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焦日本·圆桌论坛》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同仁将从专业的角度,把我们在日本研究中的点滴体会与广大读者分享。
近年来的日本处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自民党安倍内阁以所谓“安保三支箭”——战后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以及为之提供法制、机制保障的日本版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定秘密保护法》,完成了战后日本安全战略的重大蜕变。在战败68年之后,日本重新成为“能战的国家”。
诚然,从横向国际比较角度看,从制度、体制看,从国家资源分配结构看,日本还不能算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但是,从纵向时间轴看,日本的变化无疑又是颠覆性的,它在战后被附加的政治政策性约束被摧毁殆尽。把日本眼下的安全防务政策与十几年前做一比较,令人恍若隔世。更重要的是,这种变化是在日本领导人毫无忌惮地以扭曲的二战史观挑战国际社会的背景下出现的,日本“正常国家化”的方向让亚洲和世界忧心。
不仅是与邻国,安倍领导下的日本似乎在走向整个国际社会的对立面。2013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不止一次地要求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深刻反省,而日本官方对此反应强烈,这令人联想到1933年,日本因独霸中国东北图谋未果、“愤而退出”国联的历史一幕。80年后,安倍似乎在重演历史,欲将整个日本拉到联合国的对立面,拉到全世界的对立面。
安倍在新年元旦贺词中将“修宪”、“充实安全战略”、“振兴教育”作为今后施政重点,这意味着他要在以修宪强军与美化历史这两条主线强推政治右倾化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安倍内阁将通过解释性修宪方式,为行使集体自卫权打开缺口,将继续以篡改历史教科书、海外慰灵活动挑战国际社会,将以彻底废弃武器出口三原则在世界军火市场上争得一杯羹。甚至,根据内政外交需要,安倍有可能图谋实现对靖国神社的“制度化参拜”。安倍要以此强硬姿态显示他遂行右倾化路线的坚定决心。
按照安倍的设计,美化侵略历史是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必由之路,但这条路注定要与世界为敌。一个明显右转的自民党政权,其相关政策势必持续引发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局势的紧张与不安,不仅使日本与中韩等邻国的关系从冰点降到零下,也将使日美关系出现微妙变化。同样,安倍“对华环绕外交”、推进“地区民主联盟”的动向,正在葬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地区合作的良好势头,将地区国家关系推向分裂与对抗。
日本是中国周边关系中的一个特殊存在,中日关系极其复杂。历史上,中日之间不仅经历过战争与友好交往,而且经历过漫长的相互隔绝,近代以来,更是缺乏同处一个“系统”的历史经验。即使在战后,东亚地区又走过了漫长的冷战历史(而且这段历史迄今还在不少层面延续着),而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特殊、复杂的国际战略背景下实现的。共处东亚板块的中日其实都缺乏应对目前这种两强相对格局的经验,缺乏对等交往的经验。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解决中日之间的问题至关重要。
安倍内阁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中日正在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略博弈。这场博弈发生在国际力量对比迅速变化的背景之下,发生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之中。战略上,中国发展优势明显,长袖善舞,但在战术和微观层面,则亟待改进和完善。全球化时代,我们处理对外关系、解决中日矛盾的基本方式受到限制,不能再指望像战争年代或者冷战时代那样酣畅淋漓。不过,恰恰是在如此“拖泥带水”、“软磨硬泡”的背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与运筹的空间。
所幸的是,面对安倍内阁的挑战,中国社会民众的反应越来越精准、越来越理性。中国在成长。历史上,日本曾不止一次令中国的崛起进程夭折,目前中国的发展再度处于重要关头。中日综合实力对比业已逆转,关系态势十分明确,“日本因素”真正能够威胁中国和平崛起的,不在于日本的能量有多大,而在于我们的应对是否足够智慧。
2014年,日本、中日关系注定将继续成为世界的焦点。日本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将如何影响安倍对华政策,美国又能否在东亚、在中日之间推行“建设性平衡战略”,这是两大值得关注的问题。周边关系、与国际秩序主导国的关系是影响中国崛起进程的两大关键,而日本因素对这两组关系无疑都具有重大影响。面对安倍领导下的日本,中国需要密切关注,更要妥善应对。
