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典舞蹈处于我国舞蹈发展的前沿领域,从形成至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其所承载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精神已经成为现代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理性依托。多年来,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古典舞蹈理论文献,不仅对古典舞资料进行了有效的保存和传承,同时还有利于对古典舞的学术历程和学术思路进行梳理,为中国舞蹈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以《舞蹈研究》为例,探究中国古典舞蹈的理论发展历程。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舞蹈理论;发展历程;分析探究
中国古典舞舞蹈理论的记载形式主要包括文集、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期刊、自传、专著以及教材等,其中历史性较高的而且又难整理的理论文献,要属那些舞蹈期刊中刊登的与古典舞有关的学术論文,他们可以较为完整的阐述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发展轨迹。而《舞蹈研究》作为古典舞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中国古典舞进行了广泛的记载和探讨,无论是从古典舞的形式上、还是审美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当代舞蹈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非常值得我们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阅读和欣赏。
一、《舞蹈研究》的基本概述
《舞蹈研究》是我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中广东分会进行编办的,在1978年,由梁伦主编负责刊登了首刊。因为这本期刊具有将强的学术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所以,被当成当地古典舞学术类期刊的重要代表。《舞蹈研究》自创办发刊以来,刊发与古典舞有关的学术论文一种有67篇,对古典舞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探究。
二、八九十年代刊发的中国古典舞学术理论
在八十年代,一共刊发了6篇中国古典学术论文,其主要就是对芭蕾舞蹈和戏曲舞蹈的民族化发展进行了探讨;1986年《舞蹈研究》刊发的第一期是由王根福编写的《中国民族舞剧现状的反思》,它主要就是对《舞蹈论丛》期刊中有关民族舞剧“质疑”产生的一种呼应;到1985年《舞蹈研究》刊发的第四期和1986年刊发的第一期,是由彭兆棨编写的《记盖叫天谈戏曲舞蹈的“笔法”》,其一共分为上下两篇,其主要是将盖老对戏曲舞蹈中“做打”部分的总结记录下来。1987年刊发的第三期《古曲出新舞》一文中主要是对吴晓邦在“古曲”上创作的古典舞进行相应的探讨,同时也是对“古曲新舞”进行研究的少量文献之一。当前,大多数中国古典舞蹈的实践和创作中,依然是在“古曲”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由此可见,八十年代时吴晓邦编写的“古曲新舞”具有一定的前瞻价值。而到了九十年代,有关中国古典舞的学术理论却相对较少,一共只有3篇文章,其中1990年刊发的第一期是由李杰明编写的《不废江河万古流》,它是八九十年代时期中国舞蹈呈现“民族化”“民族性”发展趋势的又一重要体现。
三、新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舞学术理论
2000—2014年期间,一共刊发了58篇,其中主要包括对古典舞蹈的名实、创作、教学以及定位,同时还有对昆舞、汉唐舞、敦煌舞等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探讨。《舞蹈研究》刊发出的文章具有着以下几个学术特点。
首先,形成了社会对中国古典舞各种创作实践的研究热点。其中,2000年刊发的第二期是由于平编写的《九十年代中国古典舞创作态势分析》,它是对新世纪之前存在的古典舞蹈创作实践进行的理论总结,明确了《黄河》在我国古典舞蹈创作实践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到2006年刊发的第二期,主要是通过“桃李杯”中国古典舞蹈比赛来反观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发展情况。例如,王静波编写的《关于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国古典舞组的思考》。2011年刊发的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主要是刘健编写的《传统舞种的作品形态研究》等连载的三篇学术文章,其探讨的重点就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基本形态。
其次,形成了社会对中国古典舞蹈语言形态的研究热点。2005年刊发的第二期,主要是由胡伟编写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之方法》,2006年刊发的第二期是由陈苗编写的《现代人对古典精神的追求》,2007年刊发的第四期是由王熙编写的《中国古典舞重心谈》,这些都是从古典舞蹈中的动作要素进行分析,或者是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古典舞蹈的语言构成[4]。由此可见,进入新世纪之后,对中国古典舞蹈的语言形态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细化。
最后,探讨中国古典舞蹈定位方面的内容,在《舞蹈研究》内容中占有着大量的篇幅。2007年刊发的第二期、第三期,是江东的《一次关于古典舞的课堂笔记》,其主要就是探讨新世纪时期对中国古典舞蹈的定位;还有2007年刊发的第二期由王栋和正喜编写的《中国古典舞的“名”与“实”》,以及2014年刊发的第二期由刘健编写的《中国古典舞的命门》等多部学术作品,都对中国古典舞的定位进行详细的探讨。
虽然《舞蹈研究》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刊物,但是却汇集着刘健、江东等著名的中国古典舞蹈研究专家,并且还有一些热衷于中国古典舞蹈研究的年轻作者,为《舞蹈研究》内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理论。所以,《舞蹈研究》是我国古典舞蹈学术理论资料中的重要刊物之一,对中国古典舞舞蹈理论的发展历程研究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四、结论
总而言之,舞蹈期刊中刊登的与古典舞有关的学术论文,是中国古典舞舞蹈理论得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舞蹈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古典舞蹈理论文献,不仅有利于对古典舞资料的保存和传承,同时还有利于对古典舞的学术历程和学术思路进行梳理,为中国舞蹈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以《舞蹈研究》为例研究古典舞理论,可以较为完整的阐述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江东.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2]田湉.中国古典舞的理论发展历程(1954—2014年)——以《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论丛》《舞蹈艺术丛刊》《舞蹈研究》五类舞蹈学术期刊为对象的梳理与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6,01:218-237.
