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7月21日至23日,蓝天救援队在房山区的暴雨救援中,共出动101人次,解救群众288人
7月21日,18:00,大暴雨导致北京市一些路段出现险情,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做好应急预案,这支由民间专业人士组成的紧急救援民间公益救援队在第一时间采取了行动。
救援决定
20:00,蓝天救援队接到多个救援求助电话,根据与119指挥中心的沟通,接到指挥中心派遣任务:蓝天救援队到房山区东大桥东沙河村协助救援。他们当时收到东沙河村的具体情况显示:已积水深两米,村子被淹,北大地消防中队已经救出6人,目前急需船只救援。队长“远山”根据救援信息开始准备物资、集结人员。
队员曲正权把35件蓝天救援队马甲和若干根救援绳索搬进自己的越野车,立即从通州的家里出发,和其他队友约定在房山会合。与此同时,救援队员从北京的各个方向朝房山移动。一路上,曲正权隔几分钟就接到一条短信,这些都来自“大后方”负责调度的志愿者。“我们有很多无线电方面的志愿者,他们掌握灾情和路况,给前方队员提供很多即时信息。”
22:00,救援队通过微博发布:决定首批出动两艘救生艇和10名潜水员增援房山应急部门。由于京港澳高速路积水,队伍在杜家坎受阻。
7月24日,00:14,队里给所有参加房山救援的队员购买了保险。
1:50,队员“蒙特罗”一车三人到达房山东大桥乡新东关村,并与119现场指挥黄队长取得联系。新东关村一带很多房屋被大水淹没,人们站在房顶上等待救援。受灾地区只有一艘小船,再加上水流湍急,救援效率很低。蓝天救援队到达后,利用带来的设备运送受困人员,救援效率立即提高许多了。到凌晨4点多,东大桥乡新东关村受困人员转移工作基本完成。
京港澳高速
2:50,在房山开展救灾任务的同时,蓝天救援队接到了京港澳高速路17.5公里处南岗洼桥灾情报告。现场队员被分为两组,第一组在东大桥两个村继续营救;第二组沿村救援落水客车。第二组由指挥曲正权、越野车手孙镪、绳索专家耿术文、潜水员李彦明四人组成。抽调出的4名队员携带皮划艇、绳索、急救包和救生衣等技术装备,立刻动身赶往京港澳高速路南岗洼桥淹没区域,成为第一个到达该受灾地点的救援队伍。
据队长“远山”介绍,“当时下暴雨,京港澳高速公路现场发生了一起小事故,一辆奥迪Q7与一辆小车发生了刮碰,把后边的车挡住了。这时候,水没有多深。后来,两边的防护带冲出了三个裂口,防护带两侧存了很多水,被雨水冲垮后,瞬间倾泻下来,导致了后来的严重局面。雨水将京石高速公路的多个路段淹没,蓝天救援队队员划着皮划艇穿越了3道桥之后才到达了17公里处的南岗洼桥。当时雨水已经将桥洞完全淹没,只能看到桥身。”
经过测量水深4到6米,在水面搜索时,水道被一铁路桥阻隔,铁丝网有5、6米,根本无法逾越,但远处依稀有微弱的灯光闪动,有可能有受困群众。大家努力寻找可以翻越的缺口,费劲周折才将船、装备一起翻越了铁路桥,继续搜索、划行。
在南岗洼高架桥附近发现了100多名受困群众,队员们马上进行伤情验伤、分类登记、包扎处理,并迅速将一名哮喘发作的2岁半的小孩用皮划艇转运到岸上,交给110送往医院。并将消息通报给后方,要求增派救援力量。很快,武警、特警、消防人员等及时赶到,多方联手展开搜救工作。
救援队伍分兵三路,一是继续搜索生命迹象,二是尽快转运伤员;三是进行水下摸排,寻找是否有人被困在车内。除了政府增派的救援人员外,附近工棚的许多工人也为受困群众提供了很多帮助。搜索小组进行了水上、水岸、水下拉网式立体搜索,发现了三名遇难者的遗体。“616路公共汽车司机在事发过程中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举动。在水位还没完全淹没公交车前,司机找到了一根缆绳,和许多遇险人员一起将绳子和路边的一棵大树取得链接,形成了安全的索道,很多人就是利用这根绳子神功到达岸边。”曲正权说。
到第二批队员6点到达时,引导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疏散受困群众190余人。
从天津和山东赶来的队员们
7月22日凌晨两点,山东蓝天救援队根据北京的灾情,请求支援北京的救灾工作。携带水上救援装备,连夜出发。2:08,山东蓝天救援队队长、青岛某医院医生王骁宙赶往青州西与青岛队队员会合。
上午11点多,从山东赶来的队员们与北京的大部队会合,这时,来自天津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五名队员也已经赶到了现场。至此,30多名来自不同地点的蓝天救援队志愿者,在京港澳高速公路出京方向17.5公里处,形成了一股具有专业素质的民间救援力量。
