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教师的共同追求。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21世纪的教育主题。本文就自己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认识,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优化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一、创设问题冲突,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头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精彩的课堂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导入方式,将会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期待,收到一举成功的效果。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先播放课件,画面上先后出示三只大熊猫,第一只大熊猫骑着方形轮的小车,忽上忽下,第二只大熊猫骑着椭圆形轮的小车,一颠一颠,第三只大熊猫骑着圆形轮的小车,平稳地向前滚动。这时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呢?学生们既感到疑惑、又带这浓厚的兴趣想要“迫切”知道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之中。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创设情境。其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手段,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获取知识的最佳状态。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回答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问:“你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吗?”有些学生立刻不假思索地说:“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说:“是这样吗?”随即在黑板上写出113、106、529,让学生用3除,结果学生发现并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样。这时我说:“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创设这一情境,造成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主地进入到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三、运用合理教学方法,是学习新知、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
运用合理教学方法,使得新课教学扎实有效探索新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如果你在新知的教学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将会极易激发起学生动脑自行解题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學“分数与除法”的过程中,当我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5÷2后,对他们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请大家动动脑筋,自己想办法来进行解答,看看谁的方法多?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共想出了三种方法:观察所画的线段图得出方法4/7÷2=(4÷2)/7=2/7米;根据分数的意义,把4/7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2份,要求1份是多少,就是求单位“1”的1/2是多少,得出算法4/7÷2=4/7×1/2=2/7米;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解答,算法是4/7÷2=(4/7×1/2)÷(2×1/2)=4/7×1/2=2/7米。有了这么多的算法,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比较,得出一般性的方法。
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因此我改变以往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创境探索式教学模式,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如教学“长方体体积”,我给学生12快小正方体,让学生任意摆成一个长方体。有的学生开动脑筋摆出好多种,我根据学生的汇报分别将长、宽、高、体积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样的关系。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五、倾注情感因素,以情唤情
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可以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使学生尽情发挥自主性,激起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一个可尽情呼吸的绿色生态课堂。
我们班新来了一位同学,胆子很小,课堂上不敢大胆发言,常常躲在角落里默默无语。当我以慈母般的爱心接近他,关心他,帮助他时,渐渐地,他对老师有了感情,课堂上,我多给他表现的机会,并及时表扬,随机赞叹,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进行激励,他喜欢上了数学课,课堂上总能看见他举手,成绩也日渐进步。
六、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已走进课堂,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看好。五、六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度阶段。而数学却又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如:“圆的面积”一课,课件演示将圆分成2等分,用红;绿两种颜色区分开来,接着再分成8等分;16等分;32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由此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集形;声;色;为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不断探索教学规律,以更科学、更人文的教学方法,更加优化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杨东.新课程教学基本策略[M].开明出版社,2005,4.
作者简介:
张彩琴,大专学历,一级教师,从教29年,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优化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一、创设问题冲突,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头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精彩的课堂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导入方式,将会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期待,收到一举成功的效果。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先播放课件,画面上先后出示三只大熊猫,第一只大熊猫骑着方形轮的小车,忽上忽下,第二只大熊猫骑着椭圆形轮的小车,一颠一颠,第三只大熊猫骑着圆形轮的小车,平稳地向前滚动。这时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呢?学生们既感到疑惑、又带这浓厚的兴趣想要“迫切”知道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之中。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创设情境。其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手段,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获取知识的最佳状态。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回答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问:“你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吗?”有些学生立刻不假思索地说:“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说:“是这样吗?”随即在黑板上写出113、106、529,让学生用3除,结果学生发现并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样。这时我说:“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创设这一情境,造成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主地进入到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三、运用合理教学方法,是学习新知、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
运用合理教学方法,使得新课教学扎实有效探索新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如果你在新知的教学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将会极易激发起学生动脑自行解题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學“分数与除法”的过程中,当我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5÷2后,对他们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请大家动动脑筋,自己想办法来进行解答,看看谁的方法多?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共想出了三种方法:观察所画的线段图得出方法4/7÷2=(4÷2)/7=2/7米;根据分数的意义,把4/7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2份,要求1份是多少,就是求单位“1”的1/2是多少,得出算法4/7÷2=4/7×1/2=2/7米;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解答,算法是4/7÷2=(4/7×1/2)÷(2×1/2)=4/7×1/2=2/7米。有了这么多的算法,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比较,得出一般性的方法。
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因此我改变以往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创境探索式教学模式,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如教学“长方体体积”,我给学生12快小正方体,让学生任意摆成一个长方体。有的学生开动脑筋摆出好多种,我根据学生的汇报分别将长、宽、高、体积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样的关系。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五、倾注情感因素,以情唤情
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可以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使学生尽情发挥自主性,激起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一个可尽情呼吸的绿色生态课堂。
我们班新来了一位同学,胆子很小,课堂上不敢大胆发言,常常躲在角落里默默无语。当我以慈母般的爱心接近他,关心他,帮助他时,渐渐地,他对老师有了感情,课堂上,我多给他表现的机会,并及时表扬,随机赞叹,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进行激励,他喜欢上了数学课,课堂上总能看见他举手,成绩也日渐进步。
六、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已走进课堂,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看好。五、六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度阶段。而数学却又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如:“圆的面积”一课,课件演示将圆分成2等分,用红;绿两种颜色区分开来,接着再分成8等分;16等分;32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由此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集形;声;色;为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不断探索教学规律,以更科学、更人文的教学方法,更加优化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杨东.新课程教学基本策略[M].开明出版社,2005,4.
作者简介:
张彩琴,大专学历,一级教师,从教29年,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