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猝死糖尿病患者给我们的教训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h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回顾
  老汤今年72岁,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最近心电图检查被发现有轻度心肌缺血。由于是“轻度”缺血,加之自我感觉良好,老汤就没有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心血管问题,更不服用任何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某个周六,老汤将家里破损的凳子、椅子做了修理。晚上老伴为了慰劳老汤,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老汤喝酒、吃菜,情绪很好。哪知半夜时分,已经深睡了的老汤突然大喊一声。老伴顿时惊醒,发现老汤已经没有了呼吸心跳,离开了人间。
  病例讨论
  老汤这种情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脏猝死。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长、心血管危险因素多、糖尿病并发症多的患者特别容易发生这类猝死,也特别容易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
  约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自主神经病变,尤其是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这种神经病变可引起糖尿病无痛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是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没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一旦出现心肌严重缺血,会感到胸痛、憋气等,出现临床上所谓的心绞痛。这种心绞痛迫使患者停止活动,从而缓解了心肌缺血的症状。但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造成了对这种心肌缺血引起的痛觉缺失,因此当心肌缺血严重时,患者依然没有感觉到疾病的严重性,以致于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死因分析
  1 由于老汤长期的糖尿病病史,加上心肌缺血,实际上心电图上的轻度缺血未必就是“轻度”,可以是严重缺血而在心电图上没有表现出来,也可以是心肌缺血表现为时轻时重,在心电图上只是表现为“轻度”。老汤当晚进餐较多,饱餐可以使血流涌向胃肠道,心肌的供血相对减少。饮酒可以使人深睡,深度睡眠时,血流缓慢,心肌供血也会减少。
  2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可以引起心脏电活动的不稳定,促发心室颤动。例如,心电图上的QT间期表示心室去极化开始至复极化结束之间的时间,QT间期的异常代表交感神经功能对心脏去极化和复极化的影响结果。多项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及校正QT间期的延长与T波改变都导致了其心电不稳定性,从而增加了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最近,我们分析了3 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其中37%的患者合并有QTc延长,而且这部分患者合并有更多、更严重、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脏交感神经受损的突出表现是体位性低血压,即患者由卧位直立时收缩压下降≥30 mm Hg和/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长期随访的病死率高。
  通过不同运动量进行观察,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愈差,心脏功能下降及全身血管 和心率反应异常愈显著。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往往并有心脏血管和心肌病变,心功能下降,在低血糖、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补液、饱餐、吸烟和疲劳等因素诱发下,易发生心力衰竭。
  警惕无痛性心肌缺血
  对缺血性疼痛的感觉下降可影响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及时识别,甚至延误治疗。国外学者曾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这些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度是相似的,均有运动时的缺血。总计有16人运动时无心绞痛,其中10人为糖尿病患者。将无痛性心肌缺血组(16例)与运动时有心绞痛组(36例)比较,发现无痛性心肌缺血组有明显的自主神经损伤。自主神经功能损伤仅见于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而不发生于无糖尿病的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有痛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合并胸痛应被考虑有心肌缺血,除非已经找到其他引起胸痛的明确原因。但同样重要的是,不能解释的疲乏、迷糊、倦怠、浮肿、恶心和呕吐、出汗、心律紊乱、咳嗽、咳血痰或呼吸困难均可提示患者有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更严重者可以发生猝死。
  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预后差,急性期病死率高,心律失常、猝死、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者,这些与自主神经病变均有关。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血糖控制更重要,也更困难。发病时血糖愈高,预后愈差。低血糖又是心肌梗死的诱因或加重病情的因素,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因而需要对这些患者加强血糖监测。
  神经病变所致心梗或猝死的预防
  1 要加强对这类并发症的认识。对于病程长、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高度警惕,进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至少应该检查标准的心电图和卧、立位血压;对于心率持续超过90次/min、卧位起立后收缩压下降超过20 mm Hg,在没有明确的引起心动过速和体位性低血压原因时,应该考虑患者有自主神经病变。
  2 全面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越大。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混合性血脂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白蛋白尿以及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等。对于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加强心血管方面的检查,如标准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颈动脉内膜到壁层厚度的测定等,必要时需要行冠状动脉CT、核磁造影或减数造影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冠脉的狭窄或闭塞,避免心肌梗死或猝死。最近,我们对于病程10年以上的合并有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肥胖、以往心电图异常、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病等危险因素(至少两项)的糖尿病患者检查双源64排CT心脏冠脉造影,结果发现这些患者中的大多数均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需要进行干预治疗,尽管他们几乎都没有明显的心绞痛症状。这就说明,对于无症状但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必须高度重视心血管方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地发现和治疗心血管异常。