由于高速路两侧的路面被冲垮,积水中含有大量泥沙,能见度几乎为零,这给潜水摸排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来自天津蓝天救援队的潜水队员胡喜鹏说:“在水里,我打着手电也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用手摸,再加上水的阻力,排查的速度很慢。”
由于大水的冲刷,水中的车辆排列十分混乱,不再按照车道排列,有的甚至两三辆车上下叠加在一起,随时可能倒下,给排查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危险。
“我们的潜水员不仅要小心车辆掉下来砸到自己,还要提防破碎的车窗玻璃划破手指。”来自天津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刘会成说,进入车厢摸排时,如果潜水设备在车里被挂住,将成为很大的危险。所以,进行摸排的救援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小心翼翼地前进,这也使得摸排时间延长。
救援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勘测积水的深度,为确定积水排空时间做好数据支持。胡喜鹏的手指上有些细小的血痕,他说很多队员的手都被玻璃划伤了,连续工作了两昼夜,排查出了近80辆车,脱下潜水服的他们几乎累得要虚脱了。
14:30,连续救援14个小时的队员们才吃上第一顿饭,吃饭时他们还要分析下步救援计划。饭吃完,一张手绘的搜救现场安排图也完成了。下午,潜水队员分组下潜排查车辆,一趟又一趟。
21:30,蓝天救援队在现场开了当天的救援总结会及23号计划会,确定19名队员继续留守。由于第二天是周一,很多队员在现场给上司打电话或发短信请假。
到23日凌晨,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已经连续奋战超过24小时,第一阶段的排查工作已经完成,队员们这才坐下来开始休息一会儿。
从7月21日至23日,蓝天救援队在房山区的暴雨救援中,共出动101人次,解救群众288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志愿精神”。正如来自青岛的队员王骁宙说的:“志愿精神就像一种信仰。”
23日上午,刚回到青岛的山东蓝天救援队队员“精彩”喝了两口水后,就赶着去单位上班,他说,深夜出发时无法和单位请假便找工友替班,他要赶紧替回来。
责任编辑 陈晰
7月21日,18:00,大暴雨导致北京市一些路段出现险情,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做好应急预案,这支由民间专业人士组成的紧急救援民间公益救援队在第一时间采取了行动。
救援决定
20:00,蓝天救援队接到多个救援求助电话,根据与119指挥中心的沟通,接到指挥中心派遣任务:蓝天救援队到房山区东大桥东沙河村协助救援。他们当时收到东沙河村的具体情况显示:已积水深两米,村子被淹,北大地消防中队已经救出6人,目前急需船只救援。队长“远山”根据救援信息开始准备物资、集结人员。
队员曲正权把35件蓝天救援队马甲和若干根救援绳索搬进自己的越野车,立即从通州的家里出发,和其他队友约定在房山会合。与此同时,救援队员从北京的各个方向朝房山移动。一路上,曲正权隔几分钟就接到一条短信,这些都来自“大后方”负责调度的志愿者。“我们有很多无线电方面的志愿者,他们掌握灾情和路况,给前方队员提供很多即时信息。”
22:00,救援队通过微博发布:决定首批出动两艘救生艇和10名潜水员增援房山应急部门。由于京港澳高速路积水,队伍在杜家坎受阻。
7月24日,00:14,队里给所有参加房山救援的队员购买了保险。
1:50,队员“蒙特罗”一车三人到达房山东大桥乡新东关村,并与119现场指挥黄队长取得联系。新东关村一带很多房屋被大水淹没,人们站在房顶上等待救援。受灾地区只有一艘小船,再加上水流湍急,救援效率很低。蓝天救援队到达后,利用带来的设备运送受困人员,救援效率立即提高许多了。到凌晨4点多,东大桥乡新东关村受困人员转移工作基本完成。
京港澳高速
2:50,在房山开展救灾任务的同时,蓝天救援队接到了京港澳高速路17.5公里处南岗洼桥灾情报告。现场队员被分为两组,第一组在东大桥两个村继续营救;第二组沿村救援落水客车。第二组由指挥曲正权、越野车手孙镪、绳索专家耿术文、潜水员李彦明四人组成。抽调出的4名队员携带皮划艇、绳索、急救包和救生衣等技术装备,立刻动身赶往京港澳高速路南岗洼桥淹没区域,成为第一个到达该受灾地点的救援队伍。
据队长“远山”介绍,“当时下暴雨,京港澳高速公路现场发生了一起小事故,一辆奥迪Q7与一辆小车发生了刮碰,把后边的车挡住了。这时候,水没有多深。后来,两边的防护带冲出了三个裂口,防护带两侧存了很多水,被雨水冲垮后,瞬间倾泻下来,导致了后来的严重局面。雨水将京石高速公路的多个路段淹没,蓝天救援队队员划着皮划艇穿越了3道桥之后才到达了17公里处的南岗洼桥。当时雨水已经将桥洞完全淹没,只能看到桥身。”
