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万明医院院长郑吉龙这么形容生命关怀医院所存在的意义:“亲人奔向生命彼岸,可谓全家上下无人安宁。但是很多家庭成员常常是社会的栋梁,家庭的支柱,有着繁重的工作。他们对亲人不可能提供长相厮守的照顾,更不可能提供专业的护理、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配餐,而我们的生命关怀医院就能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知识改变命运
70年代末的高考恢复,使许多年轻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这也包括退伍回到家乡的郑吉龙。他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第四年毕业的时候,学院在我们那一届100名学生中选了5名分配到北京,这其中就有我。”回忆到当时的情景,郑吉龙略显自豪。
分配到北京的郑吉龙在中国国际旅行社工作了3年,随后在一次某中日合资企业的公开招聘中,他以精通日语、韩语、英语的优势,从上千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了考官们一致的青睐。不久,郑吉龙被委派到日本野村国际研修中心学习企业管理,成为国内率先接触MBA核心课程的人员之一。接着他又经过系统学习于1999年拿到了美国城市大学MBA学位。离开那家中日合资企业后,郑吉龙开始了他的酒店管理生涯,十年的酒店管理不仅丰富了他的管理经验,而且强化了他的服务意识。
错失为母送终,激发创业梦想
2003年,郑吉龙受命赴山东淄博管理一家800多名员工的酒店,第二年母亲突然病危,还未等他赶回母亲身边,她已经孤独地走了。“此前我对生命关怀方面还一窍不通,令我萌生建立生命关怀医院想法的,是我的母亲。她的突然去世,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我开始对生命关怀进行深层思考,于是我想结束十年的酒店生涯,自己重新创业。”受母亲去世影响,郑吉龙选择了生命关怀这个对他而言非常陌生的行业。他希望为更多患有疾病且根治无望的晚期病人和高龄老人提供生理和心理的关怀。
郑吉龙最大的愿望是创办一个能提供一流服务的生命关怀机构。他说:“我们主张提供身、心、灵三方面的整体关怀。身代表身躯的关怀;心,代表心理的关怀;灵,代表灵性的关怀。医生、护士和护工多和老人聊天,多沟通,条件允许就带老人到户外活动,通过多种关怀让他们忘掉疼痛和对死亡的恐惧,让老人带着愉快的心情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
现行医疗体制下的困惑
郑吉龙从酒店管理的经历中寻找智慧,遵循办院的三H理念——医院(Hospital)、家庭(Home)、酒店(Hotel)三位一体。九年了,万明医院历尽艰难生存了下来,而且在业内早已声名鹊起,然而医保的问题至今还困绕着万明医院的发展,许许多多病人因为没有医保而不能入住。郑吉龙无奈地说:“我们与常规医院相比有很大的区别,来到这里的患者基本都是放弃常规治疗,寻求心理疏导,以期提高生命质量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配置太多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在国家没有出台专项政策的情况下,这可能成为我们申请医保的障碍,再加上这几年北京的医保申请被冻结,更是雪上加霜。
“到现在为止,医院每年都没有盈利,今年的经营状况持平。”郑吉龙说,亲戚朋友都劝他放弃这件事,他不同意。他认为自己所做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公益事业,他一直期盼国家能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他相信国家这么重视老龄事业,早晚会在这方面有所行动。“这种民营机构,前期一定要亏的,但只要经营好是会盈利的,一定要赢得好名声。”郑吉龙选择坚持。
不变信念 矢志坚守
郑吉龙始终想把生命关怀的项目推广到全国各地,2009年7月26日,美国最大的临终关怀机构Vitas Innovative Hospice Care派Mike Xie博士到访万明医院。在美国,关怀医院是沐浴在政策阳光之下的,他们此次过来就是为了考察合资项目的可行性。2009年的时候,万明医院还是举步维艰,不论是资金还是政策都非常稀缺。虽然Mike Xie博士表示资金多少都不是问题,但最后还是因为对国内的政策没有信心打了退堂鼓。
后来随着万明医院知名度的提高和对生命关怀理念的普及,社会各界陆续涌现了十几个爱心团体将困境中的万明医院作为爱心基地给予支持。来自10余所大学的学生和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为万明医院提供志愿服务。7个爱心团队在万明医院建立了爱心基地。有人捐款,有人捐物,虽然不是很多,但这些爱心行为给了郑吉龙莫大的鼓舞。