  3 病程长、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不可“逞强”去做体力上难以承受的活动或需要爆发力的运动。避免暴饮饱餐,避免在寒冷的气候或炎热的环境下运动。
  4 当然,降糖、降压治疗需要个体化的科学治疗。最近的国际多项临床研究提示,对于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多的老年患者,过度地降糖治疗会引发低血糖、增加心血管事件率和病死率。
其他文献
病史回顾  患者,男,28岁,间歇性肛周瘙痒7年,药物治疗后2周要求复查。  现病史:患者间歇性肛周瘙痒7年,且伴有临近阴囊和阴茎处皮肤瘙痒,有时也有双侧腹股沟皮肤瘙痒,与食物无明显关系,但自觉便秘会影响到肛周瘙痒症状。便秘时,肛周瘙痒会加重,当便秘减轻时,肛周瘙痒症状也减轻。两周前患者来我门诊就诊,当时诊断为便秘和皮炎,嘱其每晚口服一茶匙(5 ml)橄榄油,以缓解便秘症状,并建议必要时在肛周瘙痒
期刊
传统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方法有温度觉、痛觉、振动觉、触觉、位置觉及各项反射等,但缺乏精密度和准确度,解释性和重复性均很差。目前有多种检查方法在不断改进与发展中,不同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客观性等差异较大。  用于DPN筛查的方法  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还主要局限于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 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 可用来评估患者表皮压力觉
期刊
本文力图揭示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在罗马法和现代各国民法典中的对立统一,并运用社会契约论解释了两种诚信之统一的前提。本文证明,罗马法史上最早的诚信都是客观的,到了古典时期,诚信才分叉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别在诉讼和物权两个领域发挥作用。罗马人的诚信观念具有宗教起源以及斯多亚哲学的世俗起源。在古罗马的诉讼制度中,现代诚信原则的裁判诚信功能不仅由诚信诉讼承担,而且由许多制度承担,由此可见,现代诚信原则是
期刊
病例摘要  患者,男,65岁,患2型糖尿病13年,患者先后服用优降糖、二甲双胍、拜糖平等药物控制血糖,未正规监测血糖,偶测空腹血糖为8~13 mmol/L。6个月前,患者行走400米左右即感右小腿疲乏,沉重和紧绷感,休息10余分钟症状缓解,再次行走症状又出现,因此患者放弃运动而在家休息。3个月前,患者步行150米左右即出现上述症状,且同时出现右小腿胀痛,遂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效果欠佳。患者每天吸烟
期刊
此病例中患者以“乏力”为主诉。作为一个非特异的症状,乏力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内分泌与代谢因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肺心病、肾衰等);感染相关因素(细菌、病毒、真菌等);药物因素;睡眠紊乱;妊娠;精神因素等。在病史采集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询问和搜集相关的病史,如近期有无感染、发热,有无呼吸困难、心悸、少尿、多尿、水肿。既往病史及相关药物服用史,有无药物滥用史,月经及性生活情况
期刊
社区接诊  患者,男,34岁,呕吐、呕血半日来诊。中午患者在饭店就餐,食用凉菜、饮啤酒1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开始呕吐物为所进食物,呕吐3次后出现呕血,先后2次,每次约200 ml,腹泻1次,无腹痛、便急、下坠感,无黏液便和脓血便。无发热,无头晕、心悸。既往健康,否认胃病史和饮酒史,偶尔饮红酒,最多达1瓶(750 ml)。  查体:神志清楚,BP 120/70 mm Hg,P 80次/min,T
期刊
肯尼迪政府上台后调整美国的南亚政策,在提供大量援助的同时,美国怂恿尼赫鲁政府在中印边界采取军事冒险政策。在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时期,美国认为这场冲突为遏制中国提供了良机,它能够改变印度的不结盟政策,在南亚建立针对中国的“联合防御体系”。尽管美印双方在对付中国方面密切合作,美国的战略目标却没有实现。由于英国的坚持,肯尼迪政府未能向印度提供大规模的长期军事援助。美国力图加深中苏分裂,然而这一方针又与
期刊
专家简介  郭清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目前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垂体组委员,国际糖尿病青年编委和医学综合编委。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病和干预治疗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5篇,第1作者18篇;5篇被SCI或Medline收录,参编书籍4本,参加翻译糖尿病巨著《Joslin糖尿病学》;所参与的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2006年获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二等
期刊
专家简介  梁晓春,教授,博士生导师,科主任。临床工作将近三十年,培养硕士6名、博士10名。1999年~2000年曾在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研究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师承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祝谌予教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首都发展基金等重点课题12多项。曾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奖、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奖等7项。发表论文13
期刊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减轻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止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预防心血管病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是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中的重要原则。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心绞痛、胸闷和心肌梗死的常用中成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有多项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证明,该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疗效明显。  近年,国家及上海市政府不断加大对麝香保心丸的科研投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