。
  三、刘辰翁的诗学观
  (一)文本细读法 在李贺诗集的总序中,刘辰翁就提到了“落笔细读,方知作者用心”,“微一二歌诗,将无道长吉者矣”。即在他看来,读诗品诗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对文本进行细读,而且还要全面的阅读,不能仅以一两首作品来下定论。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用心。
  (二)注重真情 在刘辰翁看来,一首诗最重要的在于它的情感容量。他在《股愚铭》中云:“世道交丧,谓古人愚……《离黍》 何求,《怀沙》 惑志。自伤为傅,以至憔悴……咨尔后嗣,毋愧前人。欲知生直,尤贵情真。”h比如《罗浮山人与葛篇》 诗中,刘氏评“贺虽苦语,情固不浅”i;评《公莫舞歌》 “从容模仿,有情最妙”j;又评《宫娃歌》 “啼蛄吊月钩栏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两语极是憔悴”。诗末总评“意到语尽,无复余怨矣。哀怨竭尽。丽语犹可及,深情难自道也”k,指出李贺的诗若刻意遣词造句仿其华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其诗流露出来的深情,却难以复制。诗最可贵的不是纤秾巧丽之辞,而是情感的迸发,诗心的真诚。   (三)妙处不可言 李贺有《浩歌》诗一篇,造语新奇,翻用典故,颇为人所崇。其诗为:“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看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l刘辰翁评点曰:“从‘南风’起一句便不可及。迭荡宛转,沉着起伏,真侠少年之度。忽顾美人,情景俱之妙处,不必可解。”
  妙处不可解正是因为李贺的诗充满想象力的独特风格,神思妙想,意在理外,不能以理来解,不能以言去说。李贺善于用典,而且典故往往信手拈来,别出心裁,呈现出非常奇妙肆意的效果,比如“羲和敲日玻瓈声”,羲和是驭日的神,而驭日同馭马,驭马需挥鞭子、拉缰绳,那么驭日之时不也应有同样的动作么?于是李贺就想出了“敲日”这个词。在诗人的想象中,太阳有着特殊的质感,驭日之声如同敲击玻璃,于是到这一层这句诗的意思才明确下来。对于诗句的理解后世很多人加以大量的注释和考证,以求弄懂他的诗意,却限制了诗情的传递,最终“反成滞相”m了。
  所以说诗“可评而不可注”,刘氏试图用简练的评点文字提醒读者,“一语而破无尽之书,一字而含无涯之味”n。诗意之妙处,只能由读者通过反复细读来自己体会。诗歌评点的用处也不过是以星星之火,点燃读者自己心中的灵感,触发潜藏心底的真情。将文学作品的薄纱点破,从而使读者和作者的心意跨越时空而联合,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影响
  唐代之时,李贺的诗歌因其奇诡的想象和幽隐的句法而独出机杼,令人难解,并不如其他同时代的诗人受重视。到了刘辰翁所生活的年代,江西诗派已有很大影响力,理学的余风使大家更加轻视李贺这种不合“理”的作品。而刘辰翁评点之后,以自己的影响力和独特的评点方式,重塑了李贺诗歌在文坛的形象和地位。明人胡应麟云:“宋初诸子多祖乐天,元末诗人竟师长吉。”o说明元代明初诗风的转向,可以说,刘辰翁通过他的评点,进一步提高了李贺在文坛的接受度和影响力。而刘氏重情重真的评点标准,随性洒脱的评点方式,提高了诗歌的可读性,也为原本的诗歌增加了研究扩展的空间,亦启发了其后诗歌创作的转向。有助于我们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潜藏其中的情感,并由此为我们开拓了新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后世文人对其评点的效仿者亦有不少。
  a 施蛰存:《唐诗百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29页。
  bc〔唐〕李贺著,李德辉校注:《李贺集》,岳麓书社2003年版,第404页,第409页。
  dh〔宋〕刘辰翁著,段大林校点:《刘辰翁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6页,第229页。
  efgijklm〔唐〕李贺著,徐传武校点:《李贺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第68页,第85页,第64页,第73页,第66页,第31页。
  n 栾贵明辑:《四库辑本别集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09页。
  o〔明〕胡应麟:《诗薮》,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4页。
  作 者: 鹿越,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文学文献与文化研究。
  编 辑:康慧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细节就是对人物、环境与景色作细腻、具体的描写。它从小处入手细腻地描写人物的一幅肖像、一种神态、一个动作或环境景色的一个细部。如果称文章为大厦,那么人物、故事便是梁柱,细节就是砖瓦水泥;如果称文章为一个人,那么人物故事就是骨骼、四肢,细节就是血肉。写好细节能深刻揭示或烘托文章中心,刻画人物形象,再现生活场景,增强文章的真实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写好细节呢?  一、观察要细  细,即细致