近年来的日本处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自民党安倍内阁以所谓“安保三支箭”——战后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以及为之提供法制、机制保障的日本版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定秘密保护法》,完成了战后日本安全战略的重大蜕变。在战败68年之后,日本重新成为“能战的国家”。
诚然,从横向国际比较角度看,从制度、体制看,从国家资源分配结构看,日本还不能算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但是,从纵向时间轴看,日本的变化无疑又是颠覆性的,它在战后被附加的政治政策性约束被摧毁殆尽。把日本眼下的安全防务政策与十几年前做一比较,令人恍若隔世。更重要的是,这种变化是在日本领导人毫无忌惮地以扭曲的二战史观挑战国际社会的背景下出现的,日本“正常国家化”的方向让亚洲和世界忧心。
不仅是与邻国,安倍领导下的日本似乎在走向整个国际社会的对立面。2013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不止一次地要求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深刻反省,而日本官方对此反应强烈,这令人联想到1933年,日本因独霸中国东北图谋未果、“愤而退出”国联的历史一幕。80年后,安倍似乎在重演历史,欲将整个日本拉到联合国的对立面,拉到全世界的对立面。
安倍在新年元旦贺词中将“修宪”、“充实安全战略”、“振兴教育”作为今后施政重点,这意味着他要在以修宪强军与美化历史这两条主线强推政治右倾化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安倍内阁将通过解释性修宪方式,为行使集体自卫权打开缺口,将继续以篡改历史教科书、海外慰灵活动挑战国际社会,将以彻底废弃武器出口三原则在世界军火市场上争得一杯羹。甚至,根据内政外交需要,安倍有可能图谋实现对靖国神社的“制度化参拜”。安倍要以此强硬姿态显示他遂行右倾化路线的坚定决心。
按照安倍的设计,美化侵略历史是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必由之路,但这条路注定要与世界为敌。一个明显右转的自民党政权,其相关政策势必持续引发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局势的紧张与不安,不仅使日本与中韩等邻国的关系从冰点降到零下,也将使日美关系出现微妙变化。同样,安倍“对华环绕外交”、推进“地区民主联盟”的动向,正在葬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地区合作的良好势头,将地区国家关系推向分裂与对抗。
日本是中国周边关系中的一个特殊存在,中日关系极其复杂。历史上,中日之间不仅经历过战争与友好交往,而且经历过漫长的相互隔绝,近代以来,更是缺乏同处一个“系统”的历史经验。即使在战后,东亚地区又走过了漫长的冷战历史(而且这段历史迄今还在不少层面延续着),而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特殊、复杂的国际战略背景下实现的。共处东亚板块的中日其实都缺乏应对目前这种两强相对格局的经验,缺乏对等交往的经验。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解决中日之间的问题至关重要。
安倍内阁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中日正在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略博弈。这场博弈发生在国际力量对比迅速变化的背景之下,发生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之中。战略上,中国发展优势明显,长袖善舞,但在战术和微观层面,则亟待改进和完善。全球化时代,我们处理对外关系、解决中日矛盾的基本方式受到限制,不能再指望像战争年代或者冷战时代那样酣畅淋漓。不过,恰恰是在如此“拖泥带水”、“软磨硬泡”的背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与运筹的空间。
所幸的是,面对安倍内阁的挑战,中国社会民众的反应越来越精准、越来越理性。中国在成长。历史上,日本曾不止一次令中国的崛起进程夭折,目前中国的发展再度处于重要关头。中日综合实力对比业已逆转,关系态势十分明确,“日本因素”真正能够威胁中国和平崛起的,不在于日本的能量有多大,而在于我们的应对是否足够智慧。
2014年,日本、中日关系注定将继续成为世界的焦点。日本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将如何影响安倍对华政策,美国又能否在东亚、在中日之间推行“建设性平衡战略”,这是两大值得关注的问题。周边关系、与国际秩序主导国的关系是影响中国崛起进程的两大关键,而日本因素对这两组关系无疑都具有重大影响。面对安倍领导下的日本,中国需要密切关注,更要妥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