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凝练高职院校特色、培育特色课程体系、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建立促进特色形成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西部特色高职院校的建设。
关键词:西部特色;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育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4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标志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将从以规模扩张为重点转变为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内涵建设,这给处于落后地位的西部高等职业院校带来机遇和挑战。要求西部高等职业院校紧紧结合《纲要》和学院自身发展特点,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办学水平,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凝练自己的院校特色,服务于西部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笔者从特色凝练、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和建立促进特色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有西部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凝练和设计学院特色发展之路
西部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当地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其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其内涵建设水平也必然受到制约。西部高等职业院校要突破制约因素的限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从顶层认真规划发展道路。也就是说,西部高职院校要深入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特点,了解学校专业办学优势所在,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科学分析学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能够在哪些专业为地方产业服务、专业建设应与哪些支柱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明确学校哪些专业是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对象,哪些专业更符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明确专业调整的重点和发展方向,理清自身办学目标,明确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所在,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培育计划并付诸于实施,增强自主办学能力。
构建体现区域经济
特点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专业是高职院校的灵魂,特色专业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品牌竞争力。然而,任何一个专业都离不开课程体系这个承载体。专业如果没有课程体系作为承载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换句话说,一个有特色的高职院校离不开特色专业的支撑,而特色专业也离不开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作为承载的基石。而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是具体的课程,也就是说,具体的课程建设和发展要以特色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导向,处处为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服务,才能真正将课程与课程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西部高职院校要建设好课程体系这个基石,首先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确定要重点建设的课程,才能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因此,西部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就业特点,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办学条件和课程体系,选择一些能够迅速提升学校课程影响力、积累课程实践经验的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选择一些实践效果较好、资源较丰富的课程作为学校重点开发课程,通过实践研究,发掘其独特的品质,使其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并逐渐形成特色课程体系。其次要增强特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彰显课程合力,提升特色课程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特色课程体系。特色课程不是孤立的,必须与其他课程进行分工合作、相互补充、有效衔接,才能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作用,才能提升特色课程的地位和价值。也就是说,要将特色课程与学校办学思想紧密联系起来,细化和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特色课程的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其他课程的特色化进程,进而形成特色化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炼、升华特色课程建设思想,形成学校的特色定位。最后,加强特色课程建设,使其不断与时俱进。特色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必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断融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新的优秀的教育资源,使特色课程不断发展和不断升华,才能真正与时俱进。
打造服务于特色
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决定着专业内涵建设的水平和质量。西部高等职业院校要打造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就需要建设一支能够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服务于学院特色发展的师资队伍。西部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受到地域环境、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为了建设一支服务学校特色发展道路的师资队伍,需要加强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增强师资队伍的认知力和执行力。所谓“认知力”是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认知能力,包括对事物、对自己及其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能力;执行力就是将战略、规划、计划、决策付诸实施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让队伍中每一位教师明确知道为什么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明确其重要性,并知道如何付诸实施。第二,提升教师的职教能力。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教师的专业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应用型技术理论和技术知识经验,并善于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职教能力的提高。第三,为教师创建提升自身价值的空间和舞台。教师、管理者和学生是学校品牌的创造者,学校灵魂的承载者,体现着学校的价值。因此,学校要将关注的目光放在教师身上,通过各种途径为教师参与工程实践、解决技术问题、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创造便利的条件,使教师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展现自己的价值。积极开展各种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接触新领域,促进教师职业知识更新,使其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教学价值的提升。
建立促进特色
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
西部特色高职院校的建设,关键点之一是特色发展规划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而实施情况、质量、效果,特色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都需要进行监控和评价,才能查找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进行修正和改进。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有利于促进特色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并以此促进和监控各项计划的执行。首先,要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学团队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指标。学校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改变奖惩性评价模式,立足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学改进的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促进教师个人和教学团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价值实现。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因素出发,设计出针对不同系院、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内容的符合学科教学实际的评价标准,进行全面性、综合性的评价。评价的主旨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其次,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防止出现有制度、无实施或制度因人而异的现象,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性。最后,要建立与特色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评价提升机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学评价要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联系教学实际,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评价目标,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总之,西部特色高职院校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西部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特色凝练、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扎实的建设,真正抓住机遇、培育特色。
参考文献:
[1]浦玉忠.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1(12).
[2]张小军.教学评价:教师成长与教学发展的催化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4).
[3]钱艳洁.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5).
[4]何永红.学校“特色课程”的定位及其发展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1(10).