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女儿亚莉向大家抱怨说她把无意中听到的一件事告诉了朋友,结果,她的朋友不但不感兴趣,反而说传播流言不好,让她不要再这样告诉别人。这让亚莉觉得很没趣。  听到女儿的抱怨,看到她完全不以为然的态度,我知道亚莉并没有意识到她的朋友的话其实很对,我觉得有必要纠正她的错误观点,以免酿成不良的后果。  “我能理解你的朋友为什么要那样说,亚莉,你应该感谢她阻止你。”我说。  “哦?”亚莉感到惊讶
家里的一台120双反胶片相机是刚考上大学时父母奖励的,在大学的实验室里冲洗胶卷、印相片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就像买西瓜,是好是坏,非得开瓜才知道。随着柯达胶卷厂的破产、数码技术的蓬勃,胶片相机被闲置下来,还长了霉点。最近我找到一家影像器械城,打算清洗相机,重拾胶片,感受开西瓜的神秘。   影像城里店铺太多,看中一家夫妻店,湖南口音,老婆招呼生意,老公埋在一堆相机里忙碌着。看上去很厚道,于是把沉甸甸的
一天,应试教育的对门住进来一位年轻人,听别人都叫他素质教育。  一听到这个名字,应试教育就开始讨厌这个年轻人,“教育就教育吧,还叫什么素质教育,难道就你素质高?”应试教育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撇了撇嘴。但是,既然同住在教育这座大厦里,就难免有见面的时候,每次他们走到一起的时候,素质教育总是友好地和他打招呼:“嗨,你好!”面对年轻人充满朝气和热情的问候声,他总是视而不见。  应试教育很忙,白天语数外,
相比城镇初中学生,农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毋庸置疑,但是在创造性、对知识领会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些因素恰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甚至即将面临的中考都极为重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要不断渗透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观点、新知识,但不喜欢主动想问题,心理上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经济和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新课程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程资源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包括了教材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仅局限在校内,而更应关注校外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选择优质的课程资源用于教学并服务教学,是其价值能得以实现的前提。这就要
口述实录  刘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  是让朋友圈刷屏的“落日余晖医生”,还珍藏了另一张病人写满医护人员名字的照片。  傍晚7点多钟从隔离病房下班出来拿到自己的手机,我吓了一跳,下午和病人一起看夕阳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了,手机上还显示有好多未接来电,后来我知道其中不少电话是记者打来的。  武汉疫情一个多月后,太多人期待重见阳光,而这张照片上的夕阳余晖,也照亮了人们阴霾多日的心。  照
主题图作为新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教学的一大特色,已引起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让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增强应用意识,更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翻开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课本,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主题图,里面有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一个个憨态可爱的小动物,它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情境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与喜爱,使他们喜欢看数学书本,喜欢上数学
2011年是浙江省实行新课改的第三年,理综化学试题的分值和试题数量与前两年大致保持一致,7道选择题占42分,4道主观题占58分,合计分值为100分。为了实现“平稳推进、有所创新”的指导思想,试题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严格按照《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各种题型与样卷有一定的吻合度。2011年试题的突出特点是依纲扣本,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培养创新。客观题常规中见新意,注重学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