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得让学生喜欢学,其次我们的教要不断适应学生的学,最后教学要有前瞻性和拓展性。
关键词:乐学 成功体验 思维
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所以我们教师的“教”就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在这里,本人就几年来的数学教学经验来谈谈“教促进学”的体会。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得让学生喜欢学,其次我们的教要不断适应学生的学,最后教学要有前瞻性和拓展性。这里所说的教,并不只是单指新授课教学,还包括练习课,作业的反馈评析,专题讲解、实践活动等。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教如何促进学生的学。
一、首先我们的“教”得让学生喜欢“学”。
要想让学生喜欢学,就得让他在学习中产生快乐感。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的方法骤然有很多,但最直接有效的也让学生难忘的还数教学幽默,当然幽默最好来自教师本人(即教师自已得喜欢所任教的学科专业)。富有幽默感的教师或多或少更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给他们带来快乐,使课堂不致单调。我们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而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的平台,成为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思维灵感的“乐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新奇的使用风趣的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出幽默感,让学生会心一笑,不仅课堂气氛轻松了不少,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同时又使学生品味和深思教学内容。记得我之前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学生眉头紧锁、埋头苦算,始终算不出。突然,我灵机一动,下令:“全体兔子起立,立正,提起前面两足。”所有的学生哈哈大笑,各个都瞪大了眼睛。
“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有45个头,下面该有多少只脚呢?”
“45×2=90(只)”学生齐声回答。
一个孩子说到:“脚好像少了。”
师:“观察下,少了多少只脚呢?”
生:“少了26只。”。
师:“真奇怪,这26只脚哪里去了呢?”
学生开心的说:“是被免子们提起来了。”
师:“那么,现在你们该知道笼里有几只兔子了吧。”
“有13只兔子”学生们欢叫着。
繁琐的数学题目在欢快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变得那么有趣、生动、明了了。就这样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个个求知若渴,教学效果特别理想。由此可见教师利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和谐幽默地带动着学生们探索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幽默”也就是数学的趣味性,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中,逐渐进入乐学的境界。这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的前提条件。
二、我们的“教”要不断地适应学生的“学”。
世间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有运动就有变化,我们的教学也不例外,也在不断地改革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前面说的学生喜欢学,这只是前提。如果我们地教不能适应学。刚开始的乐学情趣也会很快地被消磨光。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情况也在不断地变化。那么我们的教怎样不断地适应学生学呢?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求成欲和表现欲时,一旦“做中学”获得成功,将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经常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思维的独创性。教师的思维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一些学生的想法是我们未能预想到的。
前些时候,在教学改版后的新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分数”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就放手让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很快做出了不同的做法,一种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进行计算;另一种是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再者把分母和小数先约分再计算;还有的学生是将小数先乘上分子得到一个小数,然后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写成整数,再约分的方法……最后,我慢慢引导他们发现其中最优化方法。在这一探究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过程,收获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这种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行为本身,对个体来说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同时有利于我们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以便随机应变作适应性调整给学生以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然就对知识印象深刻。
2、我们的教学设计尽量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能给学生以方向和动力。平时,教学中的问题是由教师给出的,这无可非议,但问题若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则更能贴近学生思维实际。比如,这个学期我在教学工程问题时,题目是这样的:一项工程,甲单独修要10天完成,乙单独修要15天完成。你能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的问题才是学生感到问题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同时我们教师也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活动,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并由浅入深作出回答,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成功体验。
