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集欣赏性、互动性、个性表现、合作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中,通过关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自然美的感受力,引导学生通过有趣的造型表现,以儿童创作为本位,以教学为手段,表现生活,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和兴趣,达到师生共创生成。现就手工制作《废弃物利用——巧用泡沫包装袋》,浅谈我的思考与尝试。
1.关注生活,丰富实践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动人”的艺术往往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不断引导学生注重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果课堂上教师把权威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参与限制过多,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趋异性思维,学习过程会沦为被灌输的过程。这样的美术学习就是枯燥的,最终会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小学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如这样教下去,学生们永远只会跟在我们后面走,他们只会模仿,下意识地照抄,缺失个体主动性的创造。课堂上,我先请学生观察带来的泡沫包装袋,对它的独特形态、质地、纹理等方面欣赏探究,从引发学生关注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帮助他们体会废弃物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展开有内容、有生命的造型表现。用课件展示古今中外各式的废旧物造型作品,拓展学生的视觉经验,通过认识有趣的造型物体,体会到多元的造型文化内涵。
2.领悟童心,激发灵性
美术课程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我们的教学并不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应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
(1)激趣。欣赏教师收集的泡沫包装袋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泡沫包装袋作品风格迥异的造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实物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范作,把作品分发给各组,组织讨论。“大家来说一说:老师是怎样把泡沫包装袋做成好看的花朵呢?”引导学生探讨制作方法的多样性,同时请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
(2)引导小组成员探讨,让学生把它随意地摆放。“看一看像什么?再换个方向,看一看像什么,能变成什么?”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处在好奇、自信的状态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 发展其想象潜能,教师把学生带出课堂,驰骋到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去,既可以废物利用,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想象中升华。
(3)观察、触摸,调动学生多感官,不断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营造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通过简单的“摆”,摆出动态,摆出情节,摆出趣味;在有规律的课堂秩序与多样化之间,在平和的课堂气氛与活跃之间,在课堂的组织纪律性和创造性之间寻求平衡,为下面制作作好铺垫。
3.张扬个性,舒展心灵
建立宽松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促使其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为学生提供五彩缤纷的舞台,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自我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掘。用课件展示,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材料和不同方法创作的作品。说一说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并融入学习过程之中,丰富学生艺术创作的经验。教师介绍教科书中的制作步骤,并明确其注意事项。为学生搭建一个“应物象形”的思维连接点,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特定的审美情景,使学生了解、掌握泡沫包装袋的联想设计制作方法。教师在学生制作时,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根据泡沫包装袋的形状进行创意制作,使学生拥有适度的个人选择空间,达到愉快的学习心理状态,拓展课程资源。
4.小结创想,回味乐趣
(1)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组织学生相互观赏、交流和评比,在教室里布置优秀设计作品展。学生在互评互赏中,更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来自学生的资源,使课堂成为一个资源不断生成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2)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在教学中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环保与创新,通过视频(环保节纪录片)介绍“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等,诱导学生发现、收集废旧材料,多次循环利用,美化我们的家园。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创想,将环保的知识介绍给亲友们,升华学习内容,提升社会责任感。
总之,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教材中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在长期的美术教学中渗透积累,将美术创造教育的内容与美术教材在教学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美术创新教育应依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由外到内、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自由地驰骋,飞向未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
1.关注生活,丰富实践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动人”的艺术往往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不断引导学生注重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果课堂上教师把权威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参与限制过多,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趋异性思维,学习过程会沦为被灌输的过程。这样的美术学习就是枯燥的,最终会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小学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如这样教下去,学生们永远只会跟在我们后面走,他们只会模仿,下意识地照抄,缺失个体主动性的创造。课堂上,我先请学生观察带来的泡沫包装袋,对它的独特形态、质地、纹理等方面欣赏探究,从引发学生关注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帮助他们体会废弃物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展开有内容、有生命的造型表现。用课件展示古今中外各式的废旧物造型作品,拓展学生的视觉经验,通过认识有趣的造型物体,体会到多元的造型文化内涵。
2.领悟童心,激发灵性
美术课程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我们的教学并不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应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
(1)激趣。欣赏教师收集的泡沫包装袋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泡沫包装袋作品风格迥异的造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实物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范作,把作品分发给各组,组织讨论。“大家来说一说:老师是怎样把泡沫包装袋做成好看的花朵呢?”引导学生探讨制作方法的多样性,同时请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
(2)引导小组成员探讨,让学生把它随意地摆放。“看一看像什么?再换个方向,看一看像什么,能变成什么?”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处在好奇、自信的状态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 发展其想象潜能,教师把学生带出课堂,驰骋到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去,既可以废物利用,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想象中升华。
(3)观察、触摸,调动学生多感官,不断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营造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通过简单的“摆”,摆出动态,摆出情节,摆出趣味;在有规律的课堂秩序与多样化之间,在平和的课堂气氛与活跃之间,在课堂的组织纪律性和创造性之间寻求平衡,为下面制作作好铺垫。
3.张扬个性,舒展心灵
建立宽松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促使其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为学生提供五彩缤纷的舞台,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自我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掘。用课件展示,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材料和不同方法创作的作品。说一说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并融入学习过程之中,丰富学生艺术创作的经验。教师介绍教科书中的制作步骤,并明确其注意事项。为学生搭建一个“应物象形”的思维连接点,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特定的审美情景,使学生了解、掌握泡沫包装袋的联想设计制作方法。教师在学生制作时,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根据泡沫包装袋的形状进行创意制作,使学生拥有适度的个人选择空间,达到愉快的学习心理状态,拓展课程资源。
4.小结创想,回味乐趣
(1)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组织学生相互观赏、交流和评比,在教室里布置优秀设计作品展。学生在互评互赏中,更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来自学生的资源,使课堂成为一个资源不断生成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2)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在教学中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环保与创新,通过视频(环保节纪录片)介绍“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等,诱导学生发现、收集废旧材料,多次循环利用,美化我们的家园。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创想,将环保的知识介绍给亲友们,升华学习内容,提升社会责任感。
总之,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教材中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在长期的美术教学中渗透积累,将美术创造教育的内容与美术教材在教学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美术创新教育应依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由外到内、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自由地驰骋,飞向未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