使郑吉龙坚持下来的原因还有众多国内外人士的关注:2007年11月15日,美国甘维真公司首席顾问柯湘女士访问万明医院,与郑吉龙讨论生命关怀事业的前景;2009年6月16日,北京京西学校9位外籍师生,到本院做了义工活动;2009年8月21日,由芭芭拉多西博士率领的美国人民对人民大使项目代表团到访万明医院;2013年11月3日,由佐藤弘夫博士率领的日本学术振兴会国际研讨代表团到访万明医院,并称万明医院的成就将改写中国生命关怀事业的历史。
知识改变命运
70年代末的高考恢复,使许多年轻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这也包括退伍回到家乡的郑吉龙。他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第四年毕业的时候,学院在我们那一届100名学生中选了5名分配到北京,这其中就有我。”回忆到当时的情景,郑吉龙略显自豪。
分配到北京的郑吉龙在中国国际旅行社工作了3年,随后在一次某中日合资企业的公开招聘中,他以精通日语、韩语、英语的优势,从上千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了考官们一致的青睐。不久,郑吉龙被委派到日本野村国际研修中心学习企业管理,成为国内率先接触MBA核心课程的人员之一。接着他又经过系统学习于1999年拿到了美国城市大学MBA学位。离开那家中日合资企业后,郑吉龙开始了他的酒店管理生涯,十年的酒店管理不仅丰富了他的管理经验,而且强化了他的服务意识。
错失为母送终,激发创业梦想
2003年,郑吉龙受命赴山东淄博管理一家800多名员工的酒店,第二年母亲突然病危,还未等他赶回母亲身边,她已经孤独地走了。“此前我对生命关怀方面还一窍不通,令我萌生建立生命关怀医院想法的,是我的母亲。她的突然去世,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我开始对生命关怀进行深层思考,于是我想结束十年的酒店生涯,自己重新创业。”受母亲去世影响,郑吉龙选择了生命关怀这个对他而言非常陌生的行业。他希望为更多患有疾病且根治无望的晚期病人和高龄老人提供生理和心理的关怀。
郑吉龙最大的愿望是创办一个能提供一流服务的生命关怀机构。他说:“我们主张提供身、心、灵三方面的整体关怀。身代表身躯的关怀;心,代表心理的关怀;灵,代表灵性的关怀。医生、护士和护工多和老人聊天,多沟通,条件允许就带老人到户外活动,通过多种关怀让他们忘掉疼痛和对死亡的恐惧,让老人带着愉快的心情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
现行医疗体制下的困惑
郑吉龙从酒店管理的经历中寻找智慧,遵循办院的三H理念——医院(Hospital)、家庭(Home)、酒店(Hotel)三位一体。九年了,万明医院历尽艰难生存了下来,而且在业内早已声名鹊起,然而医保的问题至今还困绕着万明医院的发展,许许多多病人因为没有医保而不能入住。郑吉龙无奈地说:“我们与常规医院相比有很大的区别,来到这里的患者基本都是放弃常规治疗,寻求心理疏导,以期提高生命质量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配置太多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在国家没有出台专项政策的情况下,这可能成为我们申请医保的障碍,再加上这几年北京的医保申请被冻结,更是雪上加霜。
“到现在为止,医院每年都没有盈利,今年的经营状况持平。”郑吉龙说,亲戚朋友都劝他放弃这件事,他不同意。他认为自己所做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公益事业,他一直期盼国家能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他相信国家这么重视老龄事业,早晚会在这方面有所行动。“这种民营机构,前期一定要亏的,但只要经营好是会盈利的,一定要赢得好名声。”郑吉龙选择坚持。
不变信念 矢志坚守
郑吉龙始终想把生命关怀的项目推广到全国各地,2009年7月26日,美国最大的临终关怀机构Vitas Innovative Hospice Care派Mike Xie博士到访万明医院。在美国,关怀医院是沐浴在政策阳光之下的,他们此次过来就是为了考察合资项目的可行性。2009年的时候,万明医院还是举步维艰,不论是资金还是政策都非常稀缺。虽然Mike Xie博士表示资金多少都不是问题,但最后还是因为对国内的政策没有信心打了退堂鼓。
后来随着万明医院知名度的提高和对生命关怀理念的普及,社会各界陆续涌现了十几个爱心团体将困境中的万明医院作为爱心基地给予支持。来自10余所大学的学生和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为万明医院提供志愿服务。7个爱心团队在万明医院建立了爱心基地。有人捐款,有人捐物,虽然不是很多,但这些爱心行为给了郑吉龙莫大的鼓舞。
使郑吉龙坚持下来的原因还有众多国内外人士的关注:2007年11月15日,美国甘维真公司首席顾问柯湘女士访问万明医院,与郑吉龙讨论生命关怀事业的前景;2009年6月16日,北京京西学校9位外籍师生,到本院做了义工活动;2009年8月21日,由芭芭拉多西博士率领的美国人民对人民大使项目代表团到访万明医院;2013年11月3日,由佐藤弘夫博士率领的日本学术振兴会国际研讨代表团到访万明医院,并称万明医院的成就将改写中国生命关怀事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