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氨茶碱、地塞米松联合雾化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44例重症患儿,治疗前后连续记录患儿症状、体征,监测FEV1及血气分析,进行对比治疗分析。结果:临床治愈36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10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结论:本法简单,便于操作,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药物价格低廉,作用迅速,用量少,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氨茶碱 地塞米松 哮喘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资料与方法
重症哮喘患儿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5~14岁。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甚至表现为端坐呼吸,语言不连贯,严重紫绀,意识障碍及心功能不全的征象,三凹征隐约可见,双肺明显哮鸣音,心率140次/分以上,呼吸频率>40次/分,SaO2下降≤90%。
治疗方法:44例患儿在吸氧、静脉应用抗生素基础上进行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1~2mg/(kg·次),地塞米松注射液1~2.5mg/次+0.9%氯化钠注射液50~100ml,混合加入雾化器皿中,开通电源,有雾气出现,稳定后吸入即可。
观察方法:全部病例选用统一的抗炎平喘方案,设有分组资料及对比方法。治疗前后连续记录患儿症状、体征,监测FEV1及血气分析。
判断标准:按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结 果
临床控制44例,哮喘消除36例,显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吸入前后疗效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
症状及体征变化:呼吸和心率减慢所需时间1~3小时,哮鸣音开始减少所需时间0.5~12小时,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1~3天。
肺功能和血气分析FEV1,由吸入前的(51±5)%增加到(70±6)%,吸入利多卡因、氨茶堿、地塞米松混合液前PaCO2平均58.5±6.75mmHg,SaO2≤90%,吸入混合液后PaCO2降至正常范围,SaO2上升均≥95%。
讨 论
根据呼吸道的解剖学、药代动力学和气流动力学的特点,治疗哮喘药物吸入疗法的解剖学基础:①肺脏是开放性器官,可以借助呼吸过程将药物吸入体内;②支气管和肺组织富含多种药物受体;③肺部表面积巨大,新生儿为2.8m2,8岁时为32m2,到成人期为75m2,而成人总面积可达90m2;④药物经肺部入血的距离短,仅为0.5~10μm,而小肠微绒毛上皮入血距离为100μm;⑤可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
利多卡因除有局麻、抗心律失常作用外,还有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对ALI(急性肺损伤)有防治作用。近年来,尤其2000年又发现利多卡因尚具有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渗出与多个炎症反应环节(如趋化、粘附及呼吸暴发产生氧自由基等),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胰酶引起的肺损伤及抑制和减轻机体对内毒素的反应等。
氨茶碱不仅可解除支气管痉挛,还有抗炎、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脱颗粒以及刺激儿茶酚胺释放等作用,对吸入抗原后立即发生速发型哮喘反应(IAR)和约在6小时后发生的哮喘迟发型(LAR)都有效。
地塞米松能增加cAMP合成,阻止白三烯、前列腺素、血栓素原发介质的释放,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的生成,从而预防和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气道反应性和抑制LAR,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
本组44例重症哮喘患者,利多卡因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雾化吸入后:①降低气道反应性,阻断局部异常刺激冲动的传导;②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腺体分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③增加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减轻气管内炎症及管壁的水肿;④湿化气道降低痰液的黏稠度,有利于痰液的清除,从而改善通气功能,使哮喘得到有效控制;⑤联合用药很少出现全身药物不良反应。如氨茶碱安全范围较小,用量过大、时间过快易引起心律失常、血压骤降、兴奋不安甚至惊厥;⑥作用迅速,用量少,仪器简单便于操作,药物价格低廉,临床使用方便。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75-179.
2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的防治常规试行.中华儿科杂志,1998,36:747-751.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氨茶碱 地塞米松 哮喘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资料与方法
重症哮喘患儿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5~14岁。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甚至表现为端坐呼吸,语言不连贯,严重紫绀,意识障碍及心功能不全的征象,三凹征隐约可见,双肺明显哮鸣音,心率140次/分以上,呼吸频率>40次/分,SaO2下降≤90%。
治疗方法:44例患儿在吸氧、静脉应用抗生素基础上进行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1~2mg/(kg·次),地塞米松注射液1~2.5mg/次+0.9%氯化钠注射液50~100ml,混合加入雾化器皿中,开通电源,有雾气出现,稳定后吸入即可。
观察方法:全部病例选用统一的抗炎平喘方案,设有分组资料及对比方法。治疗前后连续记录患儿症状、体征,监测FEV1及血气分析。
判断标准:按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结 果
临床控制44例,哮喘消除36例,显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吸入前后疗效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
症状及体征变化:呼吸和心率减慢所需时间1~3小时,哮鸣音开始减少所需时间0.5~12小时,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1~3天。
肺功能和血气分析FEV1,由吸入前的(51±5)%增加到(70±6)%,吸入利多卡因、氨茶堿、地塞米松混合液前PaCO2平均58.5±6.75mmHg,SaO2≤90%,吸入混合液后PaCO2降至正常范围,SaO2上升均≥95%。
讨 论
根据呼吸道的解剖学、药代动力学和气流动力学的特点,治疗哮喘药物吸入疗法的解剖学基础:①肺脏是开放性器官,可以借助呼吸过程将药物吸入体内;②支气管和肺组织富含多种药物受体;③肺部表面积巨大,新生儿为2.8m2,8岁时为32m2,到成人期为75m2,而成人总面积可达90m2;④药物经肺部入血的距离短,仅为0.5~10μm,而小肠微绒毛上皮入血距离为100μm;⑤可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
利多卡因除有局麻、抗心律失常作用外,还有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对ALI(急性肺损伤)有防治作用。近年来,尤其2000年又发现利多卡因尚具有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渗出与多个炎症反应环节(如趋化、粘附及呼吸暴发产生氧自由基等),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胰酶引起的肺损伤及抑制和减轻机体对内毒素的反应等。
氨茶碱不仅可解除支气管痉挛,还有抗炎、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脱颗粒以及刺激儿茶酚胺释放等作用,对吸入抗原后立即发生速发型哮喘反应(IAR)和约在6小时后发生的哮喘迟发型(LAR)都有效。
地塞米松能增加cAMP合成,阻止白三烯、前列腺素、血栓素原发介质的释放,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的生成,从而预防和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气道反应性和抑制LAR,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
本组44例重症哮喘患者,利多卡因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雾化吸入后:①降低气道反应性,阻断局部异常刺激冲动的传导;②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腺体分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③增加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减轻气管内炎症及管壁的水肿;④湿化气道降低痰液的黏稠度,有利于痰液的清除,从而改善通气功能,使哮喘得到有效控制;⑤联合用药很少出现全身药物不良反应。如氨茶碱安全范围较小,用量过大、时间过快易引起心律失常、血压骤降、兴奋不安甚至惊厥;⑥作用迅速,用量少,仪器简单便于操作,药物价格低廉,临床使用方便。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75-179.
2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的防治常规试行.中华儿科杂志,1998,36:747-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