作者简介:
金波(1977—),男,四川金堂人,硕士,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办公自动化。
关键词:西部特色;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育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4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标志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将从以规模扩张为重点转变为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内涵建设,这给处于落后地位的西部高等职业院校带来机遇和挑战。要求西部高等职业院校紧紧结合《纲要》和学院自身发展特点,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办学水平,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凝练自己的院校特色,服务于西部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笔者从特色凝练、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和建立促进特色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有西部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凝练和设计学院特色发展之路
西部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当地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其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其内涵建设水平也必然受到制约。西部高等职业院校要突破制约因素的限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从顶层认真规划发展道路。也就是说,西部高职院校要深入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特点,了解学校专业办学优势所在,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科学分析学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能够在哪些专业为地方产业服务、专业建设应与哪些支柱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明确学校哪些专业是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对象,哪些专业更符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明确专业调整的重点和发展方向,理清自身办学目标,明确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所在,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培育计划并付诸于实施,增强自主办学能力。
构建体现区域经济
特点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专业是高职院校的灵魂,特色专业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品牌竞争力。然而,任何一个专业都离不开课程体系这个承载体。专业如果没有课程体系作为承载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换句话说,一个有特色的高职院校离不开特色专业的支撑,而特色专业也离不开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作为承载的基石。而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是具体的课程,也就是说,具体的课程建设和发展要以特色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导向,处处为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服务,才能真正将课程与课程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西部高职院校要建设好课程体系这个基石,首先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确定要重点建设的课程,才能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因此,西部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就业特点,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办学条件和课程体系,选择一些能够迅速提升学校课程影响力、积累课程实践经验的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选择一些实践效果较好、资源较丰富的课程作为学校重点开发课程,通过实践研究,发掘其独特的品质,使其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并逐渐形成特色课程体系。其次要增强特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彰显课程合力,提升特色课程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特色课程体系。特色课程不是孤立的,必须与其他课程进行分工合作、相互补充、有效衔接,才能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作用,才能提升特色课程的地位和价值。也就是说,要将特色课程与学校办学思想紧密联系起来,细化和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特色课程的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其他课程的特色化进程,进而形成特色化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炼、升华特色课程建设思想,形成学校的特色定位。最后,加强特色课程建设,使其不断与时俱进。特色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必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断融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新的优秀的教育资源,使特色课程不断发展和不断升华,才能真正与时俱进。
打造服务于特色
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决定着专业内涵建设的水平和质量。西部高等职业院校要打造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就需要建设一支能够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服务于学院特色发展的师资队伍。西部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受到地域环境、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为了建设一支服务学校特色发展道路的师资队伍,需要加强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增强师资队伍的认知力和执行力。所谓“认知力”是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认知能力,包括对事物、对自己及其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能力;执行力就是将战略、规划、计划、决策付诸实施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让队伍中每一位教师明确知道为什么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明确其重要性,并知道如何付诸实施。第二,提升教师的职教能力。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教师的专业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应用型技术理论和技术知识经验,并善于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职教能力的提高。第三,为教师创建提升自身价值的空间和舞台。教师、管理者和学生是学校品牌的创造者,学校灵魂的承载者,体现着学校的价值。因此,学校要将关注的目光放在教师身上,通过各种途径为教师参与工程实践、解决技术问题、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创造便利的条件,使教师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展现自己的价值。积极开展各种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接触新领域,促进教师职业知识更新,使其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教学价值的提升。
建立促进特色
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
西部特色高职院校的建设,关键点之一是特色发展规划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而实施情况、质量、效果,特色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都需要进行监控和评价,才能查找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进行修正和改进。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有利于促进特色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并以此促进和监控各项计划的执行。首先,要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学团队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指标。学校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改变奖惩性评价模式,立足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学改进的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促进教师个人和教学团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价值实现。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因素出发,设计出针对不同系院、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内容的符合学科教学实际的评价标准,进行全面性、综合性的评价。评价的主旨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其次,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防止出现有制度、无实施或制度因人而异的现象,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性。最后,要建立与特色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评价提升机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学评价要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联系教学实际,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评价目标,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总之,西部特色高职院校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西部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特色凝练、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扎实的建设,真正抓住机遇、培育特色。
参考文献:
[1]浦玉忠.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1(12).
[2]张小军.教学评价:教师成长与教学发展的催化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4).
[3]钱艳洁.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5).
[4]何永红.学校“特色课程”的定位及其发展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1(10).
作者简介:
金波(1977—),男,四川金堂人,硕士,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办公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