3、对学生的错误想法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并否定。对于学生中的错误想法,教师不要急于给予否定,而應该让学生不断进行尝试,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并通过多种解题思路分析出导致错误的原因,或者逆向思考,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及对自己行为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的反省认知。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这节课时,我出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4,已知它的周长是90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许多学生做成了:
90÷(5+4)=10(cm)
长:10×5=50(cm)
宽:10×4=40(cm) 我并不急于马上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让所有的学生检验一下自己的做法,反过来求下周长,验证下是否正确,很快他们发现了自己不对的地方,原来是忘记了除以2,或者也可以将周长先除以2.这样处理使学生可以换下思维角度,逐步将孩子的思维引向深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直面学生可能的差错和争议,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样他们的收获才会更大。
三、我们的“教”要有前瞻性和拓展性。
有了乐学的前提和适应性教学这个基础,这第三点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的关键。可以说数学是一门严密系统性的学科,内容的安排是螺绽式上升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从整个数学学科角度给所教的数学知识一个准确的定位,不仅要着眼于当前,更要着眼于未来,这就关系到教学的前瞻性和拓展性问题。
1、我们的“教”要有前瞻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和造诣。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给小学数学定位,把握教材的广度、深度、难度,明确在教学时该留多少的余地和知识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展,这样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后续的,比较难度掌握的知识打好基础,以促进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要留给学生太多的句号,而是要多留给学生省略号或问号。比如在教学数的意义时,可以用数轴表示,小学接触的数都在数轴右边表示,而数轴左边可以留出空间,让生初步感受极限思想,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还有数没学完,会引发他们继续思考,激发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的后续发展。
2、我们的“教”要有拓展性。也就是说我们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延伸,不仅教给学生知识的量,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深刻地阐述了以下论点: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特别在练习课中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效果不错。例如: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0.5千米,30天完成,实际每天修0.6千米,实际多少天完成?学生很容易根据数量关系得出0.5×30÷0.6。接着变:原计划每天修0.5千米,3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1千米,实际多少天完成?引导学生观察问题不变,只条件叙述变了,数学关系不变,容易得出0.5×30÷(0.5+0.1)。再变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0.5米,3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1千米,这样可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引导学生注意:这一次问题变了,数量关系也变了,但方法都是相同的,学生经过思考也能得出:30-0.5×60÷(0.5+0.1)。这种教学方法适合运用在高年级的很多应用题中。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将更活跃,探索问题将更主动,学习的效果将会更好!
总之,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改变,改变那种只关注结论,而忽略过程的状况,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要真正读懂学生,要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進学生未来更好地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小梅.精彩课堂 不容“错”过[J].小学数学教师,2014,(1):67—68
[2]徐向玉。“教”要适应“学”【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11—12
关键词:乐学 成功体验 思维
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所以我们教师的“教”就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在这里,本人就几年来的数学教学经验来谈谈“教促进学”的体会。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得让学生喜欢学,其次我们的教要不断适应学生的学,最后教学要有前瞻性和拓展性。这里所说的教,并不只是单指新授课教学,还包括练习课,作业的反馈评析,专题讲解、实践活动等。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教如何促进学生的学。
一、首先我们的“教”得让学生喜欢“学”。
要想让学生喜欢学,就得让他在学习中产生快乐感。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的方法骤然有很多,但最直接有效的也让学生难忘的还数教学幽默,当然幽默最好来自教师本人(即教师自已得喜欢所任教的学科专业)。富有幽默感的教师或多或少更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给他们带来快乐,使课堂不致单调。我们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而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的平台,成为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思维灵感的“乐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新奇的使用风趣的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出幽默感,让学生会心一笑,不仅课堂气氛轻松了不少,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同时又使学生品味和深思教学内容。记得我之前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学生眉头紧锁、埋头苦算,始终算不出。突然,我灵机一动,下令:“全体兔子起立,立正,提起前面两足。”所有的学生哈哈大笑,各个都瞪大了眼睛。
“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有45个头,下面该有多少只脚呢?”
“45×2=90(只)”学生齐声回答。
一个孩子说到:“脚好像少了。”
师:“观察下,少了多少只脚呢?”
生:“少了26只。”。
师:“真奇怪,这26只脚哪里去了呢?”
