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在贫困地区开发中的作用,强化其支持力度,探索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当前金融部门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贫困地区 经济发展 金融支持 金融发展
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辖8县1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贫困面大,是甘肃省唯一全市整体纳入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的地区,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088元。近年来,陇南市各金融机构认真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全力维护金融稳定,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强管理,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了全市金融的平稳运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与受宏观调控政策限制,商业银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与陇南建设项目对接,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双重不足,普惠金融需求与银行业服务缺位等矛盾制约了金融现代经济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是贷款投放总量不断增加。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货币政策,不断改进信贷营销策略,积极争取贷款审批授信额度,有效增加区域货币信贷投入总量。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3.76亿元,同比增长20.5%。存贷比由上年末的49.27%提高到51.09%,首次突破50%。
二是信贷结构得到优化。各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全市经济发展实际,加大对重点行业、“三农”经济、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是重点领域信贷需求得到保障。采取举办“首届金融活动周”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银企合作洽谈会、中小企业推介会,通过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推介,金融产品介绍等形式进一步强化银企合作。近三年达成贷款项目97个,累计发放贷款52.77亿元。并推进中小企业试验区的建设与培育,对1644家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通过征集中小企业信息,办理贷款卡的企业546户、取得银行授信意向297户、取得信贷融资的企业184户,金额为10.88亿元。
二、制约贫困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陇南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市情是发展不足,金融发展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快速发展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与受宏观调控政策限制的矛盾
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信贷资金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但当前“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经济对信贷资金的需求。突出的表现是对陇南工业经济的影响。陇南市的工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工业产值的完成主要依靠铅锌、硅铁等采掘、冶炼企业。
(二)商业银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与陇南建设项目对接的矛盾
缺乏好的建设项目和足额的贷款抵押,是长期以来制约陇南银行业加大对当地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的瓶颈。一些申报的项目由于受到规模小、效益低、自筹资金比例不足和担保条件不够等因素的限制,达不到商业银行信贷准入的门槛,导致陇南各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找不到好的出路,只能将大量的信贷资金上存到省分行。在此情况下,陇南各家商业银行被迫将部分信贷资金集中于少数行业,全市金融机构前20户贷款大户余额占各项贷款比例的39%,占企业贷款比例的78%。
(三)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双重不足的矛盾
从需求角度看,近几年国家实行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农民“求稳”的心态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加上农业结构转型进展缓慢、产业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欲望。从供给角度看,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变,实行精细化和审慎性管理,信贷程序十分严格,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偏高,服务设施落后,影响了金融对“三农”的支持。总体分析,目前陇南的农村金融供需状态是:一方面,虚假的信贷需求不足现象掩盖了“三农”经济发展,尤其是特色农业生产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对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需求实质;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大量流出、金融服务方式的欠缺、信贷管理模式的陈旧等,扼制了金融业对陇南农村的信贷投入,加剧了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的矛盾;与此同时,大部分申请贷款的农户自有财产(房屋)的价值太低,信用社认为不能作为有效抵押,能足额提供有效担保的贷款农户极少,绝大多数同一村的农户都不愿为贷款人担保,受担保条件的制约,农户贷款需求难以满足。
三、提升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效能的策略
一是争取政策倾斜,加大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应紧紧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信贷资源,加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效保障全市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的资金供给。坚持“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进一步缓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题,把改善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作为金融创新的主攻方向,做到信贷产品进一步创新、信贷手续进一步简化、信贷额度进一步提高、信贷服务进一步优化。
二是加强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引进、设立新的金融机构,鼓励各金融机构在县、乡镇设立新的网点,积极吸引股份制银行、非国有银行在陇南设立分支机构,打破农村信用社在欠发达地区金融垄断格局,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大力推动新型信贷产品的运用和开发,银行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农村房屋产权、知识产权、股权、林权等质押贷款业务。大力推动直接融资工作,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三是形成工作合力,优化金融环境。积极探索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协调配合的有效途径,健全信贷投放与财政性存款挂钩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信贷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要以《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组织各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大力加强征信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组织开展“信用陇南”、“信用社区”等系列创建活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优化全市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忠,沈明高.中国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03月
[2]陈阳,李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探析.《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8年第4期