经过测量水深4到6米,在水面搜索时,水道被一铁路桥阻隔,铁丝网有5、6米,根本无法逾越,但远处依稀有微弱的灯光闪动,有可能有受困群众。大家努力寻找可以翻越的缺口,费劲周折才将船、装备一起翻越了铁路桥,继续搜索、划行。
在南岗洼高架桥附近发现了100多名受困群众,队员们马上进行伤情验伤、分类登记、包扎处理,并迅速将一名哮喘发作的2岁半的小孩用皮划艇转运到岸上,交给110送往医院。并将消息通报给后方,要求增派救援力量。很快,武警、特警、消防人员等及时赶到,多方联手展开搜救工作。
救援队伍分兵三路,一是继续搜索生命迹象,二是尽快转运伤员;三是进行水下摸排,寻找是否有人被困在车内。除了政府增派的救援人员外,附近工棚的许多工人也为受困群众提供了很多帮助。搜索小组进行了水上、水岸、水下拉网式立体搜索,发现了三名遇难者的遗体。“616路公共汽车司机在事发过程中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举动。在水位还没完全淹没公交车前,司机找到了一根缆绳,和许多遇险人员一起将绳子和路边的一棵大树取得链接,形成了安全的索道,很多人就是利用这根绳子神功到达岸边。”曲正权说。
到第二批队员6点到达时,引导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疏散受困群众190余人。
从天津和山东赶来的队员们
7月22日凌晨两点,山东蓝天救援队根据北京的灾情,请求支援北京的救灾工作。携带水上救援装备,连夜出发。2:08,山东蓝天救援队队长、青岛某医院医生王骁宙赶往青州西与青岛队队员会合。
上午11点多,从山东赶来的队员们与北京的大部队会合,这时,来自天津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五名队员也已经赶到了现场。至此,30多名来自不同地点的蓝天救援队志愿者,在京港澳高速公路出京方向17.5公里处,形成了一股具有专业素质的民间救援力量。
由于高速路两侧的路面被冲垮,积水中含有大量泥沙,能见度几乎为零,这给潜水摸排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来自天津蓝天救援队的潜水队员胡喜鹏说:“在水里,我打着手电也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用手摸,再加上水的阻力,排查的速度很慢。”
由于大水的冲刷,水中的车辆排列十分混乱,不再按照车道排列,有的甚至两三辆车上下叠加在一起,随时可能倒下,给排查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危险。
“我们的潜水员不仅要小心车辆掉下来砸到自己,还要提防破碎的车窗玻璃划破手指。”来自天津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刘会成说,进入车厢摸排时,如果潜水设备在车里被挂住,将成为很大的危险。所以,进行摸排的救援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小心翼翼地前进,这也使得摸排时间延长。
救援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勘测积水的深度,为确定积水排空时间做好数据支持。胡喜鹏的手指上有些细小的血痕,他说很多队员的手都被玻璃划伤了,连续工作了两昼夜,排查出了近80辆车,脱下潜水服的他们几乎累得要虚脱了。
14:30,连续救援14个小时的队员们才吃上第一顿饭,吃饭时他们还要分析下步救援计划。饭吃完,一张手绘的搜救现场安排图也完成了。下午,潜水队员分组下潜排查车辆,一趟又一趟。
21:30,蓝天救援队在现场开了当天的救援总结会及23号计划会,确定19名队员继续留守。由于第二天是周一,很多队员在现场给上司打电话或发短信请假。
到23日凌晨,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已经连续奋战超过24小时,第一阶段的排查工作已经完成,队员们这才坐下来开始休息一会儿。
从7月21日至23日,蓝天救援队在房山区的暴雨救援中,共出动101人次,解救群众288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志愿精神”。正如来自青岛的队员王骁宙说的:“志愿精神就像一种信仰。”
23日上午,刚回到青岛的山东蓝天救援队队员“精彩”喝了两口水后,就赶着去单位上班,他说,深夜出发时无法和单位请假便找工友替班,他要赶紧替回来。
责任编辑 陈晰