学生开心的说:“是被免子们提起来了。”
师:“那么,现在你们该知道笼里有几只兔子了吧。”
“有13只兔子”学生们欢叫着。
繁琐的数学题目在欢快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变得那么有趣、生动、明了了。就这样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个个求知若渴,教学效果特别理想。由此可见教师利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和谐幽默地带动着学生们探索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幽默”也就是数学的趣味性,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中,逐渐进入乐学的境界。这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的前提条件。
二、我们的“教”要不断地适应学生的“学”。
世间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有运动就有变化,我们的教学也不例外,也在不断地改革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前面说的学生喜欢学,这只是前提。如果我们地教不能适应学。刚开始的乐学情趣也会很快地被消磨光。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情况也在不断地变化。那么我们的教怎样不断地适应学生学呢?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求成欲和表现欲时,一旦“做中学”获得成功,将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经常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思维的独创性。教师的思维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一些学生的想法是我们未能预想到的。
前些时候,在教学改版后的新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分数”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就放手让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很快做出了不同的做法,一种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进行计算;另一种是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再者把分母和小数先约分再计算;还有的学生是将小数先乘上分子得到一个小数,然后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写成整数,再约分的方法……最后,我慢慢引导他们发现其中最优化方法。在这一探究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过程,收获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这种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行为本身,对个体来说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同时有利于我们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以便随机应变作适应性调整给学生以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然就对知识印象深刻。
2、我们的教学设计尽量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能给学生以方向和动力。平时,教学中的问题是由教师给出的,这无可非议,但问题若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则更能贴近学生思维实际。比如,这个学期我在教学工程问题时,题目是这样的:一项工程,甲单独修要10天完成,乙单独修要15天完成。你能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的问题才是学生感到问题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同时我们教师也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活动,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并由浅入深作出回答,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成功体验。
3、对学生的错误想法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并否定。对于学生中的错误想法,教师不要急于给予否定,而應该让学生不断进行尝试,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并通过多种解题思路分析出导致错误的原因,或者逆向思考,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及对自己行为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的反省认知。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这节课时,我出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4,已知它的周长是90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许多学生做成了:
90÷(5+4)=10(cm)
长:10×5=50(cm)
宽:10×4=40(cm) 我并不急于马上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让所有的学生检验一下自己的做法,反过来求下周长,验证下是否正确,很快他们发现了自己不对的地方,原来是忘记了除以2,或者也可以将周长先除以2.这样处理使学生可以换下思维角度,逐步将孩子的思维引向深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直面学生可能的差错和争议,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样他们的收获才会更大。
三、我们的“教”要有前瞻性和拓展性。
有了乐学的前提和适应性教学这个基础,这第三点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的关键。可以说数学是一门严密系统性的学科,内容的安排是螺绽式上升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从整个数学学科角度给所教的数学知识一个准确的定位,不仅要着眼于当前,更要着眼于未来,这就关系到教学的前瞻性和拓展性问题。
1、我们的“教”要有前瞻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和造诣。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给小学数学定位,把握教材的广度、深度、难度,明确在教学时该留多少的余地和知识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展,这样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后续的,比较难度掌握的知识打好基础,以促进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要留给学生太多的句号,而是要多留给学生省略号或问号。比如在教学数的意义时,可以用数轴表示,小学接触的数都在数轴右边表示,而数轴左边可以留出空间,让生初步感受极限思想,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还有数没学完,会引发他们继续思考,激发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的后续发展。
2、我们的“教”要有拓展性。也就是说我们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延伸,不仅教给学生知识的量,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深刻地阐述了以下论点: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特别在练习课中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效果不错。例如: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0.5千米,30天完成,实际每天修0.6千米,实际多少天完成?学生很容易根据数量关系得出0.5×30÷0.6。接着变:原计划每天修0.5千米,3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1千米,实际多少天完成?引导学生观察问题不变,只条件叙述变了,数学关系不变,容易得出0.5×30÷(0.5+0.1)。再变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0.5米,3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1千米,这样可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引导学生注意:这一次问题变了,数量关系也变了,但方法都是相同的,学生经过思考也能得出:30-0.5×60÷(0.5+0.1)。这种教学方法适合运用在高年级的很多应用题中。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将更活跃,探索问题将更主动,学习的效果将会更好!
总之,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改变,改变那种只关注结论,而忽略过程的状况,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要真正读懂学生,要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進学生未来更好地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小梅.精彩课堂 不容“错”过[J].小学数学教师,2014,(1):67—68
[2]徐向玉。“教”要适应“学”【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