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参与者、组织者和引路人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 教师 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培养,因而教师必须做到: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等。
  用科学的理念指导教育行为。小学语文初看新教材的内容好像很简单,但要教师抛开旧观念、旧思想、旧传统、旧教学模式就会有一定的惰性。因此首先要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才能更好地引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应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安排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探索发现。
  就新课程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的体现更多地在于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整个教学环节都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有一位老师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用“虽然——但是——”造句,一位平时在课堂上常“爱捣乱”的男同学造句:虽然我们学习很努力,但是老师还是不喜欢我。”句子造得很通顺并且很实际,道出了学生的心声,也说出了孩子的期待,但老师没有表扬却狠狠地训斥了这位学生。试问:在这种教学理念引导下的语文课,如何能创设学生良好的学习情境?如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如何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怎能成功地培养出学生诚实善良的思想?
  做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语文是一门语言科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字、词、句、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未来生活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语文课的教学,更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可以从感觉能力、情感、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语文能力等方面入手培养。
  学生对周围人和事的观察,不等于“感觉了”。许多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如教“风”字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样的是“微风”,怎么样的是“暖风”怎么样的是“一阵阵风”,怎么样的是“大风”,怎么样的是“狂风”。然后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的到大自然界去感受、去观察、去体会。
  最后描述给老师、同学听。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做一名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学生潜能的唤醒者。
  感觉了,不等于能爱憎分明,还要能正确地决定取舍。许多学生对感觉到的事物和现象麻木不仁,所以还要培养良好的情感,发展和提高审美能力。
  曾经有个6岁的女孩问妈妈:“花会说话吗?”她妈妈说:“孩子,花儿如果不会说话,春天该多寂寞,谁还对春天左顾右盼?”女孩长到10岁,问爸爸:“天上的星星会说话吗?”爸爸说:孩子,星星若能说话,天上就会一片嘈杂,谁还向往天堂静穆的乐园?”这样的教育何尝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课文能背下来了,背下来了不等于“理解”,还要要求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在阅读中提升理解。对古诗等知识的品味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有的甚至需要终身体验,那么教师就没有必要要求学生一步学到位,先背下来,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另外,词语的教学,不一定要把注解写下来并要求学生背下,有些教师可能会问,不写注解怎么教词语?注释是别人对词语认识的“结果”,不能代替学生自己体验和学习的“过程”。背下注解并不意味着真正懂,当学生能正确运用这个词语时就已经证明懂了。还要及时督促课后复习,深化学生的理解。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中可以看出课后复习的重要性,语文课后的回读是对文章中心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课前、课间、课后的及时复习,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加深印象、增强理解。
  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未来不断地获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而教学就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掌握独立阅读的本领。 教师要做好预习提示,做到循序渐进,“牵引扶帮”,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行之有效的进行。阅读要抓主要抓重点,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实现由多而杂向少而精的转化。阅读是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语文教师要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问的形式理解文章,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尽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要充分交流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结果,展示和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创造条件。
  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靠日积月累、靠熏陶渐染、靠循环往复、靠长期修养来积累。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更新教育观念,明确长远性教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坚持把德、智、体、美、劳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性,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每位教师的重要职责与义务。体育教学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核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竞技运动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学校全面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造力
课程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活动,意味着它要在客观描述课程活动的基础上,对课程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其结论既受到课程活动客观情况的制约,也反映了评价者对课程目标与价值的理解与追求。  现在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不在局限于用分数包容一切,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让
随着经济的发展,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教手段已广泛进入课堂,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不仅可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可以弥补学生认识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些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减小训练坡度,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这对改变目前学生“一见作文就头
近年来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电网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因而在电网运维管理工作中偶尔会发生误操作的可能.变电运维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需要对电网中的各项设备设置及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商业和生活水平的发展,一定要重视对环境进行保护,生活垃圾是影响环境整洁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首先对焚烧炉炉型简介,并对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情况进行了
摘要:本文就调查分析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基于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初中政治课课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观点,论述了政治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政治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对策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幼儿在家里能说会道,到了外面缺胆小、自卑、孤僻,碰到困难不会向别人求助。同时,有的幼儿受交往能力的限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比较依恋家长和家庭,不能愉快地来上幼儿园。由此可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针对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分享活动中,交给幼儿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探讨。  一、突出主体,发扬民主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以费时费神、低质低效困惑着师生。所以,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应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素质教育观认为: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发展为根本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通过自己的思维来进行,别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