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促进衡水市外贸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全面调研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分析我市地方高校现行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供需对接的外贸人才的培养战略。
关键词:外贸企业 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
一、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结构
根据现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有如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人才需求为国际市场开拓及商务谈判人才,例如国际商务师和外销员等;第二层次的人才需求为外贸跟单员,主要从事外贸的跟单业务;第三层次为具备外贸单证制作与处理能力的人才;第四层次的人才需求为具有报检、报关业务能力、国际货运、船运代理企业业务技能的人才,如报检员、报关员等。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二、衡水市外贸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
衡水市属于内地中小型城市,目前,市内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业务人员构成很复杂,最主要的来源还是高校的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要从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对外贸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比较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会略有不同。
我市现有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衡水学院)和一所高等职业院校(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这两所院校均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其中衡水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本、专科专业,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在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上,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法规与惯例,熟练的掌握商务英语,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另外国际贸易专业的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对本地的外贸企业和市场环境调研的基础之上,对培养方案进行不断的微调与改革,充分研究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划分教学模块,统一教学内容,根据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考虑调整和增设新的课程。
三、外贸企业人才需求与现实差距
1.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企业需求的偏差。欠发达地区外贸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位于培养具备专业理论基础,熟悉外贸基本理论,能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满足涉外部门工作需求的应用型外经贸专门人才。这沿袭了教育部规定的一套内容和模式,对于地方特色的关注有所欠缺,主要是与地方产业、企业等方面的对接有偏差,其结果是培养出的外贸人才无法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2.高校外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院系的通才培养方案为基础,设置的课程科目众多,对于在实际外贸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难以突出。课程体系中知识点交叉重复。例如《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中很多内容重复出现。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例如《国际商务》课程中大量的内容涉及到古典贸易理论、经济一体化进程等本来只需了解即可的知识,缺乏针对地方外贸产业、外贸企业配套相关知识的讲解。
四、与需求对接的外贸企业人才培养战略
就目前衡水市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高校应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应定位为培养熟悉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具有过硬的外语沟通能力,良好的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改革。侧重能力培养,教研室内部各课程组通过讨论,对各门课程中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适当精简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比例,增加应用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根据国际发展的宏观形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的同步更新。开展模拟教学,对进出口交易流程、单证的制作流程、外贸展会、报关、报检等实务操作的模拟,学生更加熟悉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
2.教学方法改革。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单调的讲授法,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采用多媒体、录像、网络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发深层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业务操作技能。购买实用的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参与模拟外贸业务操作,使其真正认识到外贸业务各环节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3.加强实践教学。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外贸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安排学生进行实践。安排学生参加各种进出口产品的交易会,开阔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另外,还可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及假期进入外贸企业实习。
4.鼓励考取职业资格证。鼓励学生积极的、有选择性的考取外贸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单证员、报验员、报关员等资格证书。使学生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为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轶翔.邢台市地方高校外贸人才培养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 ,2013,(1):31-32
[2]宋丽娜.外贸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模式研[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6):93-95
[3]吴丹辉.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关键词:外贸企业 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
一、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结构
根据现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有如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人才需求为国际市场开拓及商务谈判人才,例如国际商务师和外销员等;第二层次的人才需求为外贸跟单员,主要从事外贸的跟单业务;第三层次为具备外贸单证制作与处理能力的人才;第四层次的人才需求为具有报检、报关业务能力、国际货运、船运代理企业业务技能的人才,如报检员、报关员等。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二、衡水市外贸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
衡水市属于内地中小型城市,目前,市内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业务人员构成很复杂,最主要的来源还是高校的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要从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对外贸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比较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会略有不同。
我市现有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衡水学院)和一所高等职业院校(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这两所院校均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其中衡水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本、专科专业,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在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上,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法规与惯例,熟练的掌握商务英语,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另外国际贸易专业的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对本地的外贸企业和市场环境调研的基础之上,对培养方案进行不断的微调与改革,充分研究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划分教学模块,统一教学内容,根据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考虑调整和增设新的课程。
三、外贸企业人才需求与现实差距
1.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企业需求的偏差。欠发达地区外贸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位于培养具备专业理论基础,熟悉外贸基本理论,能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满足涉外部门工作需求的应用型外经贸专门人才。这沿袭了教育部规定的一套内容和模式,对于地方特色的关注有所欠缺,主要是与地方产业、企业等方面的对接有偏差,其结果是培养出的外贸人才无法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2.高校外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院系的通才培养方案为基础,设置的课程科目众多,对于在实际外贸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难以突出。课程体系中知识点交叉重复。例如《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中很多内容重复出现。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例如《国际商务》课程中大量的内容涉及到古典贸易理论、经济一体化进程等本来只需了解即可的知识,缺乏针对地方外贸产业、外贸企业配套相关知识的讲解。
四、与需求对接的外贸企业人才培养战略
就目前衡水市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高校应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应定位为培养熟悉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具有过硬的外语沟通能力,良好的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改革。侧重能力培养,教研室内部各课程组通过讨论,对各门课程中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适当精简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比例,增加应用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根据国际发展的宏观形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的同步更新。开展模拟教学,对进出口交易流程、单证的制作流程、外贸展会、报关、报检等实务操作的模拟,学生更加熟悉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
2.教学方法改革。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单调的讲授法,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采用多媒体、录像、网络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发深层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业务操作技能。购买实用的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参与模拟外贸业务操作,使其真正认识到外贸业务各环节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3.加强实践教学。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外贸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安排学生进行实践。安排学生参加各种进出口产品的交易会,开阔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另外,还可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及假期进入外贸企业实习。
4.鼓励考取职业资格证。鼓励学生积极的、有选择性的考取外贸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单证员、报验员、报关员等资格证书。使学生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为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轶翔.邢台市地方高校外贸人才培养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 ,2013,(1):31-32
[2]宋丽娜.外贸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模式研[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6):93-95
[3]吴丹辉.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