[3]邱晓晨.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轨迹之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李晓红.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及在影视片中的运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19-121.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舞蹈理论;发展历程;分析探究
中国古典舞舞蹈理论的记载形式主要包括文集、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期刊、自传、专著以及教材等,其中历史性较高的而且又难整理的理论文献,要属那些舞蹈期刊中刊登的与古典舞有关的学术論文,他们可以较为完整的阐述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发展轨迹。而《舞蹈研究》作为古典舞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中国古典舞进行了广泛的记载和探讨,无论是从古典舞的形式上、还是审美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当代舞蹈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非常值得我们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阅读和欣赏。
一、《舞蹈研究》的基本概述
《舞蹈研究》是我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中广东分会进行编办的,在1978年,由梁伦主编负责刊登了首刊。因为这本期刊具有将强的学术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所以,被当成当地古典舞学术类期刊的重要代表。《舞蹈研究》自创办发刊以来,刊发与古典舞有关的学术论文一种有67篇,对古典舞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探究。
二、八九十年代刊发的中国古典舞学术理论
在八十年代,一共刊发了6篇中国古典学术论文,其主要就是对芭蕾舞蹈和戏曲舞蹈的民族化发展进行了探讨;1986年《舞蹈研究》刊发的第一期是由王根福编写的《中国民族舞剧现状的反思》,它主要就是对《舞蹈论丛》期刊中有关民族舞剧“质疑”产生的一种呼应;到1985年《舞蹈研究》刊发的第四期和1986年刊发的第一期,是由彭兆棨编写的《记盖叫天谈戏曲舞蹈的“笔法”》,其一共分为上下两篇,其主要是将盖老对戏曲舞蹈中“做打”部分的总结记录下来。1987年刊发的第三期《古曲出新舞》一文中主要是对吴晓邦在“古曲”上创作的古典舞进行相应的探讨,同时也是对“古曲新舞”进行研究的少量文献之一。当前,大多数中国古典舞蹈的实践和创作中,依然是在“古曲”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由此可见,八十年代时吴晓邦编写的“古曲新舞”具有一定的前瞻价值。而到了九十年代,有关中国古典舞的学术理论却相对较少,一共只有3篇文章,其中1990年刊发的第一期是由李杰明编写的《不废江河万古流》,它是八九十年代时期中国舞蹈呈现“民族化”“民族性”发展趋势的又一重要体现。
三、新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舞学术理论
2000—2014年期间,一共刊发了58篇,其中主要包括对古典舞蹈的名实、创作、教学以及定位,同时还有对昆舞、汉唐舞、敦煌舞等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探讨。《舞蹈研究》刊发出的文章具有着以下几个学术特点。
首先,形成了社会对中国古典舞各种创作实践的研究热点。其中,2000年刊发的第二期是由于平编写的《九十年代中国古典舞创作态势分析》,它是对新世纪之前存在的古典舞蹈创作实践进行的理论总结,明确了《黄河》在我国古典舞蹈创作实践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到2006年刊发的第二期,主要是通过“桃李杯”中国古典舞蹈比赛来反观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发展情况。例如,王静波编写的《关于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国古典舞组的思考》。2011年刊发的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主要是刘健编写的《传统舞种的作品形态研究》等连载的三篇学术文章,其探讨的重点就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基本形态。
其次,形成了社会对中国古典舞蹈语言形态的研究热点。2005年刊发的第二期,主要是由胡伟编写的《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之方法》,2006年刊发的第二期是由陈苗编写的《现代人对古典精神的追求》,2007年刊发的第四期是由王熙编写的《中国古典舞重心谈》,这些都是从古典舞蹈中的动作要素进行分析,或者是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古典舞蹈的语言构成[4]。由此可见,进入新世纪之后,对中国古典舞蹈的语言形态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细化。
最后,探讨中国古典舞蹈定位方面的内容,在《舞蹈研究》内容中占有着大量的篇幅。2007年刊发的第二期、第三期,是江东的《一次关于古典舞的课堂笔记》,其主要就是探讨新世纪时期对中国古典舞蹈的定位;还有2007年刊发的第二期由王栋和正喜编写的《中国古典舞的“名”与“实”》,以及2014年刊发的第二期由刘健编写的《中国古典舞的命门》等多部学术作品,都对中国古典舞的定位进行详细的探讨。
虽然《舞蹈研究》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刊物,但是却汇集着刘健、江东等著名的中国古典舞蹈研究专家,并且还有一些热衷于中国古典舞蹈研究的年轻作者,为《舞蹈研究》内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理论。所以,《舞蹈研究》是我国古典舞蹈学术理论资料中的重要刊物之一,对中国古典舞舞蹈理论的发展历程研究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四、结论
总而言之,舞蹈期刊中刊登的与古典舞有关的学术论文,是中国古典舞舞蹈理论得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舞蹈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古典舞蹈理论文献,不仅有利于对古典舞资料的保存和传承,同时还有利于对古典舞的学术历程和学术思路进行梳理,为中国舞蹈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以《舞蹈研究》为例研究古典舞理论,可以较为完整的阐述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江东.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2]田湉.中国古典舞的理论发展历程(1954—2014年)——以《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论丛》《舞蹈艺术丛刊》《舞蹈研究》五类舞蹈学术期刊为对象的梳理与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6,01:218-237.
[3]邱晓晨.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轨迹之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李晓红.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及在影视片中的运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