作者简介:刘武军(1976-),男,甘肃省礼县人,政工师,学士,从事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和金融实务工作。
【关键词】贫困地区 经济发展 金融支持 金融发展
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辖8县1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贫困面大,是甘肃省唯一全市整体纳入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的地区,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088元。近年来,陇南市各金融机构认真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全力维护金融稳定,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强管理,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了全市金融的平稳运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与受宏观调控政策限制,商业银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与陇南建设项目对接,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双重不足,普惠金融需求与银行业服务缺位等矛盾制约了金融现代经济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是贷款投放总量不断增加。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货币政策,不断改进信贷营销策略,积极争取贷款审批授信额度,有效增加区域货币信贷投入总量。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3.76亿元,同比增长20.5%。存贷比由上年末的49.27%提高到51.09%,首次突破50%。
二是信贷结构得到优化。各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全市经济发展实际,加大对重点行业、“三农”经济、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是重点领域信贷需求得到保障。采取举办“首届金融活动周”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银企合作洽谈会、中小企业推介会,通过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推介,金融产品介绍等形式进一步强化银企合作。近三年达成贷款项目97个,累计发放贷款52.77亿元。并推进中小企业试验区的建设与培育,对1644家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通过征集中小企业信息,办理贷款卡的企业546户、取得银行授信意向297户、取得信贷融资的企业184户,金额为10.88亿元。
二、制约贫困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陇南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市情是发展不足,金融发展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快速发展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与受宏观调控政策限制的矛盾
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信贷资金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但当前“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经济对信贷资金的需求。突出的表现是对陇南工业经济的影响。陇南市的工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工业产值的完成主要依靠铅锌、硅铁等采掘、冶炼企业。
(二)商业银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与陇南建设项目对接的矛盾
缺乏好的建设项目和足额的贷款抵押,是长期以来制约陇南银行业加大对当地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的瓶颈。一些申报的项目由于受到规模小、效益低、自筹资金比例不足和担保条件不够等因素的限制,达不到商业银行信贷准入的门槛,导致陇南各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找不到好的出路,只能将大量的信贷资金上存到省分行。在此情况下,陇南各家商业银行被迫将部分信贷资金集中于少数行业,全市金融机构前20户贷款大户余额占各项贷款比例的39%,占企业贷款比例的78%。
(三)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双重不足的矛盾
从需求角度看,近几年国家实行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农民“求稳”的心态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加上农业结构转型进展缓慢、产业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欲望。从供给角度看,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变,实行精细化和审慎性管理,信贷程序十分严格,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偏高,服务设施落后,影响了金融对“三农”的支持。总体分析,目前陇南的农村金融供需状态是:一方面,虚假的信贷需求不足现象掩盖了“三农”经济发展,尤其是特色农业生产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对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需求实质;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大量流出、金融服务方式的欠缺、信贷管理模式的陈旧等,扼制了金融业对陇南农村的信贷投入,加剧了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的矛盾;与此同时,大部分申请贷款的农户自有财产(房屋)的价值太低,信用社认为不能作为有效抵押,能足额提供有效担保的贷款农户极少,绝大多数同一村的农户都不愿为贷款人担保,受担保条件的制约,农户贷款需求难以满足。
三、提升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效能的策略
一是争取政策倾斜,加大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应紧紧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信贷资源,加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效保障全市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的资金供给。坚持“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进一步缓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题,把改善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作为金融创新的主攻方向,做到信贷产品进一步创新、信贷手续进一步简化、信贷额度进一步提高、信贷服务进一步优化。
二是加强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引进、设立新的金融机构,鼓励各金融机构在县、乡镇设立新的网点,积极吸引股份制银行、非国有银行在陇南设立分支机构,打破农村信用社在欠发达地区金融垄断格局,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大力推动新型信贷产品的运用和开发,银行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农村房屋产权、知识产权、股权、林权等质押贷款业务。大力推动直接融资工作,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三是形成工作合力,优化金融环境。积极探索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协调配合的有效途径,健全信贷投放与财政性存款挂钩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信贷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要以《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组织各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大力加强征信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组织开展“信用陇南”、“信用社区”等系列创建活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优化全市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忠,沈明高.中国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03月
[2]陈阳,李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探析.《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8年第4期
作者简介:刘武军(1976-),男,甘肃省礼县人,政工师,学士,从事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和金融实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